天天看點

月亮真的是外星人的飛行器,用來監視地球文明演化的?

作者:泉之淙淙

有人說月亮是外星人設在地球外圍的飛行器,是用來監視地球文明演化的。這看似無稽之談,可又不得不讓人信以為真。

月亮真的是外星人的飛行器,用來監視地球文明演化的?

月亮真的是太完美了,它恰好處在的位置,讓我們看去與太陽一樣大小,而且它總是正面朝向地球,宇宙怎麼會有這樣的巧合?月亮到底怎麼形成的?至今都沒有一個科學圓滿的答案。它的謎團就像它的美一樣,讓人充滿好奇。唐代的典籍中就有着類似的記載:

月亮真的是外星人的飛行器,用來監視地球文明演化的?

大和中,鄭仁本表弟,不記姓名,常與一王秀才遊嵩山,扪蘿越澗,境極幽後,遂迷歸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間,忽覺叢中鼾睡聲,披榛窺之,見一人布衣,甚潔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徑,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舉首略視,不應,複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顧曰:“來此。”二人因就之,且問其所自。其人笑(一曰言)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因開幞,有斤鑿數事,玉屑飯兩裹,授與二人曰:“分食此。雖不足長生,可一生無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徑:“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見。

這段文字翻譯過來就是: 唐代大和年間,鄭仁本的表弟曾經與王秀才一起去遊嵩山,他們攀藤蘿越溪澗,遊曆了極幽的絕美境地,可忽然發現找不到了來時的路。天色已晚,不知如何下山。正在焦灼逡巡間,忽然聽到草叢中傳來一陣打鼾聲。二人撥開草叢,看見一人穿的衣服非常潔白(那時平民的布衣灰而髒),枕着一個包袱,睡得正香。

月亮真的是外星人的飛行器,用來監視地球文明演化的?

二人把他喚醒後,問:“我二人誤入此地,迷路了,你知道下山的官道嗎?”那人擡頭看了一下,不回答,又睡。再三喚醒他,才坐起身,笑着說:“你們知道月亮是由七件寶物合成的嗎?月亮的形狀是個圓形球,月有陰影,那是月亮表面凹凸不平,太陽照在上面反光不同呀。曾經有八萬二千戶在維修月亮,我就是其中之一。”于是,打開了包袱,裡邊有斧鑿等工具,還有玉屑飯兩包,送給二人說:“你二人分吃吧,雖不能長生不老,也可保你們一生無疾。”于是,起身,指着一條小路說:“隻管沿着這小路走,自會到達官道了。”說完白衣人就不見了。

月亮真的是外星人的飛行器,用來監視地球文明演化的?

這段文字出自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天咫》。《酉陽雜俎》是筆記小說,很像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雖說是小說,其所記述的内容往往都有現實的影子,這個故事中的鄭仁本是确有其人。《酉陽雜俎》雖歸為小說,其内容好多不應該稱為小說,更應該稱為博物志。

這段文字奇就奇在故事發生在唐代,那時科技并不發達,在人們的認知中還是天圓地方,可文中的白衣人能詳細地講述了現代人對月球的認知:月球是圓球形的,月球自身不發光,它的光來自太陽的反射 ,月球表面凹凸不平……這些認知,唐朝人怎可能會擁有?

月亮真的是外星人的飛行器,用來監視地球文明演化的?

這些認知,直到伽利略制造出望遠鏡,通過科學觀察才得以證明。那麼白衣人對月亮的科學表述到底是源于何處?從文中的描寫來看,白衣人更像一個穿着宇航服的外星人,偶然來到地球小憩,結果被二人打擾。與二人交談後,又倏然而去。

莫非唐朝真與外星人有過接觸,月亮真的是外星人修建的?

#妙筆生花創作挑戰##曆史雜談#​#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