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作者:任先生講曆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文|任先生

編輯|任先生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巴以沖突的爆發,讓不太平的中東再一次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焦點。以色列為了徹底剿滅哈馬斯組織,甚至不惜向巴勒斯坦地區的學校、醫院進行無差别的襲擊,給巴勒斯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有專家稱,今天的以色列像極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日本。巴以之間的沖突和糾葛,已讓以色列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在國際上的一系列行為愈發極端化。最終受傷的,也隻能是以色列本國的國民。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今天看似已經無解的巴以局勢,也讓人不禁想起曾經為了巴以和平而奔走的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拉賓在任期間,以色列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簽署《奧斯陸協定》,雙方一度達成和平。然而,随着拉賓于1995年被以色列右翼組織暗殺身亡,《奧斯陸協定》随之名存實亡。以色列在瘋狂和毀滅的道路上也越走越遠。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那麼,以色列的前任總理拉賓究竟有着怎樣傳奇的一生?他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和平做出過哪些方面的貢獻?在他遇刺身亡之後,為何以色列愈發癫狂,走向了一條毀滅他人和自我毀滅的道路?

鷹派總理,狼狽下台

今天提到以色列的前總理拉賓,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東地區和平的調停者,是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上司人阿拉法特一樣為了推動中東和平而做出犧牲的偉大人物。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拉賓第一次擔任以色列總理的任期内,他是以色列國内著名的鷹派代表。

1922年,拉賓出生于巴勒斯坦地區的澤德克醫療中心。彼時的巴勒斯坦地區仍然在英國的“委任”統治之下,尚未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拉賓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長大。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家庭出身優渥的他,既沒有對英國的委任統治感到憎惡,也沒有猶太複國主義的遠大抱負。青年時代的拉賓就讀于當地的嘉道理農業高中,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巴勒斯坦地區的一名灌溉工程師,緩解巴勒斯坦地區農業的幹旱難題。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徹底改變了拉賓的命運。在這場人類空前的大戰中,拉賓看到和自己一樣無數的猶太同胞慘死在納粹德國的屠刀之下。由德國名将隆美爾指揮的德國非洲軍團大舉進攻埃及等中東地區,倘若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聚居地也被納粹德國攻陷,那麼猶太民族将很有可能徹底被納粹德國被抹去。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亡國滅種的危機,徹底激起了拉賓的民族主義責任感,他放棄了做一名農業灌溉工程師的想法,于1941年加入哈迦納的帕拉瑪赫部隊,這支部隊是當時巴勒斯坦本土駐軍精英中的精英,大部分由猶太人構成,這支部隊也正是日後以色列國防軍的前身。

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線沙場立下赫赫戰功,拉賓于1947年被升任為帕拉瑪赫部隊的參謀長,從此跻身以色列軍方高層,這也為他日後的從政之路奠定了基礎。

1948年,聯合國通過了準許猶太人建立以色列國的決議。然而,猶太人重建立立的以色列國,卻是在巴勒斯坦人世代生活的土地上。聯合國通過的這項決議,引發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不滿。埃及、叙利亞、沙特等阿拉伯七國發出警告,一旦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獨立建國,那麼阿拉伯國家聯盟将采取軍事行動。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1948年5月15日,在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淩晨,阿拉伯七國聯盟集結4萬餘人的部隊,跨過邊境線向以色列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進攻。以色列在建國的第二天,便面臨着覆滅的危機。

由于以色列剛剛宣布建國,國家的一切事務百廢待興。是以對阿拉伯國家的突然襲擊毫無準備,阿拉伯七國聯軍長驅直入,很快便逼近了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

在以色列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拉賓挺身而出,組織了耶路撒冷防禦戰,抵擋住了阿拉伯七國聯軍的攻勢,為以色列扭轉戰局争取了寶貴的時間。

阿拉伯國家七國聯盟對以色列的進攻,引起了美國對中東局勢的關注。1948年5月17日,美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議,要求以色列同阿拉伯七國停火36小時。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在這寶貴的36小時裡,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回到以色列國内參加戰鬥,英美法等西方國家的武器也源源不斷地湧入以色列,這讓以色列在停火36小時結束後,立即扭轉戰局,擊敗了麻痹大意的阿拉伯國家聯軍,取得了第一次中東戰争的勝利。

而在以色列軍隊進入反攻階段之際,拉賓本人也率領以色列軍隊突入内蓋夫地區,擊潰了阿拉伯國家主力:埃及的軍隊,為以色列取得第一次中東戰争的勝利立下赫赫戰功。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然而,這并不是拉賓戎馬傳奇一生的結束。1964年,功勳卓著的拉賓被升任為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在1967年爆發的第三次中東戰争中,拉賓指揮的以色列國防軍大展伸手,近乎徹底摧毀了阿拉伯國家主力埃及的空軍,并且再次擊潰阿拉伯國家聯軍,使埃及徹底失去了與以色列一戰的實力。

而第三次中東戰争從戰端爆發到以色列大獲全勝,僅僅花費了六天的時間,這場戰争也被後世稱之為“六日戰争”。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第三次中東戰争後,拉賓在以色列國内聲名大噪,一躍成為了以色列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1968年,46歲的拉賓從以色列國防軍中退役,擔任以色列駐美國大使,正式踏上從政之路。

在經過擔任駐美國大使的從政曆練後,拉賓于1974年毫無懸念地以壓倒性優勢奪得以色列總理的寶座。在擔任以色列總理期間,有過軍伍經曆的拉賓向來以鐵腕手段著稱,他拍案決定的“恩德培行動”,讓以色列國防軍突襲烏幹達機場,并成功救下了被劫持的102名人質,為現代軍隊的特種作戰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拉賓很快發現:治理一個國家遠遠要比管理一支軍隊困難得多。兩樁醜聞的爆發,讓拉賓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第一個總理任期:一件事是他在以色列的安息日那天同以色列軍官一起迎接美國的F-15戰機,另一件事便是拉賓的夫人被曝光涉嫌收入來源不明。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這兩起醜聞的爆發,無疑給拉賓的仕途帶來了嚴重的打擊。很快拉賓便從以色列人人稱贊的民族英雄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在民間輿論的壓力下,拉賓隻好選擇下台靜候自己的時機。

第二次擔任總理,推動巴以和平

下台之後的拉賓依然關注着以色列政壇的風雲變幻,并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依然保持着自己對阿拉伯國家的強硬立場。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起義爆發後,拉賓是暴力鎮壓巴勒斯坦起義的堅定支援者。為此,拉賓甚至說道:

“我們應該砍掉那些巴勒斯坦起義者的手足。”

然而,在1992年,拉賓第二次擔任以色列總理之後,這位昔日的鷹派總理卻一轉以色列強硬的外交方向,他本人反而成為了促成巴以和平的重要推動者。那麼,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呢?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在拉賓于1992年再次就任以色列總理之際,以色列當時面臨着嚴峻的經濟危機。多年來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凱恩斯主義政策,在以色列已經失靈,生産停滞,通貨膨脹的經濟困境籠罩着以色列,當時以色列的民生狀況已經不容樂觀。想要改變現狀,必須要進行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為以色列經濟注入活力。

在以色列陷入困境之際,手足無措的以色列人再次想到了他們昔日扶大廈于将傾的拉賓——然而,1992年的拉賓已經到了70歲的高齡。

但面對着祖國和人民的需要,拉賓依然肩負起了重擔,在上台之際承諾将會進行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以緩解以色列當時面臨的經濟危機。然而,國家想要進行經濟改革,就必須要擁有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而這正是以色列當時欠缺的。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在拉賓就任以色列總理的第二年,中東便烽火再起,黎巴嫩境内的真主黨向以色列北部發射火箭,破壞了以色列大量的民用建築。作為報複,拉賓準許以色列軍隊在黎巴嫩境内開展長達7日的軍事行動,目的便是為了肅清黎巴嫩境内的真主黨勢力,史稱“黎巴嫩七日戰争”。

如果從就事論事的角度來看,以色列并不是“黎巴嫩七日戰争”中第一個開槍的國家。但是,當以色列決定在黎巴嫩開展報複性的軍事行動時,以色列竟然驚訝地發現:明明“占理”的自己,反而成為了國際上被諸多國家紛紛譴責的對象。與此同時,活躍在以色列國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也活躍起來,同以色列國防軍開展起了曠日持久的遊擊戰。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此時的拉賓才意識到:雖然以色列先後取得了五場中東戰争的勝利,卻讓以色列實際上赢了軍事,輸了外交。赢了硬實力,輸了國際道義。時至今日,以色列雖然能夠在一次次的軍事實力較量中戰勝對方,但輸掉外交,被國際孤立的國家,注定難以維系長久的勝利。

于是,拉賓做出了一個令以色列國内外都感到驚訝的決定:那就是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上司人阿拉法特講和,以和平方式解決困擾以色列多年的巴以沖突問題。

拉賓此舉引發了國内的軒然大波,不少軍方和以色列國内政壇的鷹派視拉賓為“背叛者”,更有數以萬計的以色列民族主義者走上街頭,譴責拉賓的“賣國行徑”。

面對着一衆的反對之聲,拉賓頂住了巨大的輿論壓力,竭力為以色列争取了最為長遠的和平。在美國的斡旋和調停之下,拉賓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上司人阿拉法特成功會面,雙方簽署了著名的《奧斯陸協定》,以色列承認巴勒斯坦的自治組織,巴勒斯坦同意放棄以暴力方式反對以色列,并且承認以色列政權的合法性。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拉賓在同阿拉法特進行曆史性的握手後,拉賓激動地說道:“我們曾經是與巴勒斯坦人作戰的敵人,但今天我們想以響亮而清晰的聲音對巴勒斯坦人民說:我們為了兩個民族的沖突,已經付出了足夠的鮮血和眼淚,是時候該有一個終止了!”

拉賓的這一番演講,讓世人看到了巴以和解乃至中東局勢恢複和平的曙光。然而,拉賓不知道的是:那時的他人生已經走向了生命的最後時刻。

遇刺身亡之後,以色列徹底走向癫狂

雖然拉賓的努力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争取了長久的和平,并且為以色列20世紀90年代末的經濟改革提供了穩固的外部環境。然而,拉賓的一系列舉措,也引發了以色列國内好戰極端分子的嫉恨,這為拉賓的個人悲劇埋下了伏筆。

1995年11月4日,簽署過《奧斯陸和平協定》的拉賓參加了特拉維夫以色列國王廣場的和平集會。在這場集會中,極右翼激進猶太主義分子伊蓋爾·阿米爾用一把自制左輪手槍朝拉賓的胸口、背部各開兩槍,戰場上近乎從未挂過彩的拉賓就這樣倒在了血泊中。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拉賓遇刺)

由于當時的拉賓已經年過七旬,是以在他被送往醫院後,醫生已無力回天。不久之後,拉賓便因傷勢過重與世長辭,終年73歲。十分諷刺的是,這位為了猶太民族和以色列奮鬥和征戰一生的軍人和政治家,沒有死在敵人的屠刀,卻死在了自己人的槍口之下。

在拉賓遇刺身亡後,《奧斯陸和平協定》随後被以色列的後續政府廢止。巴勒斯坦的極端組織也因以色列的後續政府不再履行《奧斯陸和平協定》,對以色列再次開展大規模的報複行動,原本有着熄滅迹象的中東戰火再次被點燃。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在後續同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的戰鬥中,以色列雖然每次能夠在正面戰場上戰勝敵方部隊,卻從始至終無法徹底根除巴勒斯坦的武裝組織。巴勒斯坦一次次不勝其煩的武裝襲擾,讓以色列疲于奔命,采取的圍剿方式也越來越極端,這讓以色列在一條背離人道主義的錯誤道路上越來越遠。

時至今日,我們發現:在巴以沖突中對巴勒斯坦人民亮出屠刀的以色列,自身的下場也并沒有好到哪裡去,不僅大量以色列士兵血染沙場,埋骨他鄉,就連以色列國内的平民也成為了被襲擊的對象,昔日裡被視為二戰無辜者的猶太民族,也因為以色列近年的極端行徑,背負了不光彩的罵名。

在他死後,以色列為何走向日本化,在中東越來越極端

不可否認的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自均為了雙方的和平做出了諸多的努力乃至犧牲。然而,超級大國、霸權主義對中東局勢的介入,注定了這裡難以擁有長久的和平,看似為掌控中東局勢棋手的以色列,實際上恐怕也在超級大國面前難以擺脫“棋子”的命運,這正是以色列的國家悲劇所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命運究竟将何去何從?或許今天的人們都難以知道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無休止的同态複仇,必然會将這兩個國家或地區徹底拖向毀滅的深淵,雙方各自的百姓也注定将成為這場戰争中最大的犧牲品與受害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