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注定會在困境中崛起的人,身上都有這樣一個特點

作者:誓約TheCovenant
閱讀文章前,誠邀您點選一下右上角的“關注”。友善您随時檢視更多優質文章,同時也便于您參與我們的讨論與分享。

【個人成長•蛻變】

作者:Bella

1 挫折常有

人生在世,挫折是無可避免的必修課。無論你處在什麼年齡、什麼環境,總會遇到令你沮喪、傷心、煩惱的事。

每個人遇到的挫折都有所不同。但有一種挫折,卻是人人都會經曆的——來自他人的負面評價。說得具體一些,就是嘲笑、打擊、否定。

你打心裡喜歡彈琴,家人說你沒天賦,彈琴不适合你;

你在工作中遇到麻煩,同僚們取笑你“沒見識”“沒能力”;

你研究穿搭、健身減肥,朋友說你土氣,瞎耽誤功夫。

怎樣面對打擊和嘲笑,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

先跟大家分享兩個故事。

一個故事關于周迅。

大衆對周迅的評價,一直是“天賦型選手”。長相美麗,五官精緻,雙眼會說話。表演有靈氣,演誰就是誰。

但你知道嗎?就是這樣一位被老天爺追着賞飯吃的“精靈演員”,成名之前,也曾被貶低。

在綜藝節目《很高興認識你中》,周迅談到,在她還沒有出名的時候,曾被一位導師公開嘲笑說:“你的容貌也不過如此,你隻能扮演丫鬟,而不過成為真正的女主角,絕對不會出名。”

但周公子不服氣啊,當下就在心裡說:“我偏要演給你看!”這一演,就是30年。

另一個故事是關于鄭淵潔。

80後、90後的人,都是在童話大王的故事裡長大的。我們喜歡他的天馬行空、特立獨行,但不是每個人都如此。

上學的時候,鄭淵潔因為對作文題目《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有不一樣的見解,就把題目改成了《早起的蟲子被鳥吃》。老師很生氣,讓他站在講台上大聲念:“鄭淵潔是最沒有出息的人。”

1977年恢複聯考制度,鄭淵女友的父母讓女兒勸他去參加聯考,他不同意。女生的哥哥就對女生說:“相信哥哥,哥哥看男人特準,鄭淵潔就是個笨蛋,你跟着他不會有出息的。”一段感情就此落幕。

成名後,鄭淵潔受邀去參加一個作家會議。一位知名的教授當衆說他一個人寫一本月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還說“他要是能寫兩年,我就把自己的名字倒着寫。”結果,鄭淵潔的《童話大王》,一寫就是36年。

注定會在困境中崛起的人,身上都有這樣一個特點

2 伯樂不常有

你看,即便是才華橫溢有如周迅、鄭淵潔,一樣還是會遇到嘲笑、挖苦、貶低。

一定要知道,你有沒有能力,能不能成功,和别人怎麼看你,沒有完全必然的聯系。

因為你的能力如何、未來如何,是你的事;别人怎麼看你,卻取決于他的眼光、他的思維、他的經曆。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話我們都很熟悉。你想過沒有,“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的原因是什麼呢?

千裡馬常有,是因為有天賦、有才能的人不在少數。其實不妨這樣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和長處,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名成家,但這些天賦和長處,卻可以讓你活出自己的精彩。

但伯樂就很難有了。

首先,伯樂既然能認出千裡馬,就代表他自己有足夠的見識和經曆,他要有卓越的眼光、獨特的思維,善于發現别人發現不了的東西。同時,他要有胸襟、能容人。這樣的胸懷使他能透過表象看問題,在别人都認為“很普通”甚至“很不好”的時候,他依然能看到那些不一樣的東西。他甚至要能透過千裡馬的哀鳴和怒吼,來辨認出千裡馬自己都意識不到的潛力和能力。

你看,這對看人的人的要求是很高的,能力、見識、胸懷,缺一不可。但生活中能同時具備這些要素的人,寥寥無幾。

其次,“伯樂”的意思是,這個人不僅能發現别人的長處,還能賞識别人的長處,幫助别人成功。其實,能意識到别人長處的人不在少數。然而,大部分人在看到别人優點的時候,不會為别人高興,不會發自内心地欣賞,而是會羨慕,會想向他看齊,會想自己為什麼沒能擁有。再幽暗一些的,有人還會心生恐懼,害怕這個人過于強大,搶奪了自己的利益和資源。或者心懷妒意,故意搞破壞、使絆子,去說别人的壞話,去打擊别人,動搖對方的信心。

由此,我們可以學習一個功課,那就是不要去尋求人的認可。

這個功課和我們以往的經驗與渴望很不一樣。

在我們熟悉的認知裡,我們需要得到别人的鼓勵和支援,别人的誇贊和欣賞可以作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其實,在年幼的時候,或者在剛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确實如此。因為那時候我們年齡尚小,力量不夠,還沒有足夠的信念和意識來支撐我們前進,也沒有足夠的智慧來判斷自己該不該走下去。這時候,外界的輔助就格外得重要。

但你要知道,輔助的目的是我們可以獨立行走,輔助的目标是有一天我們可以脫離輔助。

如果我們到了一定的年紀,到了可以承擔責任、辨識是非、獨立完成心願的時候,卻依然指望從别人那裡獲得動力,那這份動力就成了有害的。

如果外界的認可可以成就你,那麼外界的貶低也可以毀掉你。你如何因為别人的鼓勵而成功,就會如何因為别人的打擊而失敗。你若把根基建立在了外界的評價,就隻能成為别人眼中的你。

注定會在困境中崛起的人,身上都有這樣一個特點

3 要知道自己是誰

這樣說不意味着你要拒絕别人的贊賞和批評,不意味着不管别人說好說壞,我們都不聽,而是說,我們不要把信心的根基建立在這上面。

你的根基,應該是你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就像周迅,她知道自己是演員,她就要好好演戲;就像鄭淵潔,他想寫書,他就按照自己的意願寫書。

你的動力,取決于你的身份,說得再确切一些,取決于你對自己身份的認知。

将信心紮根在不可動搖的磐石上,你才能通過别人的話認識自己和别人。

這樣,别人說你好,你也不會沾沾自喜,你也不會認為自己就像别人說的那樣。好的評價可能是對你自我認知的一個印證,也可能是因為别人還沒有真正了解你。

别人說你不好,你也不會沮喪氣惱。你或許可以從負面評價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或許可以從别人的貶低中看穿對方的目的。

如此,在外界的評價上,你就是一個自由的人。一個自由的人不會被外界的評價捆綁,而是會被自己的心指引,去做自己想做的、該做的事。

希望我們都能獲得這份坦然與自由!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點個“贊”和“收藏”,或者轉發讓更多人看見吧。

既然來了,那就别走了。關注“誓約”,讓我們在下一個話題裡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