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磅出手,激進救市開始了!

作者:環環财經視野

10月24日,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被通過。這意味着,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發國債一萬億元,作為特别國債管理。

同時,國務院在授權期限内,在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60%以内,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

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4.52萬億元,按60%計算,地方政府将拿到提前下達的地方債2.7萬億,并有望在2023年内提前下達。

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的經濟狀況,穩了。

重磅出手,激進救市開始了!

原以為疫情之後經濟會強力反彈,然而事與願違,經濟向下的勢頭竟然一瀉千裡。

就拿樓市來說,疫情之後頹勢愈發顯著,是以今年樓市的關鍵詞是“救市”。

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組合拳”,以期引導樓市回歸健康上升的發展軌道。

那些不斷出台的力度不可謂不大的政策,指向很明确,就是希望在“金九銀十”——這個傳統的黃金銷售旺季,讓利好政策帶動樓市強力回暖。

在短期内,政策貌似很有效,直接刺激了一批購房者入市,加上房企的營銷力度,各地的樓市一時間都走了一波小高潮。

然而,政策使出了全身解數,也沒能留住這波熱潮,它輕輕的來了,又迅速地走了。

在金色的九月,一線城市的成交量同比下降超過三成,二三線城市的成交量同比下降超過兩成。在黃金周,根據中指研究院的資料顯示,35個代表城市的日均成交面積較去年國慶下降兩成左右。

要知道,去年的國慶節還是在口罩的高壓下,人們尚不能自由流動,但今年居然不如去年。

這感覺,像農民辛苦勞作一年,滿懷期望,不但沒有迎來預想中的豐收,反而歉收了。

救市的政策一波又一波,就連一線城市也全部實行“認房不認貸”的政策,市場上因之彌漫着不可遏制的興奮。但是,無論什麼政策,每次都隻能嗨一二周,接下來就又熄火了。

樓市救不起來的原因有很多,諸如人口出生率低,收入降低、對預期無法把握等都是老生常談的理由。

但是,最核心的原因是居民和企業都躺平了,甯可讓錢躺在銀行裡睡大覺,也不讓之流通。

重磅出手,激進救市開始了!

今年經濟的寒意特别濃。

九月CPI同比持平,環比上漲0.2%,同比漲幅沒有達到預期的0.2%;9月PPI同比降2.5%,環比上漲0.4%。

總體來看,CPI和PPI環比增速有所改善,但同比增速都不及預期。

而且,9月末的M1餘額同比增速為2.1%,和M2的同比增速10.3%之間存在着8.2%的剪刀差。

多數由企業活期存款所構成的M1相較于廣義貨币,也就是M2,其增速處于低位,這表示企業對經濟的預期偏向謹慎,有錢也不敢花,該流向企業經營和擴大再生産的這筆錢變成了“死錢”,變成了存款,沒有進入市場流通環節。

居民存款方面,截止2022年末,大陸住戶存款餘額為120萬億。而在今年前7個月新增存款規模為11.09萬億。兩兩相加,截止今年7月底,大陸住戶存款餘額規模達到131.09萬億。

今年9月1日,國有銀行下調了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分别至1.55%、1.85%、2.2%、2.25%。

從去年9月到今年9月,一年的時間,存款利率下調了三次。

存款利率一再下掉,可居民仍選擇把錢放在銀行裡。

CPI和PPI的增速,以及M1和M2之間的剪刀差指向消費資訊和動力欠缺,實體經營的活力也不足。

是以,企業和居民都不花錢,經濟怎麼複蘇?

重磅出手,激進救市開始了!

央行不斷降低存款利率和貸款成本,就是希望釋放更多的貨币,促進消費投資,但效果并不理想。

所有人都傾向于先把錢用于儲蓄和償還債務,企業融資擴大經營的積極性不高,居民和企業的花錢欲望怎麼刺激都起不來。

有點不約而同。

居民不消費,整個社會的需求就會萎縮;企業賺不到錢,就沒有資金進行擴大再生産,為了開源節流,隻能選擇降薪裁員,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劇了居民的經濟壓力,居民也就更不敢消費了。

一個不消費的閉環就此形成。

是以,政府隻好出手了,由政府來花錢刺激經濟。

天量資金砸了下來。

政府希望通過特别國債對防洪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工程等基礎性項目進行投資,創造就業機會,讓資金以工資的方式流轉到居民口袋裡,進而帶動消費和就業,提升企業經營的積極性,使得居民和企業雙方的收入都有所回升,增強其對于經濟的信心,敢消費,敢擴大再生産,讓經濟重新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此次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明年使用5000億元。

這就相當于中央直接發債,發錢給地方去搞建設。

重磅出手,激進救市開始了!

經濟的寒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房地産市場下行而導緻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出現疲軟,土地出讓金收入持續下滑,地方政府債務率高,投資增速也就相應放緩,進而導緻經濟也出現一定的波動。

之前,雖然出台了無數的政策,但樓市仍舊沒有太大起色,因為沒有大量資金流入市場。

在這種時候,3.7萬億的新增資金,再加上1.5萬億已發出的特殊專項再融資債務,5.2萬億的天量資金,将大幅緩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壓力。緩過這口氣的地方政府也将拿出更多的錢來用于經濟的穩增長,其中當然包括基建投資。

政府穩定經濟增長的信号放出來了。

大水漫灌,激進救市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