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忽視人性,善良比學曆更重要!

作者:解憂瓶

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其核心在于對人性的教育,而非智力的培養。可能有人會質疑,什麼是人性?對于這個複雜的概念,我将其簡單了解為人的情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高學曆的人才做出了讓人難以了解的行為。這樣的情況就是教育模式的缺陷,它無法教會人們如何珍惜生命,珍惜他人,反而會滋生出殺害他人的想法。

教育忽視人性,善良比學曆更重要!

人性首先源于孩子的依賴,而這種依賴是通過哺乳的方式建立的。在孩子成年後,我們需要告訴他我們對他的關愛和眷念。其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系是互相支撐的,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反思教育的意義

看到這些,我不禁深思,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們應該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而非讓他們成為隻擁有高學曆的怪物。我們的教育,應該注重情感的培養,使他們能夠懂得珍惜生命,關愛他人,而非隻重視知識的傳授。隻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成為真正的人,而不僅僅是高學曆的機器人。

善良:既是他人的福祉,亦是自我的福祉

性格的重要性往往被人們忽視,但它卻決定了人生的走向。如今,随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逐漸淡化了對性格的關注,而是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智力、學校成績等方面。然而,無論我們的孩子學習成績如何,無論他們就讀于何種學校,也無論同僚家的孩子是否聯考,我始終堅持不問及這些問題。這種做法或許讓人感到不适應,但我相信,性格的培養比智力的培養更具重要意義。

教育忽視人性,善良比學曆更重要!

偉大的科學家如愛因斯坦和愛迪生,他們在求學時期便因為智力而備受争議。然而,他們的天賦并未影響他們的生活,而是塑造了他們的性格。性格不僅是一個人的特質,更是其行為方式的展現。一個人即便沒有高學曆,但如果他善良,那麼他的善良不僅能夠給他人帶來溫暖,也是他自己的福祉。

在社會中,一些犯罪行為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性格的缺陷。性格是一種社會化的産物,雖然我們需要聰明的大腦、優異的成績以及文憑來适應社會,但這些并非最重要的。相反,如果一個人擁有善良的性格,他不僅能自食其力,活得有尊嚴,還能影響他人。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尊重是基礎。家長應該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許多家長向我咨詢,詢問孩子應該選擇哪個專業,我認為我并非是神仙,無法預測未來,是以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他們還會問我,哪些專業更有發展前景。然而,這些專業是否适合孩子,還是應該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教育忽視人性,善良比學曆更重要!

是以,許多家長向我咨詢孩子的情況時,我會問他們的孩子已經多大了。一旦他們回答說21歲,大四了,我就會告訴他們,他們已經成年,擁有所有的權利,他們可以自主選擇自己的生活。我認為,一個從小沒有被尊重的人,不會有健康陽光的心态,而一個沒有被親人善待過的人,也難以去善待他人。是以,成人應該尊重孩子,給予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