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作者:魯濱遜的日記

文丨魯濱遜的日記

編輯丨魯濱遜的日記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第三幕結尾奧賽羅像一頭發瘋的猛獸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但當衆羞辱、詛咒黛絲德夢娜,而且對衆人也大聲呵斥,失去了一個首領應有的風度和尊嚴,而且奧賽羅已經決定在當晚就殺死妻子黛絲德夢娜。

第四幕是由一首幕前曲開始的,這段幕前曲完全是用木管樂器來演奏的,中音雙簧管承擔了充滿傷感的“c小調旋律聲部,曲調由一首意大利的古老民歌發展而來,也是之後黛絲德夢娜的詠歎調《楊柳之歌》的旋律主題。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木管樂器通透的音色和清晰優美的旋律線條使人們在第三幕沖突性場面之後激動的心情得以片刻的甯靜。之後,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奏出低沉而緩慢的下行旋律烘托出可怕和不祥的氣氛。

黛絲德夢娜在愛米麗亞的陪伴下出場,開始了她的一段宣叙調,這時的黛絲德夢娜已經預感到不幸即将來臨,讓愛美麗亞将她的結婚禮服拿出來在她死後用作殓服,黛絲德夢娜心如刀割,這時她想起了過去母親身邊一個婢女的悲慘故事,這說明黛絲德夢娜已經預感到自己與這位婢女是同命相連的。接下來就是黛絲德夢娜著名的詠歎調《楊柳之歌》和《聖母瑪利亞》。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威爾第續弦之妻朱塞皮娜所言

最後的哀歌—-《楊柳之歌》

詠歎調《楊柳之歌》是黛絲德夢娜通過描述婢女芭芭拉失戀後的悲傷來表達自己内心的傷痛,一首詠歎調塑造了一個豐富而複雜的黛絲德夢娜,從這個唱段裡我們看到了黛絲德夢娜失去愛情後的痛苦和絕望,也看到了她對忠貞愛情的執着和不悔;看到了她對即将來臨的死亡的恐懼,也看到了她對自己悲慘命運的無奈和軟弱。

經具體分析,威爾第是通過以下的幾種手法來刻畫黛絲德夢娜當時的心情。其一,抒情旋律線條刻畫出痛苦和絕望的情緒。這段詠歎調的旋律來自意大利民間的古老民歌,充滿憂傷的“f小調委委道出黛絲德夢娜心中的悲傷。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旋律線條多數是從低音級進推向最高點後再級進下行結束,除了宣叙調和“他是以活着是為了光榮,我為了愛”一句,其它所有樂句的結尾都是下行的,這樣的例子處處可見,這主要是為了描述黛絲德夢娜悲傷的情緒。

宣叙調的随時侵入使這首詠歎調的抒情性時時遭到破壞,這些突然介入的宣叙調正是黛絲德夢娜情緒變化的真實反應。如第一次插入的宣叙調表達了黛絲德夢娜對接下來事情的恐懼,這種恐懼時時困擾着她,甚至讓她出現幻覺,如第二次闖入的宣叙調中,她好像聽見有人在哭泣,又好像有人在敲門,聲音急促而沙啞,是她恐懼心理更嚴重的表現。樂隊采用震音的形式表現黛絲德蒙娜内心的恐懼與驚慌。

其三,通過多變的力度、速度和表情記号表達黛絲德夢娜複雜的心情。這段抒情性唱段由于間奏和宣叙調的介入被分割成五個部分。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第一部分主題旋律呈示兩次,第一次呈示是在較弱的力度下進行的,但這一句裡有兩個重音需要強調,一是本句的高點"f²,也是最強音,次之是第六小節的第二拍“c²,下行是漸弱結束。接下來用極弱的力度唱出黛絲德夢娜回憶中的楊柳之歌的音調,是重複三次的下行小三度,這裡有一個非常詳細的演唱提示:

“coneunavocelontana”,意思是“好像從遠處傳來同一的人聲”,造成記憶中的聲音萦繞在耳邊的效果。接下來記憶似乎變得清晰了,主題的第二次重複在力度上有所增強,節奏也更加緊湊,尤其是用滑音漸強的方式推向第二次“salce!salce!salce!”,這三個“salce”一個比一個弱,一個比一個拉長,第三個“salce”幾乎的靜止下來,黛絲德夢娜沉浸在對過去的追憶當中。

接下來對旋律主題進行了發展,在充滿柔情的兩個“Cantiamo,Cantiamo!"之後,黛絲德夢娜用加重)而略有激動地唱出:“悲哀的楊柳編成花冠戴在我頭上",用漸強、急促的方式級進推向高點然後漸弱級進下行結束在"f小調主音上。這時,黛絲德夢娜突然從回憶和悲傷中回到現實,忙對愛美麗亞說道:“你快一點,奧泰羅就要來了”。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之後的第二部分抒情旋律仍是在主題音調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由于黛絲德夢娜回憶起潺潺的流水繞過花園,主題旋律也變得連貫而流動起來,隻是芭芭拉哭得更加傷心,是以第二部分的音樂比第一部分略顯激動,悲傷的程度也加深了。

四小節間奏後的第三部分,旋律從高音的級進下行和長笛輕快短促的裝飾音形象地刻畫出鳥兒從枝頭上飛下來傾聽芭芭拉的歌唱,接下來樂隊用漸強的震音将音樂推向一個高潮,來烘托出如此悲傷的哭泣應該感動鐵石心腸,并用了重音記号來強調黛絲德夢娜的悲痛。

這時,一句“請你把戒指放好”的宣叙調又一次打斷了抒情的線路,在四小節間奏之後,黛絲德夢娜還是不能壓抑内心的痛苦,爆發了一個強音“f²,這一句是以強音開始漸弱結束,在ppp的力度上用說話的方式在一個音的高度上念誦着調:“她總是用這簡單的歌調來結束故事:”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之後她借芭芭拉之口道出了自己對愛情的忠貞與執着:“他是以活着是為了光榮,我為了愛。”“我為了愛”這一句采用了dolciss的音色,用高、柔、弱的聲音唱出“f²一音,表達了黛絲德夢娜内心柔情與愛意尚存。

在充滿緊張和驚恐的宣叙調過後,黛絲德夢娜仍然用柔和的音色重複着她愛情的誓言:“我為了愛,甯願死去”。接着,楊柳的旋律又一次萦繞在她的腦海裡,這是最後一次呈現“Salce!Salce!Salce!”,力度與情緒同第一次呈示的一樣,實際上這是一種再現,預示着關于楊柳的回憶已經結束。

黛絲德夢娜回到現實,她開始跟愛美麗亞道晚安,樂隊奏出四次八度疊置的長音來模仿深夜的鐘聲,黛絲德夢娜也輕聲地對愛美麗亞說道啊:“Buonanotte(祝你晚安)"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就在這時,黛絲德夢娜似乎感覺到了不幸即将降臨在她的身上,她可能死去,再也見不到她忠實仆人愛美麗亞,再也看不到這個美好的世界,突然的一聲高呼喊出了她内心對死亡的恐懼和對人世間的渴望,喊出了她對自己不白之冤的控訴,也喊出了她失去愛情後撕心裂肺的痛,接着旋律急劇下行,黛絲德夢娜急促而激動地唱道:“愛美麗亞,再見吧,愛美麗亞,再見吧!”,音樂在漸慢中結束在主音“f上。

最後這一句呐喊營造出了一個情感高潮,震撼了台下是以觀衆,人們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眼淚,一個美麗、高尚的生命即将無辜地死去,人們為之惋惜、為之心痛。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最後的晚禱《聖母瑪利亞》

黛絲德夢娜已經意識到自己即将災難臨頭,但是她無力回天,隻能靜靜的等待,她還是要照例做晚禱,不同的是可能是最後的一次祈禱。她跪在神像前虔誠地祈求萬能的聖母對不幸的人要顯示出慈悲,抒發了她受盡欺淩的痛苦,也說明了她面對不幸命運的無奈和無助。

這段音樂用了宣叙調和詠歎調兩種歌唱形式,在前面的宣叙調裡,威爾第通過重複一個音也就是^A大調的屬音來模仿黛絲德蒙娜的念誦式的禱告,通過節奏的變化來模仿說話的斷句和語氣,使隻用一個音創作的宣叙調聽起來并不平淡。

接下來是黛絲德夢娜非常抒情的詠歎調,旋律優美,以級進音程為主,柔和而連貫的聲音表現黛絲德夢娜虔誠的祈禱。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這段在詠歎調旋律上沒有大起大落的音程,也沒有對比強烈的力度變化,從表面看情緒似乎很穩定,其實在這看似平穩、柔美的旋律裡卻暗藏着黛絲德夢娜内心的痛苦、委屈、控訴和無助。這些複雜的情緒還是通過力度、調性、配器等方面的手段得以表現的。

整個詠歎調的力度分布是兩頭弱、中間強,這就決定了全曲情緒最激動的時段是在中間部分。前六小節的兩句祈禱是主題的呈示,力度較平均,情緒起伏不大,調性穩定在A大調上。

第三句到第四句,也就是第七小節到第十二小節,通過漸強漸弱完成了一個情緒的起伏過程:從第八小節的b'開始漸強,最高音“g²也是最強音,調性轉入‘G大調,這也是全曲的第一個高潮。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當音樂似乎要穩定在°G大調上時,接下來的樂句,也就是十三小節到十五小節又離入主調A大調的同主音調'a小調,級進上行的三連音漸強推向高點*f,并通過同音重複來強調高點,這是全曲的第二個高潮。

"a小調還沒有穩定,十六、十七小節又離入°G大調的關系小調“e小調。這兩個高潮部分通過不斷遊離變化的調性、漸強漸弱的力度來刻畫惡運給黛絲德夢娜帶來的折磨與煎熬。她在承受痛苦的同時也在訴說她被侮辱與誣陷的委屈,她隻能在聖母瑪利亞面前為所有和她同樣不幸的人祈禱:“為受盡欺淩的人祈禱,他們多麼苦惱,為惡運擺布者祈禱……”。

音樂在第二個高潮之後的第十八小節又再現了開頭的主題,調性回歸到"A大調,力度也回落下來。從24小節到26小節重複三遍“Pregapernoi請為我們”,前兩遍通過離調和重音記号加以強調,并采用漸強、漸高的方式達到高音c',然後用輕柔的聲音在”e²唱出了第三遍“Prega”。

在兩小節的間奏之後黛絲德夢娜又在‘e'這個音上念誦:“AveMaria!nelloradellamor聖母瑪利亞!哪怕我們要死掉。”表達了黛絲德夢娜的強烈而虔誠的祈求之心。接下來她在A大調主和弦音上唱出了及其柔美、飄渺、宛如天籁之音的“Ave!Amen”。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最後弦樂在極高音區奏出柔而弱的旋律,身心憔悴的黛絲德夢娜緩緩躺在床上,等待災難的降臨。

威爾第在這段詠歎調的配器上隻采用了弦樂,綿延不斷的旋律在四個聲部疊置和交織,就像女主人公受盡傷害的心在陣陣絞痛着,低音提琴沉重的旋律始終讓人感到一股不祥的暗流在湧動,使這個看似甯靜的夜晚籠罩着一層厚重的黑霧。黛絲德夢娜充滿凄涼、無助而又虔誠的禱告,觸動了人們内心深處對弱者的同情之心,人們為之心痛、為之潸然淚下。

詠歎調《楊柳之歌》和《聖母瑪麗亞》,加上前面的幕前曲占據了第四幕一半之多的時間,是本幕的重頭戲,在全劇中也是黛絲德夢娜的重頭戲。這兩首詠歎調表現了黛絲德夢娜多方面的複雜心理,既有對丈夫擺脫不了的執着無悔的愛,也有因丈夫的誤會和侮辱而産生的怨;

最後的哀歌與晚禱——《楊柳之歌》《聖母瑪利亞》

既有對美好人生的眷戀,也有對死亡的愛情的絕望和對即将到來的惡運的恐懼;既盼望見到夫妻奧賽羅,又怕奧賽羅的出現會給她帶來不幸和災難。她彷徨、無助,隻能虔誠地祈禱,希望聖母瑪利亞能保護她這樣受盡欺淩的弱者。

是以這兩首詠歎調的情感含量是很多的,演唱者隻有在深入了解人物當時的處境和複雜的心情的基礎上才能把這個人物演繹得真實、動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