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烏沖突的不斷更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被卷入其中。從戰場的情況來看,雖然俄羅斯軍隊已經三面包圍了巴赫穆特地區,但在俄軍包圍圈的外圍,也有可能出現烏克蘭軍隊發動反包圍的情況。這使人忍不住聯想到“俄羅斯套娃”的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雙方的沖突十分激烈,幸運的是目前還沒有“第三方”國家直接介入,這也是全球各國和人民最為擔憂的問題。
從國際關系的角度來看,已經有不少國家被牽涉其中,比如波蘭、黑山、立陶宛、羅馬尼亞、格魯吉亞、挪威、摩爾多瓦等國。這些國家也被專家認為是潛在的溢出沖突的“首選”。很顯然,現在處于即将卷入戰争邊緣的大多數國家都是被迫而為。以格魯吉亞為例,盡管他們在戰略上與西方國家保持一緻,但這個國家一直在困境中苟延殘喘,試圖通過保持低調來避免戰争的爆發。然而,現實和理想往往有差距。不久前,格魯吉亞爆發了為期兩天的嚴重騷亂,成千上萬名抗議者揮舞着智語,揮舞着美國、烏克蘭和歐盟的國旗,多次沖擊格魯吉亞議會,抗議議會通過《外國代理人法案》。令人意外的是,在事發後的第二天,格魯吉亞宣布廢除了《外國代理人法案》。這一事件無疑讓其他國家感到困惑,就連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公開表示感謝那些舉着烏克蘭國旗的人,并祝願格魯吉亞在“民主方面取得成功”。對于這一事件,格魯吉亞政府也感到非常氣憤。随後,格魯吉亞總理加裡巴什維利警告澤連斯基不要幹涉格魯吉亞的“家務事”,并請烏克蘭政府優先解決國内問題。
如何評價這一事件呢?筆者認為這是西方國家“雙重标準”的典型案例。在西方國家中,有多次出現類似的抗議活動,但大多數國家都将這些抗議行為定性為“騷亂”,并對相關人員進行起訴。然而,針對格魯吉亞的情況,美國和西方國家卻保持沉默,甚至表示支援和贊賞抗議者,這令人難以了解。
綜合考慮,澤連斯基很可能是策劃格魯吉亞騷亂的幕後黑手之一。看來澤連斯基已經不再滿足于僅僅用言辭來煽動格魯吉亞與俄羅斯之間的戰争,他現在甚至采取了實際行動。至于格魯吉亞政府,兩天的騷亂就讓他們撤回了議會通過的法案,這到底是真正的民主還是令人扼腕的表現呢?俄羅斯有一句名言:“這是對格魯吉亞的‘獨立考驗’”。如果格魯吉亞通過了這一考驗,将穩定下來;如果沒有通過,格魯吉亞必然會陷入與烏克蘭類似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