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繳費29年的實際繳費指數和養老金詳細計算過程

作者:宜亮說知

一、實際繳費指數的計算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計算退休養老金時最重要、最難的參數可能是實際繳費指數。

但事實上,這個實際繳費指數的計算所用到的數學知識卻是很簡單的:隻是用到國小算術中的除法、乘法、加法、除法,隻不過麻煩一點。但對于想追求細節的人來說,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至于本人曆年的實際繳費基數和當地的上年月均工資,都是可以在當地人社通網站上查到的。當然去當地人社局櫃台也可以擷取更可信的資料。

以下面這位退休人員為例,他是山東省某市以企業職工身份退休的,從1993年開始實際繳費,到2022年1月,實際繳費近29年(中間有8個月斷繳)。

繳費29年的實際繳費指數和養老金詳細計算過程

實際繳費指數的計算步驟:

1、用本人的“月繳費基數”除以“上年月均工資”,計算出每一月的實際繳費“指數”:

1993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149.17÷213.67

≈0.698133≈0.698

1994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166.33÷262.33

≈0.634049≈0.634

1995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192÷366.67

≈0.523632≈0.524

1996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270.67÷422.92

≈0.640003≈0.64

1997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322.83÷466.92

≈0.691403≈0.691

1998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303.35÷505.58

≈0.600004≈0.6

1999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320.35÷533.92

≈0.599996≈0.6

2000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360÷588.67

≈0.611548≈0.612

2001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402÷669.92

≈0.600072≈0.6

2002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468÷779.75

≈0.600192≈0.6

2003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545÷907.92

≈0.600273≈0.6

2004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612.71÷1021.17

≈0.600008≈0.6

2005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718÷1196.83

≈0.599918≈0.6

2006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840÷1400.08

≈0.599966≈0.6

2007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962÷1602.33

≈0.600376≈0.6

2008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1142÷1904

≈0.59979≈0.6

2009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1320÷2200.33

≈0.59991≈0.6

2010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1484÷2474

≈0.599838≈0.6

2011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1618÷2810.75

≈0.575647≈0.576

2012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1900÷3166

≈0.600126≈0.6

2013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2129÷3547.67

≈0.600112≈0.6

2014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2383÷3971

≈0.600101≈0.6

2015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2623÷4371.67

≈0.6≈0.6

2016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2910÷4849.75

≈0.600031≈0.6

2017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3178÷5296.83

≈0.599981≈0.6

2018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3465÷5775.42

≈0.599956≈0.6

2019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3269÷5448.58

≈0.599973≈0.6

2020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3269÷5761.33

≈0.567404≈0.567

2021年的實際月繳費指數=3746÷6242.17

≈0.600112≈0.6

2、用上述每一月的實際繳費“指數”,乘以當年的繳費月數,計算出每一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1993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98×12=8.376

1994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34×12=7.608

1995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524×12=6.288

1996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4×12=7.68

1997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91×12=8.292

1998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1999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00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12=7.344

2001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02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03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04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05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06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07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08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09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10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11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576×12=6.912

2012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13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14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15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16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17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4=2.4

2018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19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2020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567×12=6.804

2021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

=0.6×12=7.2

3、将每一年的實際繳費累計指數相加求和:

曆年實際繳費累計指數和=

8.376+7.608+6.288+7.68+8.292+7.344+6.912+2.4+6.804+7.2×20

=205.704

這裡每年最低繳費累計指數相同為7.2的,用乘法計算。

4、将曆年實際繳費月數累加求和:

曆年實際繳費月數和

=12×28+4

=336+4

=340個月

5、本人實際繳費指數

=曆年實際繳費累計指數和÷曆年實際繳費月數和

=205.704÷340

≈0.605011765

≈0.605

這個詳細的計算過程和結果,與表中的實際數值完全一緻。

我在這裡列出了計算過程中的每一個數值,隻是想讓願意驗證的朋友們友善計算對比。

二、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計算

有了上面那個關鍵的實際繳費指數,計算養老金的過程就簡單多了,網上也有太多的範例。我在這裡隻簡單列出等式,不再詳細解說。

1、基礎性養老金

=計發基數×(1+本人實際繳費指數)÷2×繳費總年限×每年的發給比例

=6893×(1+0.605)÷2×29.58×1%

=6893×0.8025×29.58×1%

≈1636.25689

≈1636.26元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累計金額÷計發月數

=64196.48÷195

≈329.2127

≈329.21元。

3、過渡性養老金

=計發基數×視同繳費指數(實際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渡系數

=6893×0.605×4.25×1.3%

≈230.4071

≈230.41元。

4、地方補貼:33元

5、月基本養老金合計

=基礎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地方補貼

=1636.26+329.21+230.41+33

=2228.88元。

需要補貼說明的是:以上計算因該退休人員2022年1月份核算這份退休養老金,那時2022年山東省的計發基數還沒公布,是以暫時用2021年的計發基數6893元。

2022年山東省的計發基數公布為7182.5後,她的基本養老金可以增加78.39元。請感興趣的朋友們,将7182.5代入基礎性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公式中,驗證一下試試?

本文今日頭條首發,嚴禁搬運盜發。平台已全網維權,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