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結婚後沖突沖突增多,離不開這幾個原因,6招即可改善!

作者:咨詢師陳曼

你有沒有在身邊遇到過(聽說過)這樣的情況?

有人婚前情緒穩定,婚後卻跟變了個人一樣,時不時會情緒大爆發;

有人自小性格溫和幾乎沒脾氣,婚後也被逼出一身戾氣;

有些伴侶婚前十分相愛,婚後卻動不動吵架甚至揭竿而起;

有些夫妻吵吵鬧鬧過了大半生,吵架已成為生活中的家常便飯;

……

明明都是奔着幸福去的,何故婚後卻争吵不斷?

明明彼此相愛,婚前關系也不錯,婚後卻要相愛相殺?

即便三觀一緻、門當戶對、性格相似或互補、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等,也不能幸免?

真實答案令人唏噓。

婚姻說白了,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帶着各自的缺陷,走進彼此的世界,共同經營生活,一起面對未知。

關系再好的人之間,也存在差異性和複雜性(三觀、習慣、性格、成長經曆等都不同);親密關系一旦建立,意味着很多差異都需要磨合,但有些與生俱來的分歧,是不能被完全磨合消除的;隻要親密關系存在一天,沖突沖突就存在,隻不過,有些沖突短期内會顯化出來,有些則處于潛伏狀态,慢慢才浮出水面。

兩個人在一起的原因可以很簡單:或因為彼此身上的優點而互相吸引;或迷戀對方所擁有而自己沒有的那部分氣質;或被對方的言行所打動;或出于其他原因,認為兩個人在一起比一個人更幸福,總之,步入婚姻的初衷和期許是美好的。

後期熟悉了,各種缺點相繼暴露出來,認知、習性等各方面不能互相磨合,生活中需要面對的瑣碎又很多,互相碰撞是常有的事,争吵也就不可避免地産生了。

結婚後沖突沖突增多,離不開這幾個原因,6招即可改善!

争吵的源頭,有時候可能僅僅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一個喜歡房間幹淨整潔有秩序,一個喜歡懶散随意松弛感;

一個喜歡安靜不被打擾,一個偏愛熱鬧,做什麼事都鬧出很大動靜;

孩子教育方面,一個主張散養,一個嚴肅認真,雙方都覺得各自有理;

生活開支方面,一個喜歡每一筆花銷都記賬,另一個不管不顧不在乎;

一個感性,一個理性;

一個注重感受,一個關注結果;

一個主動上進,一個消極被動;

……

雙方都不願做出讓步,不願勉強自己,不相容、不同頻,就有了正面沖突。

那麼如果一方願意遷就、包容、忍讓,盡可能跟上另一個人的步伐,是否争吵就會避免了?

答案也是否定的,包容、忍讓、遷就等超過了一定限度,也是在為更大的沖突埋雷,積怨多了,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不對等的關系,内部沖突更新,表面上的和諧也沒有意義。

兩個完全不同的人一起生活,能從多大程度上接納彼此,是需要時間去磨合和考驗的,但有些可能磨合一輩子也無法合拍,那就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伴侶雙方進入婚姻的狀态,多半是懵懂的,不會是做足了功課(怎麼相處、怎麼溝通、怎樣經營關系等),才開始有了親密關系。

是以對彼此而言,婚姻是一場雙方都初次涉足的陌生領地,對于婚姻,既有期待,也有迷惘,遇到沖突時,可能雙方都是緊張狀态,不知道怎樣更好地應對,會流露出本能的狀态。

一旦感覺對方冒犯了自己,或者自己的權益被侵犯,或者内在需求不被滿足,就會不安,會用争吵的方式掩蓋内心的恐懼,用目前自認為最有效的方法——争吵,來保護自己。

得不到、不被滿足、感覺不舒服,感覺自己受到威脅等,就會建立起防禦機制。

小時候被教育不能這樣,不能那樣,要聽話,要乖巧懂事……被各種規則束縛。長大後終于感覺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了,進入一段親密關系後,那些之前被壓抑的需求、潛在的内心壓力,就會被釋放出來。

是以,沒有無緣無故的争吵,每一次看似微小的争執,其實都攜帶了一部分成長過程中的不安、不滿。

觀念上的分歧、極度自我的個性、對伴侶及關系過高的期望、強行改變另一個人的意志、停不下來的權力争奪、過分的心理投射、課題模糊、缺乏邊界感……

婚姻中的争執,仿佛是刻在基因裡的惡習,沒有從不争吵的婚姻,有的隻是争吵頻率高低、争吵幅度大小的差別。

結婚後沖突沖突增多,離不開這幾個原因,6招即可改善!

01那麼,結婚後總是陷入争吵的夫妻都是為了什麼在争吵呢?

為了争奪權力而争吵

為了掌握主動權,鞏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導緻親密關系中權力的不均衡,進而引發争吵。

受“想赢”“征服欲”“控制欲”的驅使,隻有在家庭中“我說了算”“我能把控局面”“對方聽我的”,才能使ta感受到安全感,因而在言語上總想占上風。

但這種權力争奪遊戲,不會在一方暫時占了上風就告一段落,但凡赢一次,ta會想赢更多次。

為了強行改變對方而争吵

不能接受伴侶與自己不一緻的地方,包括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見解、不同的興趣愛好等,總想改變對方,過多幹涉伴侶的課題,強行讓雙方步調一緻。

但是若沒有本能的驅動,另外一個人并不願意被同化和改變,久而久之産生抵觸情緒,就會以語言的反駁來宣洩内心的不滿。

為了盡快滿足自身需求而争吵

幼年時期,想要一個東西而不得,或者感覺不安、不舒服,會通過大哭大鬧引起父母的注意。

成年以後還保留着幼年時期的經驗,堅信“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想得到這顆糖,又不願意等待,迫切地就要得到。

一旦在關系中感覺不舒服、不滿足,就本能地不假思索地講(喊)出來,不考慮對方能否适應和接納,這種表達方式也容易被伴侶誤解,解讀為是針對自己的、有敵意的,進而讓關系對立起來,引發争吵。

為了維護尊嚴和臉面而争吵

争吵一般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得到平息:

雙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問題得以解決,并且對結果相對滿意;

一方為了盡快結束不愉快的争吵而作出讓步。

如果這三個條件都不滿足,開弓沒有回頭箭,不到最後一刻不願喊停。

“吵都吵了,不能赢也得把氣場奪回來,好歹面子上挂得住。”

“對方态度不好,我也不甘示弱”

基于這種心理,會讓争吵的戰線進一步拉長。

為了找回自我價值感而争吵

在親密關系中,長期隐忍、遷就、退讓的一方,心理總歸是不平衡的,有一天清醒過來,想要擺脫這種不舒服、不對等的關系,就試圖反抗,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通過言語辯論、據理力争,來挽回自己的價值感。

從不争、不搶、順從到轉變态度平視對方,讓伴侶感受到不安,兩個人就會互相對峙,繼續争奪婚姻中的主導權。

結婚後沖突沖突增多,離不開這幾個原因,6招即可改善!

02總結一下,婚後夫妻争吵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01對伴侶及親密關系過高的期望

有一種可能,殺死愛情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對婚姻過高的期望。

兩個各不相同的人,帶着彼此的缺點步入婚姻,卻渴望從親密關系中獲得圓滿,這就好比勉強将兩個有缺口的物件非要往一起拼湊,怎麼拼,都有一角是殘缺的。

越是關系密切,越容易将伴侶或婚姻理想化,但期望越大,失望和痛苦就越多。

比如,親密關系中,有一種沖突是這樣産生的:

缺乏安全感、缺愛的人會反複把伴侶推開,故意說一些氣話狠話,看對方會怎樣反應,會不會哄,會不會反複回來找自己,以此确認對方在意自己,而伴侶如果不明白這些用意,也會感到無所适從,久而久之有一種無奈感。

内在的期望值很高,需要在伴侶不知情的情況下,主動配合自己,一旦期望落空,就會陷入痛苦煩惱中。

由于自己單方面期望過高,進而給關系制造了緊張氣氛,讓關系産生了危機。過高的期望給親密關系中另一半帶來壓力,也帶來失望和痛苦反噬自己,這就促成了關系中分歧和争執的出現。

02強行改變另一個人的意志,讓親密關系陷入沖突

承接上一條,把自己想法強加于人,強行改變伴侶,對任何親密關系而言,都是一場災難。

打着“為你好”的旗号,想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主動為對方做決定,你想什麼、做什麼,ta都要幹涉;

為了滿足自己,強行讓伴侶做不喜歡的事;

不尊重和考慮伴侶的想法,在關系中很有優越感;

……

這種過于自我,總想改變另一個人的态度,也會讓親密關系很不舒服,缺乏溫度,也是争吵的導火索。

結婚後沖突沖突增多,離不開這幾個原因,6招即可改善!

03為了保障婚姻關系,不斷降低自我去迎合伴侶,有了關系的不對等,心理的不平衡

過于自我不利于關系的推進,那麼對立面呢,不斷降低自尊去迎合、滿足對方,就好了麼?

這又陷入另一種弊端,這種不均衡的相處模式,一直在維系着不健康的婚姻關系,每次有了分歧,總有一方為了息事甯人,自降身份來保障關系。

靠降低自尊維系起來的關系,一旦長期處于弱勢的一方,不願意隐忍、退讓、讨好、迎合等,那些分歧和沖突就會成為新的問題,習慣使然,另一半不會去反思自己的問題,期待對方以過往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不得,争吵也就不可避免地産生了。

04缺乏邊界感,相處不舒服

心理學中有個“刺猬效應”: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存在“心理邊界距離”,兩個人靠得太近會傷害到彼此;距離太遠又會影響彼此的感情。”

寒冬裡的刺猬,靠得太近了會被彼此的刺紮痛,離得太遠又會冷,感受不到彼此的溫度。

親密關系中的伴侶雙方也是如此,過度侵入對方的生活,會給親密關系帶來壓力;過度疏遠,又讓對方患得患失。

于是就有了關系中的極限拉扯,互相碰撞——被刺紮疼——彈開——再嘗試靠近——遠離……

那些帶有負面情緒的言語、一時動怒的氣話,就好比刺猬身上的刺,讓彼此想靠近,但時不時卻被紮疼,暫時彈回一個相對安全的距離。

歸根結底,沒有無緣無故的争吵,争吵會暴露關系中很多問題,同時也為解決這些問題,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争吵,不代表沒有了感情,起碼說明兩個人還彼此在乎;但長期争吵,确實會消磨感情,降低彼此能量,影響婚姻的走向。

是以,争吵,有時候也是為了找到一種平衡,一個彼此都能接受對方,能夠相融的點。

雖然婚後的争吵是不能完全規避的,我們仍可以嘗試做一些努力,讓争吵的頻率盡可能降低。

結婚後沖突沖突增多,離不開這幾個原因,6招即可改善!

03減少婚後伴侶之間的言語沖突,可以嘗試這樣做

01接納目前的婚姻狀态

允許你們的婚姻中有瑕疵,有争吵,現狀就是如此,你想繼續維系目前的婚姻關系,就得接受這個現實,再嘗試尋求改變的可能。

從内心徹底接納婚姻的不完美,而不是一邊不滿,一邊擺爛,覺得自己無能為力,索性懶得經營,依靠幻想勉強維系着關系。

真正的接納,就是好的壞的,都有勇氣正視和面對,不逃避,不退縮。

02放棄追求“完美”關系

關系中沒有任何分歧和沖突,那隻存在于童話故事裡。

意識到無論是人,還是關系,都不可能真正完美,那就幹脆放棄這個夙願,不與力所不及的規則相對抗,轉而去嘗試那些我們有能力達到、有能力改變的事。

過分追求“完美”關系而不能得會有痛苦,放棄對完美的假想,從細微處着手突破,卻能帶來微小的滿足和快樂。

比如,不能一下子改變伴侶的想法和态度,但可以引導對方慢慢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

不能讓婚姻回到最初戀愛的樣子,但可以去發現現有生活中的溫度,固然有争吵,不浪漫,但遇到事情,伴侶還是會選擇堅定地站在你這邊,或者你雖然看不慣他理直氣壯的樣子,他認錯的态度卻很誠懇……

放下對“完美”的執念後,更能發現那些平凡生活中的感動。

結婚後沖突沖突增多,離不開這幾個原因,6招即可改善!

03尊重彼此的“邊界”

“刺猬效應”,決定了再親密的關系,也不能沒有邊界。

再好的關系,也要保持适度的界限,否則就會引起不适。

明白親密關系并不是時時刻刻黏在一起,就說明關系真的很好,給彼此留有“呼吸”和“活動”的空間,有松弛感,反而能讓兩個人都感到自在、舒适。

不會被對方身上的“刺”紮到,還能互相陪伴、取暖,有溫度的關系中,能感受到彼此而不刻意逾越,因為沒有不舒服感,争吵的頻率也會自然而然得到降低。

04尊重彼此的獨立性和差異性,求同存異

非得去“馴化”對方,其實自己感受到的是持續的痛苦,沒有人是心甘情願被馴服的,一旦自身的獨立性被削弱,會不舒服,會感到不安,會抵觸,也會反抗,将心比心明白這一點,就無需執念于改造對方了。

假設真的伴侶雙發各方面都一緻了,整日四目相對反而會感到無聊吧。

不去做連我們自己也不願做的事,尊重彼此的差異,甚至可以主動欣賞對方的不同,正因為差異,生活中才有更多新的體驗。

關注那些彼此同頻的地方,嘗試包容彼此的差異,就像同一個花園裡,茉莉、雛菊、玫瑰都可以生長,可以綻放,沒有必要非得改造成千篇一律的樣子。

讓自己成為自己,也讓伴侶可以做自己,相處起來會更舒适融洽,在相對安定的環境中,關系也會有一種天然的凝聚力。

結婚後沖突沖突增多,離不開這幾個原因,6招即可改善!

05刻意練習溝通技巧

明白在溝通方面,并不是聲勢越大越有說服力。

嘗試改變(改善)說話的語氣、态度、講話的内容,因為每一句狠話脫口而出,打在對方心裡時,都會反彈回來,反噬一下自己。

意識到出言不遜會同時傷害兩個人,在下一句話尚未冒出來時,可以稍微控制一下自己,調整一下情緒狀态,同樣的話,換一種語氣表達出來的效果就不同。

伴侶在關系中互為鏡子,照出彼此身上或好或壞的一面。

比起無理地謾罵、诋毀、羞辱等,當對方感受到尊重、了解時,反而更容易接納你所表述的内容,同時對方的态度也會因你的态度而發生改變。

06

适當保持一些鈍感

明白有些情況下,伴侶的言語僅僅是一種自我保護,ta越是聲勢浩大,說明内心其實越自卑,企圖通過聲音和氣勢來掩蓋這種自卑,并不一定是針對你的,就無需對他的話語馬上做出應激反應。

明白争執并非解決問題最有效的辦法,而且還容易傷感情,可以以退為進,嘗試緩和情緒狀态,再調整到一種相對友好的态度,表達自己的觀點。

明白無法改變對方,就無需沉溺在想改變對方的執念當中,轉而關注自我的狀态、自我成長。

在親密關系中,适當保持一些鈍感,不要一點就着,很容易被對方的情緒感染,嘗試穩固自己的核心,做那個無論什麼情況下,可以先穩住自己的人,就能減少在關系中由于沖動所遭受的傷害。

總之,任何婚姻當中,争執是不可能完全規避的,關系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沒有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改善交流模式任重而道遠,需要伴侶雙方齊心協力去實作。

沒有一開始就完美的關系,但憑聽從本心,盡力而為,讓關系中的沖突越來越少。

-END-

本文首發知乎平台: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