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力強大,為什麼最終餓死在自己的國土?

作者:書欣讀書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力強大,為什麼最終餓死在自己的國土?

趙武靈王 劇照

趙武靈王胡夫騎射的故事我們在課本上學過,但是他的結局可能好多人并不知道。

這位偉大的改革者,帶領趙國走向富強的王,竟然是在自己的國土上餓死的。

“胡服騎射”,國力強大

根據《史記》趙世家的記載,他是“趙氏孤兒”的第 11 代孫,嬴姓,趙氏,名雍。

他少年即位,便表現出難得的謙虛從容。聽政之初,先向父親的老臣肥義咨詢,給肥義加官進爵;

他不慕虛榮。在所處的戰國時代,封建秩序崩解,諸侯濫用名号。“王”本來是周王的專屬,但周王孱弱,完全無法掌控局面,各諸侯王彼此都稱呼對方為王。而趙武靈王則保持了高度的清醒,他說沒有實力怎麼敢當那個名?他讓趙國人稱呼自己為君。趙武靈王是後世對他的稱呼。

他想要的不是個虛名,而是趙國實實在在的強盛。

于是,他審時度勢,提出“胡服騎射”的改革想法——就是引進北方先進的軍事技術來建設騎兵。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力強大,為什麼最終餓死在自己的國土?

戰國時的戰車

當時華夏各國使用的是馬車作戰的傳統方式,即車戰,四馬一車為一乘。衡量國家力量的方式就是看這個國家有多少輛戰車,比如孟子曰,“萬乘之國,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乘之國,千乘之國,都是國力的象征。

北方遊牧民族使用馬匹作戰的方式,他們是騎馬射箭。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力強大,為什麼最終餓死在自己的國土?

騎射 圖

兩相比較,當然是直接騎射的,機動性更強,效率也更高。

趙武靈王想要引進的就是北方的騎射技術。引進騎射必須同時引進與騎射配套的服裝。當時華夏族的服裝是上衣下裳(chǎng),上衣相對寬大,下裳就是裙子。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力強大,為什麼最終餓死在自己的國土?

漢服和胡服

為什麼要穿裙子呢?因為裡面的褲子是開裆的,裆部不合攏,這樣的褲子是不能騎馬的,必須穿合裆褲。但是合裆褲、騎射這一套,都屬于遠方蠻夷之俗,趙國群臣皆不同意,阻力極大。

怎樣才能夠說服趙國人接受胡服騎射呢?

趙武靈王首先說服了他自己,并且與老臣肥義統一了思想,獲得了實力派的支援。接着他親自出馬,說服了自己的叔父、趙國最尊貴的貴族公子成,讓公子成帶頭穿胡服上朝,給貴族做出榜樣。

于是發出胡服令。有肥義的支援、公子成的榜樣,其他貴族也就不好反對了。

在趙武靈王的上司下,趙國建設了強大的騎兵,很快擺脫了被動挨打的局面,略地中山,西略胡地。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力強大,為什麼最終餓死在自己的國土?

圖中紅圈範圍為中山國

趙武靈王21年,趙國的軍隊大舉進攻中山國,取曲陽、丹丘、華陽、石邑等地。中山國獻出了四座城池,趙國才罷兵。

過了兩年,趙國再次攻打中山。趙武靈王26年,第三次攻打中山,趙國的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

突然退位,出使秦國

當時,趙武靈王四十出頭,正當壯年,身體健康,趙國在他的上司下,國力蒸蒸日上。

但是,趙武靈王卻忽然宣布退位,把趙王之位傳給小兒子趙何,史稱趙惠文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力強大,為什麼最終餓死在自己的國土?

那麼,這個時候他為什麼要退位呢?退位不等于退休,退位是趙武靈王所制定的趙國發展戰略當中的關鍵性的步驟。

按照趙武靈王的安排,趙何即位之後,成為了趙國的新王。趙武靈王安排他最器重的老臣肥義做了新王的相國,輔佐新王。有了大夫的忠誠,肥義的輔佐,趙國内政可以無憂,新王趙何也可以慢慢學習如何治理國家。

趙武靈王為他自己安排的任務是什麼呢?主持軍事,繼續對外擴張。

退位之後的趙武靈王,自稱主父,就是國王的父親。主父令肥義輔佐新王治國,而他帶領胡服将士們,西北略胡地,建立霸業。

這就是趙武靈王所制定的趙國發展戰略。

就在這一年,趙武靈王又做了一件令諸侯驚掉下巴的冒險行為: 他竟然冒充使者出使秦國,親自拜見了他的鄰居秦昭王。

按照司馬遷的叙述,秦昭王接見完了趙國的使者之後,越想越覺得不對。他覺得那個身材健碩,儀表不凡的趙國使者,神情舉止、談吐氣度都實在不像一個臣子。那他究竟是誰?難道是……?

秦昭王大叫一聲,趕忙派人去追,可是那個氣度不凡的使者已經出鏡,再也追不上了。

趙武靈王為什麼要出使秦國?因為秦國也是他擴張的目标,他想要親自觀察地形,還想要看看秦昭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敵人。

一時之情,釀成大禍

趙武靈王這樣的英雄,感情也應該是豐富的。

早年,他娶南韓女子為妻,生長子章。

11年後,趙武靈王做夢夢見了一個女子,鼓瑟歌唱道:“美人啊豔麗動人,面容有若盛開的苕花,命運啊,恰逢天時而生,竟沒人知道我。”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力強大,為什麼最終餓死在自己的國土?

第二天,武靈王喝酒喝得高興,多次提到他所做的夢,想見到夢中的那個人。

吳廣聽說後,就通過王後将自己的女兒孟姚送進宮中。

孟姚成了趙武靈王寵愛的女人,還生了一個兒子,就是趙武靈王的小兒子趙何。

趙武靈王娶孟姚發生在胡服騎射之前,可見對夢瑤的寵愛并未使他變作昏君。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力強大,為什麼最終餓死在自己的國土?

孟姚在嫁給趙武靈王九年之後過世。

也許是趙武靈王對孟姚的愛之深,在孟姚去世兩年後,他把王位傳給了孟姚所生的兒子趙何。

趙何的年紀隻有 7-8 歲,是個孩子。但是沒關系,趙武靈王把政治經驗豐富的老臣肥義給了他,并讓肥義當面發誓,“永不改變宗旨,不改變心意,要堅守一心,至死效忠!”而且還讓肥義把誓言記錄在案。

而他的發妻、南韓女子所生的長子趙章被封到了代地,号稱安陽君,成了異母弟弟趙何的臣子。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力強大,為什麼最終餓死在自己的國土?

趙章劇照

趙章的心裡當然是不服氣的,趙武靈王為趙章安排的輔佐之臣田不禮也不是個善茬,用肥義的話來說,這個人虛僞狡詐,不是個好兒子,也不是一個好臣子;而且非常貪婪,欲望及大,他一旦得到了主公的信任,就會對外發生暴虐。

趙章和田不禮的組合一釋出,肥義一派就感到了強大的威脅。肥義對他的手下下了嚴令,“不經我的驗證,大王不能見任何人。”

誰能召見趙王?隻有王的父親,主父趙武靈王。雖然已經交出了王位,但是仍然手握重兵的趙武靈王仍然是趙國實際的主人。

肥義既受趙武靈王之托,發誓效忠新王,那他的忠誠和他的身家性命,就都與趙何而不是趙武靈王捆綁在一起了。

那麼,趙武靈王的态度究竟如何?他的感情的确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新王趙何舉行大朝會,接受群臣朝拜。趙武靈王從旁觀察,看見長子趙章不情不願地跪下來向弟弟俯首稱臣,一副極不情願的委屈模樣,心中就猶然生出了憐憫愛惜之意。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力強大,為什麼最終餓死在自己的國土?

于是,他有了一個極其錯誤的想法:竟然想要把趙國一分為二,另立趙章為代王,與趙何分庭抗禮 。

然而,分裂趙國的計劃還沒有實施,趙章和趙何雙方卻都知道了主父的心思。這是最糟糕的局面。

從趙何、肥義的角度來說,危險增大,必須提高警惕,甚至如果可能,要先下手為強。但是肥義沒有。

從趙章的角度來說,父親的憐憫增加了他的委屈,田不禮的撺掇,賦予了他行動的勇氣。

趙武靈王和趙何一起巡視沙丘時,分别住在兩個行宮裡。

趙章果然就謀反了。

他假稱趙武靈王的指令,召見趙何。肥義果然就像他之前承諾的那樣挺身而出,擋在了趙何的前面,被叛軍殺害。其餘的人護着趙何,擊敗了叛軍,殺死了趙章和田不禮。

當這一幕兄弟相殘的慘劇發生的時候,趙武靈王就在臨近的另外一座宮殿之中。

趙章敗退時,丢盔棄甲,渾身是血,跑來求父親救命。趙武靈王讓人開門,放大兒子進來。

沒想到,小兒子的軍隊卻包圍了宮殿。

無奈,趙武靈王交出了長子趙章。

但趙何的軍隊已經沒有了退路,他們商量說: 我們為了追趙章,竟包圍了主父的行宮,就算我們現在撤兵,隻要主父活着,我們還是會被殺掉,被滅族。

于是他們就繼續圍困趙武靈王的宮殿,并且下令宮中人“後出者夷”。

于是宮裡面的人就都跑出來了,單單丢下一個趙武靈王,欲出不得,又不得吃,隻好掏樹上的鳥雀充饑。

就這樣,被圍困了三個多月之後,大英雄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在了沙丘行宮。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趙武靈王究竟都想了些什麼呢?

三個多月的艱難掙紮,他有足夠的時間,反觀自己的一生:

作為趙國的王,他足以告位列祖列宗;作為父親,他愛兩個兒子,可是王位隻有一個,他給了趙何,因為他更寵愛趙何的母親。

既然已經把王位給了小兒子趙何,就該像肥義一樣,堅守一心,加強他的權利,輔佐他治理國家;可是他又為趙章的委屈而動心,最終葬送了趙章的性命和他與趙何之間的父子恩情。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力強大,為什麼最終餓死在自己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