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力强大,为什么最终饿死在自己的国土?

作者:书欣读书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力强大,为什么最终饿死在自己的国土?

赵武灵王 剧照

赵武灵王胡夫骑射的故事我们在课本上学过,但是他的结局可能好多人并不知道。

这位伟大的改革者,带领赵国走向富强的王,竟然是在自己的国土上饿死的。

“胡服骑射”,国力强大

根据《史记》赵世家的记载,他是“赵氏孤儿”的第 11 代孙,嬴姓,赵氏,名雍。

他少年即位,便表现出难得的谦虚从容。听政之初,先向父亲的老臣肥义咨询,给肥义加官进爵;

他不慕虚荣。在所处的战国时代,封建秩序崩解,诸侯滥用名号。“王”本来是周王的专属,但周王孱弱,完全无法掌控局面,各诸侯王彼此都称呼对方为王。而赵武灵王则保持了高度的清醒,他说没有实力怎么敢当那个名?他让赵国人称呼自己为君。赵武灵王是后世对他的称呼。

他想要的不是个虚名,而是赵国实实在在的强盛。

于是,他审时度势,提出“胡服骑射”的改革想法——就是引进北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建设骑兵。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力强大,为什么最终饿死在自己的国土?

战国时的战车

当时华夏各国使用的是马车作战的传统方式,即车战,四马一车为一乘。衡量国家力量的方式就是看这个国家有多少辆战车,比如孟子曰,“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乘之国,千乘之国,都是国力的象征。

北方游牧民族使用马匹作战的方式,他们是骑马射箭。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力强大,为什么最终饿死在自己的国土?

骑射 图

两相比较,当然是直接骑射的,机动性更强,效率也更高。

赵武灵王想要引进的就是北方的骑射技术。引进骑射必须同时引进与骑射配套的服装。当时华夏族的服装是上衣下裳(chǎng),上衣相对宽大,下裳就是裙子。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力强大,为什么最终饿死在自己的国土?

汉服和胡服

为什么要穿裙子呢?因为里面的裤子是开裆的,裆部不合拢,这样的裤子是不能骑马的,必须穿合裆裤。但是合裆裤、骑射这一套,都属于远方蛮夷之俗,赵国群臣皆不同意,阻力极大。

怎样才能够说服赵国人接受胡服骑射呢?

赵武灵王首先说服了他自己,并且与老臣肥义统一了思想,获得了实力派的支持。接着他亲自出马,说服了自己的叔父、赵国最尊贵的贵族公子成,让公子成带头穿胡服上朝,给贵族做出榜样。

于是发出胡服令。有肥义的支持、公子成的榜样,其他贵族也就不好反对了。

在赵武灵王的领导下,赵国建设了强大的骑兵,很快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略地中山,西略胡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力强大,为什么最终饿死在自己的国土?

图中红圈范围为中山国

赵武灵王21年,赵国的军队大举进攻中山国,取曲阳、丹丘、华阳、石邑等地。中山国献出了四座城池,赵国才罢兵。

过了两年,赵国再次攻打中山。赵武灵王26年,第三次攻打中山,赵国的领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突然退位,出使秦国

当时,赵武灵王四十出头,正当壮年,身体健康,赵国在他的领导下,国力蒸蒸日上。

但是,赵武灵王却忽然宣布退位,把赵王之位传给小儿子赵何,史称赵惠文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力强大,为什么最终饿死在自己的国土?

那么,这个时候他为什么要退位呢?退位不等于退休,退位是赵武灵王所制定的赵国发展战略当中的关键性的步骤。

按照赵武灵王的安排,赵何即位之后,成为了赵国的新王。赵武灵王安排他最器重的老臣肥义做了新王的相国,辅佐新王。有了大夫的忠诚,肥义的辅佐,赵国内政可以无忧,新王赵何也可以慢慢学习如何治理国家。

赵武灵王为他自己安排的任务是什么呢?主持军事,继续对外扩张。

退位之后的赵武灵王,自称主父,就是国王的父亲。主父令肥义辅佐新王治国,而他带领胡服将士们,西北略胡地,建立霸业。

这就是赵武灵王所制定的赵国发展战略。

就在这一年,赵武灵王又做了一件令诸侯惊掉下巴的冒险行为: 他竟然冒充使者出使秦国,亲自拜见了他的邻居秦昭王。

按照司马迁的叙述,秦昭王接见完了赵国的使者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他觉得那个身材健硕,仪表不凡的赵国使者,神情举止、谈吐气度都实在不像一个臣子。那他究竟是谁?难道是……?

秦昭王大叫一声,赶忙派人去追,可是那个气度不凡的使者已经出镜,再也追不上了。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出使秦国?因为秦国也是他扩张的目标,他想要亲自观察地形,还想要看看秦昭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敌人。

一时之情,酿成大祸

赵武灵王这样的英雄,感情也应该是丰富的。

早年,他娶韩国女子为妻,生长子章。

11年后,赵武灵王做梦梦见了一个女子,鼓瑟歌唱道:“美人啊艳丽动人,面容有若盛开的苕花,命运啊,恰逢天时而生,竟没人知道我。”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力强大,为什么最终饿死在自己的国土?

第二天,武灵王喝酒喝得高兴,多次提到他所做的梦,想见到梦中的那个人。

吴广听说后,就通过王后将自己的女儿孟姚送进宫中。

孟姚成了赵武灵王宠爱的女人,还生了一个儿子,就是赵武灵王的小儿子赵何。

赵武灵王娶孟姚发生在胡服骑射之前,可见对梦瑶的宠爱并未使他变作昏君。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力强大,为什么最终饿死在自己的国土?

孟姚在嫁给赵武灵王九年之后过世。

也许是赵武灵王对孟姚的爱之深,在孟姚去世两年后,他把王位传给了孟姚所生的儿子赵何。

赵何的年纪只有 7-8 岁,是个孩子。但是没关系,赵武灵王把政治经验丰富的老臣肥义给了他,并让肥义当面发誓,“永不改变宗旨,不改变心意,要坚守一心,至死效忠!”而且还让肥义把誓言记录在案。

而他的发妻、韩国女子所生的长子赵章被封到了代地,号称安阳君,成了异母弟弟赵何的臣子。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力强大,为什么最终饿死在自己的国土?

赵章剧照

赵章的心里当然是不服气的,赵武灵王为赵章安排的辅佐之臣田不礼也不是个善茬,用肥义的话来说,这个人虚伪狡诈,不是个好儿子,也不是一个好臣子;而且非常贪婪,欲望及大,他一旦得到了主公的信任,就会对外发生暴虐。

赵章和田不礼的组合一发布,肥义一派就感到了强大的威胁。肥义对他的手下下了严令,“不经我的验证,大王不能见任何人。”

谁能召见赵王?只有王的父亲,主父赵武灵王。虽然已经交出了王位,但是仍然手握重兵的赵武灵王仍然是赵国实际的主人。

肥义既受赵武灵王之托,发誓效忠新王,那他的忠诚和他的身家性命,就都与赵何而不是赵武灵王捆绑在一起了。

那么,赵武灵王的态度究竟如何?他的感情的确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新王赵何举行大朝会,接受群臣朝拜。赵武灵王从旁观察,看见长子赵章不情不愿地跪下来向弟弟俯首称臣,一副极不情愿的委屈模样,心中就犹然生出了怜悯爱惜之意。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力强大,为什么最终饿死在自己的国土?

于是,他有了一个极其错误的想法:竟然想要把赵国一分为二,另立赵章为代王,与赵何分庭抗礼 。

然而,分裂赵国的计划还没有实施,赵章和赵何双方却都知道了主父的心思。这是最糟糕的局面。

从赵何、肥义的角度来说,危险增大,必须提高警惕,甚至如果可能,要先下手为强。但是肥义没有。

从赵章的角度来说,父亲的怜悯增加了他的委屈,田不礼的撺掇,赋予了他行动的勇气。

赵武灵王和赵何一起巡视沙丘时,分别住在两个行宫里。

赵章果然就谋反了。

他假称赵武灵王的命令,召见赵何。肥义果然就像他之前承诺的那样挺身而出,挡在了赵何的前面,被叛军杀害。其余的人护着赵何,击败了叛军,杀死了赵章和田不礼。

当这一幕兄弟相残的惨剧发生的时候,赵武灵王就在临近的另外一座宫殿之中。

赵章败退时,丢盔弃甲,浑身是血,跑来求父亲救命。赵武灵王让人开门,放大儿子进来。

没想到,小儿子的军队却包围了宫殿。

无奈,赵武灵王交出了长子赵章。

但赵何的军队已经没有了退路,他们商量说: 我们为了追赵章,竟包围了主父的行宫,就算我们现在撤兵,只要主父活着,我们还是会被杀掉,被灭族。

于是他们就继续围困赵武灵王的宫殿,并且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

于是宫里面的人就都跑出来了,单单丢下一个赵武灵王,欲出不得,又不得吃,只好掏树上的鸟雀充饥。

就这样,被围困了三个多月之后,大英雄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在了沙丘行宫。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武灵王究竟都想了些什么呢?

三个多月的艰难挣扎,他有足够的时间,反观自己的一生:

作为赵国的王,他足以告位列祖列宗;作为父亲,他爱两个儿子,可是王位只有一个,他给了赵何,因为他更宠爱赵何的母亲。

既然已经把王位给了小儿子赵何,就该像肥义一样,坚守一心,加强他的权利,辅佐他治理国家;可是他又为赵章的委屈而动心,最终葬送了赵章的性命和他与赵何之间的父子恩情。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力强大,为什么最终饿死在自己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