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不隻靠《活着》而活着。
淩晨3點開始排隊,排9個小時才拿到簽名......
你以為是追哪個明星偶像嗎?
不,這是追餘華的現場。
前不久,餘華在南韓開簽售會,不少年輕人提早趕到現場,甚至通宵排隊,隻為拿到簽名。
要知道在南韓,《活着》賣了10萬冊,《許三觀賣血記》賣了25萬冊,還被改編成電影,也就不難想餘華能有這麼多南韓書迷!
作家不像明星常曝光,跟大衆有一定距離感,但餘華偏偏能跟國内外的年輕人打成一片,為什麼呢?
第一點原因,按網友的話來說,餘華是“一個被寫作耽誤的喜劇人”。
隻看外表,他就有一個粉絲們取的綽号“潦草小狗”,這并不是黑他,你們看看像不像?
面對這個綽号,他也不反感,這次在南韓延世大學的講座上當衆承認了,還表示很接受。
簽售會現場,餘華喝水被燙到時露出的表情,被粉絲截成表情包瘋傳,說是《活着》的現實版;
簽名時露出“麻木地被迫上班”的表情,讓不少職場打勞工感覺看到了自己;
給挨個排隊的粉絲簽字,也是狀況百出,惹得大家夥紛紛曬小紅書“吐槽”。
比如粉絲讓餘華簽一個“暴富”,結果他簽了一個“抱負”;
比如粉絲考上研了讓餘華簽個“發财”,結果他好像沒聽到後半句,隻簽了個“好好學習”;
比如粉絲想讓餘華簽“一輩子不上班”,結果他偏要加一句“在家裡上班也一樣”。
餘華真的不是在故意逗粉絲嗎?
哪裡能想到外表嚴肅的餘華,實際上竟是這麼有趣的人,這種反差感放在作家身上,不多見,或者說很少這麼外露。
而餘華被年輕人喜歡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真實。
曾經被問到“為什麼寫作”時,餘華說:想睡懶覺,不想上班……
夠真實吧!
餘華說得沒錯,他曾經兩次聯考落榜,不得已随了爸媽,在衛生院做牙醫,五年拔了上萬顆牙齒,這種一眼望到頭的日子,他早就幹膩了。
那時候他看到文化館的從業人員,每天居然都可以在大街上走來走去的逛,于是羨慕不已,暗自生下了要進文化館工作的心。
“我的一生,不應該就這樣度過了。我應該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是寫作。”
從牙醫轉行作家不容易。餘華從标點符号和文章句法學起,邊做牙醫邊大量閱讀寫作,在反反複複被退稿的第五年,他終于成功發表第一篇小說。
餘華很樂觀,那些不斷被退稿的日子,他現在像講段子一樣說出來:“我的文稿去過的城市,比我這輩子去的地方還多”。
當如願進入文化館後,上班第一天,餘華故意遲到2小時,結果還是第一個到,他心想:“這地方來對了”!
面對很多人評價他作品裡的語言簡潔,餘華卻說:“因為認識的字少”。
在被問到如何評價莫言的《生死疲勞》,餘華說:“首先的感覺是嫉妒”。
不是真朋友才說不出這種話!
而第三個深受年輕人追捧的原因,就是餘華非常能共情年輕人。
回想起李佳琦在直播間說粉絲買不起花西子的眉筆,是不是工作不努力的時候,餘華卻不這樣想,他知道年輕人都在努力,隻不過時代變了:
“如果再有人來告訴你,你要努力工作,你要有上進心就會得到很好的回報,那是雞湯,不是事實。”
在别人說年輕人不上進喜歡上香時,餘華說:“我覺得也是一種上進”。
在别人歌頌苦難是美德時,餘華說:“苦難就是苦難”。
能在作品中寫出苦難的人怎麼會不明白苦難,但餘華在作品之外是快樂的,并想着把這份快樂帶給更多人。
他明白每一代人生活的背景不同,從來不會把在時代紅利那裡占到的便宜作為自己的本領,也不會因為自己是過來人的身份而随意指教年輕人,反而是用作品和作家的影響力,盡可能地去治愈大家。
即使不是和他生活在同一時代,依然能被他的文字擊中心靈。
随着網絡發展,餘華走在了文字前面,這也讓網友們看到了原來刻畫過這麼多苦難角色的他,現實中居然是這麼有趣。
再加上“喜劇人”、真實、共情年輕人這些特質,難怪他能火遍全網,深得年輕人喜愛。
這幾年餘華在網際網路也稱得上“頂流”,面對大家的喜歡,他看得很清:“我依靠的還是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