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療醫藥公司在科創闆IPO時,銷售費用都是怎樣面對稽核的?

作者:審計老A

更多IPO專業内容,請關注本頭條,搜尋關鍵詞,閱讀專業解讀資料,喜歡的也可以點贊。若有不了解的關鍵點和疑難問題,也可以随時評論留言咨詢IPO相關的會計和稅務處理,版主當天回複。

前言:

在中國,除了醫療醫藥行業,可能沒有任何其他一個行業,同時充滿着幾乎是完全對立的兩種形象:這是一個事關所有人的生命健康的救死扶傷的行業,又是被醫藥代表、回扣、高價藥等負面的事件所纏繞的行業。不得不承認,造成這種負面印象有多方面的因素,既有以前中國醫療醫藥行業資訊不對稱程度高有關,也與整個醫療醫藥系統的封閉和公開透明程度低有關。最近的幾年,随着整個行業的一些大的變革和制度的出現,比如兩票制、集中采購等,極大的壓縮了暗箱操作的空間,也減少了前面所說的這種負面現象。這也讓醫療醫藥行業迎來了真刀實槍地拼實力的時代。伴随着科創闆的推出,又給了這個行業一個巨大的助推。筆者統計了一下,截止到2021年的9月30日,醫藥生物行業已經成為了科創闆上市公司中數量最多、占比最高的行業,沒有之一。

醫療醫藥公司在科創闆IPO時,銷售費用都是怎樣面對稽核的?

(資料來源:萬得資料庫)

然而,前面說到的負面現象的減少,并不等于消失,醫療醫藥公司想上市,這些問題仍然是“高壓線“。具體到IPO的稽核中,公司的銷售費用就成為了重點關注的對象。為了友善統計與對比,筆者選取了醫療醫藥行業中的一個細分領域:醫療器械中的體外診斷(IVD,In-Vitro Diagnostic的縮寫)。筆者之是以選取這個領域,是因為這個細分領域在科創闆的上市公司家數多,可對比性強,也頗能說明醫療醫藥公司在銷售費用方面的一些共性。

一、 科創闆上市的體外診斷公司,銷售費用的差異大嗎?

在比較這個群體的銷售費用時,我們用一個最通常的财務名額來進行衡量,這個名額就是銷售費用率。筆者按照上市時間由近到遠的順序,彙總整理了17家科創闆上市的體外診斷公司的銷售費用及銷售費用率情況,具體如下表:

醫療醫藥公司在科創闆IPO時,銷售費用都是怎樣面對稽核的?

(資料來源:萬得資料庫)

應該說這個群體雖然都是做體外診斷業務,但是在銷售費用方面差異很大,既有銷售費用率高達40%以上的安必平,也有低至5%以下的奧泰生物和博拓生物等。基本上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就名額而言,IPO稽核在銷售費用問題上是沒有紅線的,更關鍵的是這些銷售費用都是怎樣花的。接下來,我們将對這個問題做更為細化的分析。

二、 科創闆在IPO稽核中,對銷售費用都是怎樣問詢和應答的?

我們全面梳理了目前科創闆已上市的17家體外診斷公司,在IPO稽核過程中的問詢問題和回複,發現交易所和證監會對這個群體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問詢思路,即。

(一)

這個問題在交易所或者證監會問詢中,被提及的機率相當之高,而且基本上是圍繞着以下的三個思路進行:

(1) 與同行業上市公司費用整體情況的對比;

(2) 如有差異,原因是什麼,合理性能不能解釋?

(3) 銷售費用的整體和營業收入的比對情況,是不是呈現相同的趨勢,變動的速度是不是一緻;如果不一緻,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為了友善各位讀者朋友了解,我們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真實的問題與回複的思路整理如下表:

醫療醫藥公司在科創闆IPO時,銷售費用都是怎樣面對稽核的?

(二) 對銷售費用的細分科目的問詢

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公司在銷售方面花錢,是為了做業務的。那麼稽核部門對于這個點的關注邏輯,也就很明白了,核心就是要問清楚兩個問題:花了這些銷售費用弄出來的業務,是真的還是假的?這些錢花的合法合規嗎?

具體到問的問題上,對銷售費用細分科目的問詢,集中在四個重點上:

(1) 銷售費用是否有商業賄賂或者利益輸送的情況

醫療醫藥公司在科創闆IPO時,銷售費用都是怎樣面對稽核的?
醫療醫藥公司在科創闆IPO時,銷售費用都是怎樣面對稽核的?

(2) 市場費用(市場推廣費或宣傳推廣費)的發生有沒有合理性、有沒有商業實質

醫療醫藥公司在科創闆IPO時,銷售費用都是怎樣面對稽核的?
醫療醫藥公司在科創闆IPO時,銷售費用都是怎樣面對稽核的?

(3) 銷售人員薪酬與營業收入的比對情況、考核方式

醫療醫藥公司在科創闆IPO時,銷售費用都是怎樣面對稽核的?

(4) 如存在經銷模式的,銷售傭金及返利的情況

醫療醫藥公司在科創闆IPO時,銷售費用都是怎樣面對稽核的?

三、 結論與展望:

“窺一斑而見全豹”,從科創闆上市的體外診斷這個細分但是并不小衆的領域,我們可以得出醫療醫藥這個行業的一些共性和規律,尤其是在銷售費用這個極為敏感的問題上。中國的醫療醫藥行業公司整體上都還比較年輕,正處于或者剛剛經曆了拼産品力的階段段,向着拼品牌力的階段進發。品牌認知度的建立,需要長期的積累和付出,在這個過程中的費用支出是再正常不過的邏輯。從已經上市的這些案例來看,可以說稽核機關對這個邏輯也是很清楚的,是以醫療醫藥公司不要因為要準備上市了,就視銷售費用為洪水猛獸,該花的錢一定要舍得花。但是,花錢也不可任性,該守的紅線也要守住。隻有這個行業内越來越多的公司樹立這種意識,行業的競争才是良性的,才會真正關注産品和品牌的提升。醫療醫藥這個行業整體越來越好,我們這個社會也會變得越來越好,我們這些投行和人員,也希望能陪伴醫療醫藥行業一起駛入星辰大海。

來源趙大衛 孫志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