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智庫:俄朝邊境有異動烏軍損失40-50萬

作者:YY風過百裡

美國智庫:俄朝邊境有異動烏軍損失40-50萬

金正恩俄羅斯之行結束後不久,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援引最新的商業衛星照片,聲稱北韓和俄羅斯之間的火車交通量“急劇增加”,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準。

【CSIS智庫釋出報告稱俄朝邊境出現異常動靜】

以至于包括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内的多家西方媒體紛紛表示,北韓很可能已經開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彈藥,為俄羅斯新階段的進攻行動提供支援。

雖然西方媒體的這種猜測普遍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援,但從目前俄烏沖突的戰略形勢來看,這确實完全有可能。

因為經過長達四個月的長時間反攻,前線烏克蘭軍隊的損失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不少西方智庫甚至猜測,烏克蘭傷亡人數可能已達到40萬-50萬,總傷亡人數可能接近100萬。

美國智庫:俄朝邊境有異動烏軍損失40-50萬

對于現階段的烏克蘭軍隊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 因為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烏克蘭每年隻維持20萬-25萬現役部隊。 沖突爆發後,這一數字激增至70萬人,并輔以一系列動員行動。

【烏克蘭陣亡将士公墓】

然而,大量接替他們的烏克蘭職業軍人在沖突初期傷亡,而那些缺乏榮民協助訓練的動員士兵無法獨立适應前線的高強度對抗線,進一步增加了烏克蘭軍隊的傷亡。 以至于烏克蘭軍隊不得不通過不斷的動員來彌補前線的損失。

但問題是,人員流失過多、更替速度過快,會讓作戰部隊難以保留和傳承經驗,進而提高部隊戰鬥力。 同時,大規模動員會從後方抽吸大量社會勞動力,這将對整個社會運作機制産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美國智庫:俄朝邊境有異動烏軍損失40-50萬

【烏克蘭的動員體制對社會運作機制産生負面影響】

一系列因素導緻烏克蘭陷入了越動員、死越多、前線越難維持的狀态。 當這種狀态達到一定門檻時,烏克蘭不僅難以繼續組織大規模反攻,而且能否将現有防線維持在原地也将成為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

除了人員之外,烏克蘭軍隊的裝備損失也不容忽視。 畢竟現階段烏克蘭已經基本失去了軍車的生産能力。 前線部隊能乘坐什麼樣的車輛,完全取決于北約能提供什麼車輛。 由于絕大多數北約軍援車輛和武器裝備在四個月的反擊中已經耗盡,即使烏克蘭軍隊不面臨人員問題,裝備上的絕對劣勢仍将面臨基輔政府。 防守壓力巨大。

美國智庫:俄朝邊境有異動烏軍損失40-50萬

【烏克蘭北約裝備被俄軍摧毀】

可以說,現階段的俄軍正面臨着絕佳的反擊機會,而莫斯科如果有意讓前線局勢對自己更加有利的話。 是以即使俄軍不組織能夠直搗第聶伯河的大規模反擊,對一系列重要城鎮發起小規模反擊也将成為迫在眉睫的決定。

是以,俄羅斯有必要為可能的反擊做好準備。 考慮到最新的戰場視訊顯示,俄軍BM-30“龍卷風”火箭炮部隊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精确制飛彈藥攻擊烏克蘭軍隊前線附近的重要戰術目标和部隊集結點。

【俄羅斯BM-30火箭炮襲擊烏克蘭步兵集結點】

美國智庫:俄朝邊境有異動烏軍損失40-50萬

我們有理由相信,俄軍正在有意識地強化前線部隊精确打擊百公裡範圍内目标的能力。 進而削弱烏克蘭軍隊的整體戰鬥力。

不過,雖然俄羅斯彈藥生産能力相對充裕,但莫斯科在精确制飛彈藥和配套遠端彈藥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以至于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俄羅斯遠端彈藥和配套遠端彈藥的數量精确彈藥甚至沒有北韓那麼多。 即使莫斯科進行戰時動員,俄羅斯國内的武器彈藥生産能力也難以在短時間内滿足前線10萬以上作戰部隊的火力需求。

這也是為何俄朝上司人會晤後,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将向北韓采購大量彈藥的原因。 由于北韓也擁有優秀的遠端火力技術,引進一批遠端火箭炮及其配套彈藥,可以大大緩解俄羅斯遠端飛彈彈藥生産能力的壓力。 這使得前線的俄軍能夠更快地做好進攻準備。

【北韓KN-09 300毫米遠端火箭炮】

美國智庫:俄朝邊境有異動烏軍損失40-50萬

當然,北韓也沒有白給俄羅斯這些武器彈藥。 隻不過俄羅斯的支付手段不是盧布,也不是美元,而是技術。

畢竟北韓前段時間下水的“核攻擊”潛艇隻能解決北韓水下核打擊力量的問題。 如果想要圍繞水下核打擊力量進一步建構北韓自身的核威懾體系,北韓必然需要更先進的靜音技術、衛星技術甚至核反應堆技術。

不幸的是,這些都是俄羅斯擁有的,隻要俄羅斯能夠在相關問題上與北韓達成共識。 是以,在北韓武器彈藥運往俄羅斯的同時,俄羅斯的技術裝備也将源源不斷地流向北韓,增強後者在相關領域的整體實力。

可以說,随着俄羅斯與北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北韓武器出現在俄烏戰場上已經不再是“如果”發生的問題,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發生。 而當事态真正發展到這一點時,俄羅斯與西方、北韓與西方的關系将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整個世界局勢也将翻開新的一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