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曆史上一位叱咤風雲的秦朝開國皇帝,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之後,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号,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号的君主,是以自稱“始皇帝”。
秦始皇畫像
【秦始皇與呂不韋的關系】
秦始皇的父親異人是秦莊襄王的兒子,但作為秦國的人質被派到趙國。《史記·呂不韋列傳》則稱始皇生母嫁給異人時,已經懷有身孕,至大期(懷孕十二個月)而生下了他,有人據此認為始皇是呂不韋之子。當時,呂不韋正在趙國經商,他見到異人後,認為他是個有價值的人物,于是決定幫助他。呂不韋給了異人大量的财寶,并且幫助他逃離趙國,回到秦國。在呂不韋的幫助下,異人成功登上秦莊襄王的寶座。作為回報,異人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并且把河南地區封給他。這就是“奇貨可居”的由來。
呂不韋劇照
呂不韋不僅在政治上支援異人,還在秦國推行一系列改革,使得秦國更加強大。這些改革也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劇照
【登基秦王】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去世,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由于年幼,嬴政的朝政由呂不韋和太後共同把持。但嬴政從小就聰明過人,有着遠大的志向。他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親政。
公元前238年,嬴政22歲時,按照秦國的慣例,要舉行冠禮。在冠禮上,嬴政顯示出他的果斷和魄力,成功地平息了一場宮廷政變。從此,他開始了親自處理朝政。
秦始皇
【吞并六國】
嬴政親政後,開始實施他的統一六國的計劃。他采用遠交近攻的政策,先後滅掉了南韓、趙國、魏國、燕國、楚國和齊國。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嬴政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善于用人,能夠團結部下,使得秦國的軍隊所向披靡。同時,他也非常注重外交手段的運用,通過聯盟、分化等手段削弱敵人。經過10年的征戰,終于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
為了鞏固統一,嬴政在思想上采取了強硬的措施。他接受了丞相李斯的建議,開始了焚書坑儒的行動。所謂焚書,就是焚燒那些不符合秦朝統治思想的書籍,主要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坑儒則是指坑殺那些提倡儒家思想的學者。嬴政認為,隻有這樣才能夠消除各地的文化差異,使得人民更加容易接受秦朝的統治思想。
焚書坑儒的行動引起了強烈的反感和抵抗。很多士人和學者為了儲存文化典籍而冒着生命危險藏匿書籍。雖然焚書坑儒的行動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統一思想的目的,但也造成了極大的文化損失和人民的不滿。這也是秦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泰山封禅
【封禅泰山】
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後,嬴政開始考慮如何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他認為自己功德無量,應該得到神的認可和支援。于是,他決定到泰山封禅。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是表示帝王受命于天的象征。在封禅儀式上,嬴政宣告自己為“始皇帝”,表示他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他還宣布子孫後代可以世襲皇位,稱為二世、三世皇帝,以至千萬世皇帝。從此,“皇帝”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最高統治者的稱号。
道士獻藥
【求取長生不老藥】
雖然嬴政統一了六國,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皇帝,但他仍然不滿足。他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夠長生不老,永遠統治天下。為了實作這個夢想,他派出大量的使者到全國各地尋找長生不老的藥物和方法。他還召集了一批方士和道士,讓他們研究長生不老的秘密。但這些所謂的長生不老藥物和方法大多都是騙局和謠言,最終嬴政也沒有能夠實作他的夢想。而他在追求長生不老的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不滿。
【駕崩】
公元前210年,嬴政在第五次巡遊全國的途中病逝于沙丘(今河北廣宗)。他的死引起了朝廷内部的混亂和争權奪利的鬥争。丞相趙高聯合李斯等人篡改了遺诏,立胡亥為太子,并且僞造遺诏賜死太子扶蘇和大将蒙恬等人。這場政治陰謀導緻了秦朝的衰落和滅亡。嬴政雖然統一了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朝,但他的暴政和追求長生不老的行為也讓人民不滿和反抗。在他死後不久,秦朝就被劉邦等人推翻了。但秦始皇的影響卻是深遠的,他的統一思想和中央集權的制度對中國曆史産生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