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力培養适應時代需要的數智人才

作者:日常惡魔

當今時代,數字經濟已成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數智人才是“關鍵增量”裡的“核心變量”。《産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指出,目前數字人才總體缺口約在2500萬-3000萬。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預測顯示,到2025年,大陸數字經濟規模将從2022年的50.2萬億元發展至超60萬億元,數字人才缺口可能持續擴大。大學生是未來參與數智工作和數智創新的主要力量,高校是數智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應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時代發展需要,加快教育教學模式變革和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培養更多适應甚至引領數字經濟發展的人才,更好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增強數智人才培養改革的緊迫感。放眼世界,大資料、人工智能、先進計算、區塊鍊、元宇宙等數智技術,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前沿科技革新的突破變量、傳統生産方式變革的強大動力。在數智化浪潮下,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實作數智創新、建設美好數智生活,培養大量創新型、複合型和技術型高端人才勢在必行,培養儲備更多适應和推動“智改數轉”的人才至關重要。對教育而言,數智技術發展帶來的是人才培養的巨大挑戰,是教育認知範式的革命,甚至可能是整個教育的重構。為此,必須準确把握數智時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移動化的主要特征,順應以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和新模式為特征的新經濟快速發展的趨勢,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把握“數智轉型、交叉融合”的方向,堅定“創新發展、疊代更新”的決心,前所未有地注重培育出适應時代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所需要的優秀數智人才。

落實提升數字素養和技能的新要求。在近年來的全球數字經濟轉型中,數字素養一直是備受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着力培養學生的數字素養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幫助大學生在内的全體公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具備數字擷取、制作、使用、評價、互動、分享、創新、安全保障、倫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質與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終身學習和适應能力,正逐漸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順應趨勢,需要高校全面落實大陸《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的要求,緊扣資料挖掘、大資料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傳授更加系統化、更具實踐性、更富時代感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既具備傳統相關領域的知識,同時具備資料分析能力、IT思維以及跨界決策能力,能夠運用資訊化思維、大資料思維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成長為具有良好數智素養、綜合數智技能的創新型、創業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建構數智化培養架構和學科專業體系。讓數智人才數量倍增、品質提升,核心工作和重要抓手是培養架構的制定。高校應按國家“以技術發展調整教學内容,更新人才的知識體系”的要求,依據數字公民、數字勞動者的标準,結合專業學習、就業準備等大學生數智技術應用場景,将數字素養與技能的培養融入到學校教育體系中,建構相應的數字素養架構和模型。同時,高校要把握交叉融合這一時代發展、科技進步的必然趨勢,結合各校實際,加速學科交叉融合步伐,強化交叉領域人才培養。如在傳統的新聞學、會計、财務管理、金融等學科專業建設過程中,可積極将大資料、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融入其中,在保障學生專業知識儲備的同時,提升學生适應社會發展的綜合能力;此外還可積極建構”跨學科、高聚焦、精課程”的微專業體系,把數智技術嵌入其中,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比對度,幫助學生與時俱進,能夠适應甚至引領時代發展。

打造數智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優生态。數智人才培養需要厚植“數智土壤”,涵育“數智生态”。高校應積極推動數智技術賦能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建設智慧教室與雲課堂、虛拟教研室等推動數智教學空間創新,通過開設數智訓練營、主+輔/微專業等推動教學模式創新,通過知識圖譜、數智化課程建設等推動教學資源創新,通過開展教學大畫像、過程性評價等推動教學評價創新。針對國家戰略發展、經濟建設、科技進步等要求,高校應面向部分重點專業着力打造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數智人才培育項目,以組建高校聯盟的形式建立相關的專業競賽與研讨會,并以“校企聯合”和“教研融合”的方式,共同支撐課程群及教學案例庫的建設。暢通“産學研”合作,強化“育才方”與“用才方”的對接,開展聯合培養工作,促進技能鍊、人才鍊與産業鍊、創新鍊深度融合,讓廣大學生得以在“零距離”的實驗實習實踐中了解前沿技術,增強“數智”技能。

湖南工商大學緊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要求,順應數字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趨勢,大膽改革,率先探索,打造出“數智+”教育教學新模式,取得了人才培養的良好成效。努力在“數智+”人才培養改革中走在前。學校圍繞數智型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所形成的系列教學成果,獲省部級以上教育教學成果獎 16 項,其中國家級二等獎 2 項。努力在“數智+”學科專業交叉融合中開新路。布局建設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等新工科學科群的同時,設定數智會計、數智法治等卓越人才培養方向,推動新商科融合創新發展;積極開設人工智能、大資料技術、機器人工程、物聯網工程等專業,打破不同專業間的知識壁壘,充分推動“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與理科融合發展。努力在“數智+”教學手段和資源豐富中下功夫。着力建設“數智工商3.0”,打造全國一流的數智化教育教學體系和平台,建成基于微服務技術架構的一平三端智慧教學系統,建成并運作線上課程3210門。專業課數智化比例達72%。開設《人工智能》等100餘門數智化課程。努力在“數智+”協同育人體系建構中出實招。聯合景嘉微、長沙市內建電路聯盟等龍頭企業,成功申報工信部“內建電路”專精特新産業學院;聯合騰訊、中科曙光等龍頭企業,成功申報湖南省大資料與人工智能、內建電路現代産業學院等。與華為、京東等企業共建資料智能與智慧社會等105個重點實驗室和實踐基地,與百度等企業開展技術合作,共建120餘個産業案例,豐富數智技術應用場景。努力在提升師生數字素養和技能中強特色。除了上述系列舉措,學校還每年開辦面向全校師生的強化數字素養和技能的教育訓練班,吸引三千餘人參與。近5年,獲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等國家級學科競賽獎勵408項,其中國家一等獎 100餘項,學生資訊化素養顯著提升,畢業生就業率穩居湖南高校前列。

(作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 陳曉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