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韓莎莎
編輯|t
引言
你敢相信嗎?世界上竟然存在100億面額的錢,這個國家每個人都是“億元戶”,可它卻是非洲最貧困的國家之一,這就是辛巴維(威)的現狀。錢隻代表數字代表不了購買力,甚至不如一張廢紙值錢。
你很難想象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它曾是非洲“糧倉”,曾經每年還能保障大量出口,群眾過着非洲大陸各國家中較為富足的日子。
那麼辛巴維(威)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何會走到今天的境地,它在發展的途中遭遇了什麼,經濟衰落的背後到底隐藏着怎樣的故事呢?
(辛巴維(威)獨立日慶祝活動)
一、辛巴維(威)的前世今生
辛巴維(威)位于非洲東南部地區,在3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活着1550萬人口,與莫三鼻克、南非等國家接壤,沒有海岸線,是一個純内陸國家。
與其他的非洲國家一樣,辛巴維(威)也曾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1888年,英國探險家羅德斯進入辛巴維(威)地區,發現了這塊不錯的土地,并開啟了它接近一個世紀的殖民時代。
1895年羅德斯,将其命名為羅德西亞,随後又從各地搜羅了大量想來非洲發财的“移民”。他們在這裡組建軍隊,進行非洲次大陸的工業革命與基礎建設。
(網絡圖檔與内容無關)
羅德斯是能力比較突出的人,他很快發現這個并不起眼的内陸小國,竟然有着其他非洲國家不可比拟的優勢。
與絕大多數氣候炎熱幹旱又常年不下雨國家不同,辛巴維(威)因地勢原因,土地肥沃有充足光照,還有适時的雨水灌溉,簡直是種植農作物的天堂。
此外它還擁有着豐富的礦産資源,于是在羅德斯的帶領下,辛巴維(威)開始大力發展以種植業為主,開采業為輔的經濟事業,很快就憑借天然優勢帶來的便利,成為了非洲大陸上僅次于南非的經濟強國。
(辛巴維(威)的金礦礦洞)
1920年前後,羅德斯經過多年的經營,辛巴維(威)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非洲糧倉”。是以也吸引了更多歐洲移民來這裡發财。
它一度成為了非洲最大的糧食出口國,開始向其他地區輸送糧食,解決各國饑荒,并以此來強大自己的實力。
與其他深受殖民者之苦的國家不同,辛巴維(威)的因為有着這些移民和建設者的存在,反而變得十分活躍繁榮。
(辛巴維(威)的農業)
移民者的到來,為這塊大陸注入新的生機,他們在辛巴維(威)建設醫院、樓房、公路等現代化設施,讓這裡逐漸走上了現代化工業道路。
二戰結束後,全球範圍的殖民地國家紛紛開展運動獨立。辛巴維(威)也不甘落後,以較為和平的方式脫離了英國殖民者的統治,成為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國家。
不過辛巴維(威)内部也并不是沒有沖突,其國内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白人移民和本土黑人之間沖突尖銳,國家機構上層統治階級依舊被移民常年占領。
(1956年的辛巴維(威)農民收割向日葵)
憑借着殖民優勢,不到十分之一的白人,占據了辛巴維(威)8成以上的耕地。随着獨立意識的覺醒,辛巴維(威)的原住民開始了對外來者的反抗。
經過15年時間的抗争,1980年辛巴維(威)人在穆加貝的帶領下,實作了政權完全獨立。自此政府收歸黑人所有,辛巴維(威)也開啟了長達三十年的穆加貝時代。
但穆加貝時代的到來,也為辛巴維(威)的經濟發展敲響了喪鐘。在錯誤的經濟政策上司下,辛巴維(威)的經濟迅速衰落,經過多年努力終于又變回了非洲最窮國家。
(辛巴維(威)前總統穆加貝)
二、從“非洲糧倉”到世界最窮 穆加貝的三十年
你很難想象,像辛巴維(威)這樣的貧困國家,竟然也曾有它的高光時期,它曾是非洲第二富裕的國家,1980年前後GDP高達1100美元,是中國的4倍多。
“非洲糧倉”的美名遠揚,因為有着辛巴維(威)發達農業的支援,讓不少非洲國家在當時得以逃過旱災帶來的饑荒。
除了擁有糧食,辛巴維(威)也曾是世界第二大煙草出口國,甚至連我們國内煙民趨之若鹜的“華子”,原料一度也曾依靠從辛巴維(威)購買。
(辛巴維(威)人在收割糧食)
此外,辛巴維(威)擁有豐富的礦産,其中黃金的每年出産量約在30噸左右,常年霸榜世界前十。它還擁有着世界上,最為優質的鉻礦之一。
辛巴維(威)其它較為出名的經濟産品還包括象牙、鳄魚制品,尤其是優質的鳄魚皮,是各大品牌奢侈品包最走俏的高端原材料。
憑借着這些優勢,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辛巴維(威),一度被人認為是非洲工業最強國家,你很難想象當時的辛巴維(威)币有多值錢,1辛巴維(威)币竟然可以兌換1.5 美元。
(辛巴維(威)鳄魚)
但這一切繁榮都結束于穆加貝時代的種種錯誤政策。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随着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曾經人人争取的非洲盟友已經不吃香了,辛巴維(威)的經濟也開始走下坡路。
為了改變這一現象,90年代開始穆加貝展開了一項“暴力土改”事業,具體内容就是奪取白人的土地分給黑人。
得到上層支援的原住民們,開始反抗本地白人農場主和資本家,他們帶着武器進入白人莊園,驅逐莊園主直接霸占原主土地。
(辛巴維(威)人)
在這種不穩定的形勢下,辛巴維(威)的白人們人心惶惶,開始了大量外逃,同時帶走的還有先進的農業機械和技術。
再加上接連幾次的旱災,辛巴維(威)的農産品産量出現了斷崖式下跌,曾經的非洲最大糧食出口國,如今已經需要依靠糧食進口才能養活國民。
白人出走、糧食産量下降,直接導緻辛巴維(威)經濟衰落。穆加貝終于開始慌了,但他并不是一個具有管理國家能力的政客,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了。
(成捆的辛巴維(威)币購買力低下)
反而他想出辛巴維(威)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昏招——大量印刷貨币,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進而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
2008年辛巴維(威)印制了一張面額高達1000000億的鈔票,你甚至需要特意停下來數後面的“0”才能正确讀出來這個數字。令人感到滑稽的是,這樣大金額的鈔票在當時還不到200美元。
随着世界經濟發展新時代到來,辛巴維(威)不僅沒有抓住機會,反而加劇了貧苦的趨勢,再加上人口的快速增長,種種情況很快讓政府感到頭疼。
(穆加貝)
在國際組織拒絕對其援助後,穆加貝政府決定在削減開支的同時,跟随時代發展趨勢展開自由貿易的經濟政策。
然而他卻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那就是要有實力雄厚的強大工業基礎,雖然曾經辛巴維(威)算得上是非洲工業強國,但畢竟隻是相對,白人的出走讓辛巴維(威)的工業幾乎陷入癱瘓。
在這種政策之下,國内惡劣形勢進一步加劇,大量群眾失業,教育普及率下降,人們無事可做,隻能在家生孩子。惡性循環之下,辛巴維(威)的最後一點家底終于被折騰沒了。
(通貨膨脹下的辛巴維(威))
到了1998年,辛巴維(威)的國内經濟情況越加糟糕,通貨膨脹率一度飙升到了32.6%,然而這還不是最低數值。
更要命的是面對國内捉襟見肘的形勢,穆加貝竟然還介入剛果内戰,想着趁亂從剛果撈點錢用以填補國内的窟窿。
然而他的算盤注定落空,不僅沒有改變經濟形勢,龐大的戰争支出加劇了國家壓力。國内群眾也終于忍不住了,各地開始了暴動和罷工,想要将穆加貝推下寶座。
(辛巴維(威)人)
到了2008年,辛巴維(威)的經濟已經全盤崩潰,通脹帶來的經濟危機充斥在辛巴維(威)的每個角落,幾乎所有的公共建設部門全部陷入癱瘓,很多人放言:這個國家徹底完了。
三、辛巴維(威)走向衰落的原因
事實上辛巴維(威)的衰落不是一蹴而就,是社會發展和内在作用的必然産物。你能說它是不努力的國家嗎?其實并不是。
早期尋求獨立,外來落戶的歐洲人極力開發這片土地,将其經營為“糧倉”,他們用本地土著耕種土地開采礦物,賺的錢除了用來建設國家,剩下的全部裝入個人腰包。
(生活在辛巴維(威)的白人)
我們可以說,曾經的辛巴維(威)是富裕的,但本土的辛巴維(威)人是貧窮和落後的,他們隻能從事底層體力勞動,錯過了運用知識發财的寶貴階段。
随着白人的離開,他們帶走了技術、裝置等先進生産力和大量資金,以及幾乎全部的投資,這種落差直接導緻了辛巴維(威)的迅速衰敗。
當然,内部原因也占據很大的比例。自穆加貝上台以來,錯誤的經濟政策執行,加速了這個國家衰亡的腳步。
(辛巴維(威)最大城市哈拉雷)
國家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從實際情況出發,但是顯然穆加貝政府對自己的國家缺乏清醒的認知,在沒有恢複工業和農業生産的情況下,将大部分的儲備用于興建現代化國家的基礎建設。
出現經濟危機後,直接讓公共設施停擺,甚至連醫療和教育這些基本的立國大計都沒能保留。在經濟環境走下坡路時,實行的暴力土改,讓緻力于開發這片土地的移民大批量流走。
國家本就債台高築的時候,還妄圖投機倒把學習别人發戰争财,這些都是國家機構在管理國家時候的下下策,最終導緻其通脹程度直接重新整理了世界史。
然而,辛巴維(威)的情況本可以在2009年改正錯誤,放棄使用本國貨币後,循序漸進的改變環境,但2017年政變的爆發,再次将辛巴維(威)推向火海。
(辛巴維(威)人)
在時機尚未完全成熟時,政府重新啟用辛巴維(威)币。在經濟發展再次無法控制時,竟然也沒能從之前的教訓中總結經驗,依舊妄圖用大量印鈔來挽救國内凋敝的經濟。
這些都是辛巴維(威)走到今天境地的原因。如今的辛巴維(威)政府,赢在去年決定重新啟用美元代替辛巴維(威)币流通,再次放棄了自己貨币和經濟掌控能力,用自己親身經曆驗證後并告訴世人:誰說同樣的地方不能摔倒兩次,瞧,我就可以。
參考資料
李新烽.辛巴維(威)土地問題的由來[C]//非洲研究2010年第一卷(總第1卷).2011.
高秋福.辛巴維(威)嚴重的經濟與政治危機剖析[J].西亞非洲, 200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