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枚金牌,創造曆史!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宇 發自杭州

5日上午,在剛剛結束的杭州亞運會男子馬拉松比賽中,中國選手何傑以2小時13分01秒的成績摘得金牌!

這也是中國首枚亞運會男子馬拉松金牌!

這枚金牌,創造曆史!

何傑沖過終點。

從2014年正式投身專業訓練到2023年改寫中國馬拉松曆史,曾當過很長時間陪練的何傑總說自己是“開竅比較晚的那類運動員”,但憑借着自律、堅持和血性,他實作了中國馬拉松的突破。

“所有中國人都在看,這場比賽必須把中國人的霸氣比出來。亞運會是一個起點,以後會越來越好。”

“中國馬拉松的夢想,就是創造新紀錄。我要給大家看看,中國馬拉松不差。”

這枚金牌,創造曆史!

何傑(右)在比賽中。

1998年12月出生在甯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靈沙鄉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的何傑,從小就展現出了出色的運動天賦,國小五年級就在校運會上拿到了800米和1500米兩項冠軍。

在小升初過程中,由于體育成績不錯,他被推薦到縣裡的中學,然後在課餘時間接觸業餘訓練。直到2014年,正在讀國中的何傑遇到省隊教練到基層選拔隊員,于是他被選進了專業隊跟随馬自成教練。

彼時,何傑第一次展現出自己潛能和血性的是2014年甯夏回族自治區運動會那場5000米比賽。

15歲的何傑在第二圈就被踩掉跑鞋的情況下,赤腳忍痛跑完剩下10圈比賽最終奪得銀牌,賽後被教練背下田徑場。

僅僅隔了一天,腳傷未愈的何傑再次站上10000米起跑線,又拿下一枚銀牌。也就是在那屆省運會後,這位“赤腳少年”的能力開始被外界所關注。

這枚金牌,創造曆史!

何傑在訓練中。

然而,在那兩場搶眼的比賽之後,何傑在那個階段的專業訓練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到了2016年-2017年間甯夏和山東進行體育交流合作,何傑以陪練的身份到山東隊跟随名帥朱樹春,他才取得了突破。

那個階段,他在訓練中主要給孫振雷做陪練,用他自己的話說,“跟他們一起的時候,教練不停地把你‘拽’起來,那段時間有了很大提高。”

而在交流合作結束重回甯夏隊之後,何傑開始跟随單長明教練,“回到甯夏後,教練分析了我各方面的身體條件。說我能吃苦、有氧能力強,但是在絕對速度方面不占優勢,就把我改到馬拉松了。”

也正是因為單長明教練的改項決定,何傑找到了更加比對他能力的舞台。

2018年的長春馬拉松,何傑在自己的“首馬”就取得2小時28分的成績;2019年,他跑出了2小時18分35秒;2020年南京錦标賽,他将自己的最好成績又提高了3分鐘。

在2020年到2021年那個冬訓,當何傑開始跟随自己的第四任恩師肖麗教練訓練後,僅僅4個月,他就再一次突破。

這枚金牌,創造曆史!

何傑(右)參加東京奧運會。

他在2021年徐州馬拉松的2小時12分将自己的最好成績再次提升了3分鐘,并且在那一年的陝西全運會上創造了甯夏馬拉松的曆史最好成績;2022年,他在柏林馬拉松上再将自己的最好成績提升了接近1分鐘……

2023年3月19日,何傑在無錫馬拉松跑出2小時7分30秒,一口氣将任雲龍在2007年創造的2小時8分15秒的全國紀錄提升了45秒,幫助中國馬拉松進入“207時代”。

在肖麗教練看來,突破的原因在于他的自律和血性,“他具備了優秀運動員的特質,有一種不認輸的血性,而且在所有我帶過的運動員中,最主動地制定訓練方案,能夠堅持大運動量訓練。”

“我是從2021年之前,從一個中遊水準的運動員成長起來的,就是通過跟着國家隊訓練,包括去肯亞和外籍選手一起訓練,接受了新的訓練理念,借鑒更多樣的訓練模式,進而達到自己的新高度。”何傑說。

本期資深編輯 周玉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