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作者:未知的曆史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公元1172年(南宋乾道八年),一個蕭瑟的秋日。天上飄着細雨,在西蜀險隘劍門關前,一個騎着毛驢的高瘦身影正姗姗而來。他兩眼迷茫,神情落寞,陰沉的天氣,飄零的雨絲,似乎正是他一生襟抱未開、屈志不升的寫照。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他久久伫立在劍門關前,望着西北南鄭(今陝西漢中)的方向。那是抗金的前沿陣地,也承載着他的理想和榮光,但他卻不得不離開。前路茫茫、風雨如晦,他的人生從此将被割裂。理想和抱負,被永遠阻隔在西北的茫茫群山之外;而不屈的靈魂,哪些無處可訴的絕望和悲苦,隻能和着血淚,流瀉成詩,來陪伴他今後的餘生……。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劍門道中遇微雨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他不想成為一個詩人,他想建功立業、為國雪恥,但在南宋晦暗的天空下,他壯志難酬,希望破滅,他不得不成為一個詩人,用筆來傾述自己的痛苦和憤懑。

他,就是陸遊!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當他出生在驚濤駭浪的淮河船上,父親給他取名“遊”,字務觀,意喻内外兼修,卻一語成谶,注定了他坎坎坷坷、飄飄蕩蕩的一生,壯志難酬、襟抱未開;愛情錯失,悔恨終生,他的心,從來沒有真正停泊過。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一、仕途坎坷

陸遊出生于江南的名門望族,家世顯赫,父親以上數代都在朝廷為官,而且陸氏以詩書傳家,家中藏書冠絕江南。陸遊父祖,各有著述,立言立德,名重一時。陸遊從一出生,就注定與詩書為伴,與功名相搏。

但他卻恰逢亂世,金兵入侵,國破家亡,他小小年紀就跟着父親在戰火硝煙中輾轉流離,逃難南歸。亡國之恥、家國之恨,深深地印在他幼小的心上。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在他的少年和青年時期,南宋依然處在金人的虎視眈眈之下;籠罩在失地待複、河山待整、恥辱待雪的愁雲濃霧中。朝廷的苟安、議和的羞辱、群眾的抗争、志士的籲歎,南宋的天空,從來沒有明亮過。

陸遊深切地體會着舉國的悲憤、憋屈卻被壓抑的情懷,在他心中日益燃燒成烈火,他決意以後一定要光複中原,洗盡國恥。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但他沒有想到,他的理想卻那麼不合時宜。他在考試中奮筆疾書、慷慨陳詞、力主抗金、收複中原……。但在秦桧為首的主和投降派當權的南宋朝廷,陸遊的言辭就是颠覆朝綱,擾亂國家,成為他們眼中的毒刺,是以陸遊一連兩次在考試中名落孫山。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陸遊第三次參加恩蔭的鎖廳考試。(即大員子弟和宗室後裔參加的專門考試)這次的考官是力主抗金、剛正不阿的陳之茂,他被陸遊的驚世文采和愛國赤誠所打動,歎為觀止。不顧此前當朝獨相秦桧要求取其孫秦埙為狀元的暗示,冒着被貶黜和罷官的危險,堅持把陸遊取為第一名。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放榜之日,陸遊淚滿衣襟。十年寒窗、三複京試,他終于得償所願,出人頭地。立志報國的大門,終于向他敞開;抗金雪恥的願望,似乎越來越近。

但他等來的,卻是讓他墜入深淵般的失望。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原來權傾朝野的秦桧看到榜單後怒不可遏,他不能容忍有人排在他孫子秦埙之前。于是他以“喜論恢複、鼓動抗金”為由,将陸遊的名字從禮部殿試的名單中劃去,并以此追究考官陳之茂的責任。

陸遊瞬間從天堂跌入了地獄,這一次,他終于領教了朝廷的晦暗和人性的複雜,感受到了理想前面橫亘的巨大山影。抗金未始,卻連連受挫。他的前方,雲封霧鎖。而他,已經30歲。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二,錯失真愛

第三次科考失敗。對陸遊的打擊是巨大的。他在紹興雲門找了一處僻靜之處,天天讀書練劍,閉門謝客。理想失意、仕途無望、他很想找個人來傾訴,那個人深深镌刻在他的靈魂裡,但是卻早已離他而去,嫁做他人婦。确切的說是陸遊休了她,這成了他一輩子最深切的痛。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她叫唐婉,是陸遊堂舅的女兒,母親的侄女。唐婉不僅容貌出衆,而且風雅多才,寫得一首好詩文。兩人于紹興14年(公元1144年)成婚,那年陸遊20歲,唐婉17歲。

婚後,兩人情投意合,琴瑟和鳴。因為志趣相投,又頗多才藝,兩人不僅是夫妻,也是靈魂知己。陸遊感懷上天的恩賜,對唐婉寵愛有加,兩人如膠似漆。刻不分離。那可能是陸遊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但這銷魂纏綿的快樂并沒有持續多久。不遠處有一雙眼睛,已經對他們心生不滿和恨意,可沉浸在愛情甜蜜中的他們卻渾然不覺。一根無情的大棒,即将打得他們各自紛飛。

原來,陸遊的母親見陸遊日日醉心于唐婉,兩人喜于遊樂而疏于學業,風花雪月而忘了功名,長此以往,陸遊豈不是功名無望、前程盡毀。這樣的媳婦,留她何用?于是她将一腔的不滿和怒火傾瀉到唐婉身上,單純無邪的唐婉成了她眼裡的紅顔禍水。他勒令陸遊休妻,遠離唐婉。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母親的話對沉浸在甜美愛情中的陸遊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恩愛的妻子怎麼能休走?心愛的人怎麼能分離?但在宋代,違抗父母之命就是不孝,将被人所不恥,為世所不容,不能在這社會立足。是以母親對他命運的判決猶如絕天之刃,寒氣逼人,無情的斬斷了他和唐婉幸福的一生。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這是陸遊生命中最痛苦的時刻。他含淚看着唐婉被遣出家門,永遠離他而去。他的靈魂瞬間已裂成碎片,一片片随着唐婉和那些美好的回憶一起遠去,留下的是他一生都無法彌補的痛苦和悔恨。

不久,他應母之命娶了王氏,而唐婉,也嫁了越中名士趙世誠。兩人此後數年未曾謀面,卻成了對方心裡最痛苦的符号。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科考失敗、功名渺茫、夫妻已去,無人可訴。陸遊除讀書練劍外,為了排憂解悶也在山陰四處走走。這一天,他來到沈園,竟然見到了他日思夜想以至肝腸寸斷的唐婉。

兩人如觸電般頓在原地,前情舊事都湧上心頭,凝視半晌竟相對無言。唐婉的丈夫趙世誠在和陸遊行過禮後,領着唐婉匆匆離去。隻留下陸遊呆在原地。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但這一見,讓陸遊千瘡百孔的心又碎裂了。幾次科考失意,真愛卻另屬他人。他失落的靈魂仿佛沒有了任何依靠。心中多年來積聚的對唐婉的思念、愛戀、悔恨,如怒江海潮,一次次沖擊着他脆弱無助的心,他再也顧不得禮教規矩、榮辱顔面,提筆在牆上奮筆寫了一首《钗頭鳳》。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鲛绡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他對唐婉的愛終于如火山般噴薄而出,酣暢淋漓,痛徹心扉,字字滴着他的血淚。陸遊以自己的愛情悲劇,成就了愛情詩詞的千古傳奇。

相傳唐婉再遊沈園時,看到陸遊題的詞,肝腸寸斷、大受刺激,回家後就一病不起,不久就離開了人世。她是愛陸遊最深的那一個,也是傷得最深的那一個,直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愛的力量是偉大而堅韌的。陸遊那天走出了沈園,卻一生也沒有從唐婉的影子裡走出來。每當他一次次彷徨失意、孤獨無助的時候,他就會想起沈園,想起唐婉……。在他心底,唐婉本是他心中唯一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人,卻被命運無情拆散、奪走,他的靈魂再也無處停泊,隻有無窮無盡的錐心之痛伴随着陸遊漫長的一生。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三、宦海沉浮

紹興十五年(公元1125年),陸遊已經34歲,但他終于迎來了機會,力主議和的獨相秦桧去世,主戰派開始在朝廷占據上風。一大批被壓制放逐的主戰派人士得到任用,陸遊也因老師曾幾的舉薦獲得官職,出任福建甯德縣主薄。他終于實作了報國的第一步,兢兢業業的開始了宦海生涯。兩年後,由于政績突出,陸遊被調入京城任敕令書删定官,主要負責修改審定律令。他的仕途一開始就順風順水,平步青雲似乎指日可待。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但他耿直純粹的個性和急切報國的熱情,讓他在皇帝面前幹了一件别人看起來非常出格的事,令他的人生再次墜入低谷。

紹興31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顔亮率軍大舉進攻南宋,并瘋狂叫嚣百天内滅亡南宋,這是一次巨大的危機,但在陸遊的眼裡卻是抗金報國的良機。躍馬邊關、上陣殺敵,他責無旁貸。他馬上上書請纓北上,高宗被他的抗金熱情所打動,立即傳他召對。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面對着皇帝,隐藏在陸遊心中多年的烈火瞬間熊熊燃燒起來。也許憋得太久,也許是情到深處,陸遊面對高宗慷慨陳詞,以至于聲淚俱下,抗金的決心溢于言表。但在高宗眼裡,陸遊這個小官不但儀态失舉,而且他的悲憤仿佛是對自己這些年抗金不利的指責和諷刺。高宗由此惱怒,他沒有把陸遊派到抗金前線,反而給他罷了官。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陸遊的報國熱情被一瓢冷水澆得透涼。簡單純粹的他,又怎能料到皇帝複雜的心思?理想抱負就在眼前,卻又一次失之交臂,他隻能再等待。

紹興32年6月,已經在位35年、畏金如虎的宋高宗趙構終于退位,宋孝宗即位。他決心一改朝野彌漫多年的投降議和之風,力主抗金。他不但給嶽飛父子平了反。而且大力提拔主戰派人士,陸遊“淚濺龍床”,早已名聲在外,加之他詩文俱佳,孝宗覺得人才難得,特賜進士出身,并留在京城京城任樞密院編修官。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為報答孝宗的知遇之恩,陸遊積極為抗金大計布局籌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建議孝宗“整頓吏治、嚴肅軍紀、穩固江淮,徐圖中原”。他的鋒芒畢露,引起了主和派的不滿,被他們視為眼中釘。終于,在他們的攻讦下,陸遊被迫再一次離開京城,出任鎮江通判,但主和派還是不打算放過他。乾道二年,陸遊再次被罷免歸鄉。此時,他已經42歲。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壯年閑賦,報國無門,陸遊的苦悶憋屈可想而知,但屢遭貶谪,他也安然的接受了這個現實,再次默默的在痛苦中等待。但朝廷好像把他給遺忘了,許久都沒有征召的消息。人生最寶貴的壯年時光就在鄉村的無所事事中消磨掉。徘徊在風景秀麗的山陰鄉村,他愁苦失意,感覺前途渺茫,隻能不斷用“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激勵自己。

這一等,就是4年。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四、熱血軍旅

乾道八年,陸遊主動上書朝廷,請求擔任一個官職。由于多年閑賦,坐吃山空,他的生活也日益困窘,朝廷終于給了他一個正八品的通判之位,但地點卻是西南偏遠的夔州。山陰與夔州東西相隔,有萬裡之遙。他隻能帶着家屬溯長江而上,遠赴西南。前路茫茫,他自嘲“殘年走巴蜀,辛苦為鬥米”。但他不知道,那遙遠的西方會有他波瀾壯闊的理想,他的人生即将登上夢想中的高峰。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陸遊在夔州的任期平淡如水,壯麗的峽谷,奔騰的長江,卻沒有在他心中掀起波瀾。

但此時,遙遠的臨安卻經曆了巨變,虞允文登上了右相的職位。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主戰派。他一上台就積極備戰,從東邊的淮河到西邊的大散關,千裡邊防,戰鼓擂響,喊聲陣陣,整軍備戰,蓄勢待發,準備對金反擊。是以,當夔州任期已滿,陸遊寫信向虞允文求援時,他早聞陸遊大名,決定人盡其才,于是将他推薦至南鄭前線,在四川宣撫使王炎帳下效力。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陸遊接到這個消息欣喜若狂,他以為一生再無殺敵報國的機會。日日擊節歎息,而現在,機會就在眼前,他即将實作自己多年的夙願。

在南鄭,陸遊一改之前的失落迷茫,他精神振奮,躊躇滿志。雖然他隻是擔任四川宣撫使幹辦公事檢法官,相當于管理法務的軍事參謀。官卑職微,他卻認為這是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事。雖年近半半百,他“老夫聊發少年狂”,和年輕人一樣巡邏操練,苦練騎馬射箭,搏戰技擊,準備大幹一場。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陸遊還曾親手刺死過一隻老虎,一生引以為傲。

由于南鄭北靠秦嶺,常有猛獸出沒。一次陸遊帶隊巡邏時,草叢中突然傳來一聲長嘯,跳出一隻大老虎,對着他們不停的吼叫。士兵們都吓得四處躲閃,陸遊卻臨危不亂,抄起長槍奮力向老虎刺去。由于他從少時起就有抗金殺敵之志,日日習武練劍,不曾間斷,已有相當功力這猛力一槍竟然洞穿老虎腹部。老虎被擊中要害,威力折損大半,掙紮着再次撲來時,又被陸遊一槍刺中下颌,倒在地上翻滾,衆兵士一擁而上,殺死了老虎。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巡行在秦嶺古道上,俯瞰大好河山,愛國之情、熱血之志油然而生,一首首氣魄雄渾的詩詞脫口而出。他衆多的不輸盛唐的邊塞詩就都成于此時。峥嵘的軍旅歲月,不但是他人生理想的高峰,也是他豪邁詩歌的巅峰。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金錯刀行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從東到西的抗金前線,一派人歡馬叫、熱火朝天的備戰局面,隻等皇帝一聲令下,就将全線反擊,驅除金人,收複河山。

但南宋的皇帝們是否已習慣于偏安江南,苟且偷生。也許是對金人有着骨子裡的強烈恐懼,也許是對金的屢戰屢敗讓他們信心全無。當虞允文聲勢浩大的備戰卓有成效,全民的愛國熱情都被點燃時,皇帝卻退縮了,他甚至害怕此舉會讓金人誤會生氣,于是仿效先祖趙構自毀長城,将虞允文免職,王炎也被解除軍事職務,從西北調回京城擔任一個閑職。前線的緊張備戰被解除,南宋朝廷又一次痛失了伐金的好局。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王炎走後,他的幕府參謀團也随之解散,陸遊的從軍報國又成了南柯一夢。此時,據他行武從軍僅僅八個月。夢想破滅,如此之快,陸遊始料未及。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五、郁郁而終

這次伐金的無疾而終,對陸遊的打擊是巨大的。他不僅為自己壯志未酬而扼腕歎息,也對苟且偷安、畏敵如虎的南宋朝廷徹底失去了信心。他已年近50,以後可能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難道他的人生注定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堂堂華夏,難道永遠隻能偏居一隅,任國土淪喪不管不顧?難道他以後注定隻能是一個詩人,隻能把自己的滿腔赤誠化作無奈的呐喊和歎息?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當他騎着毛驢沿着古蜀道由劍門入川時,他湧出了“此生何事詩人來,細雨騎驢入劍門”的悲怆心聲。

入蜀後,陸遊輾轉于成都、蜀州、嘉州等地,擔任一些并不重要的官職。他的人生從高峰落到低谷,理想的破滅讓他找不到實際的意義。對那些繁瑣無味的公事,他實在提不起精神。他隻能流連于歌樓酒館,麻醉自己痛苦不堪的心。

“冷官無一事,日日得閑遊”——登塔

“興來買盡市橋酒,大車磊落堆長瓶”——長歌行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陸遊無心事務、放浪形骸,終于被人彈劾了,理由是“不拘禮法,燕飲頹放”。他被免去官職,俸祿也減半。他懶得上疏辯解,這些對他來說已經無所謂了。 他悲于家國的絕望之苦、無能為力的徹心之痛,沒有人會知道,也沒有人能了解。他幹脆給自己取名“放翁”。意喻自由放蕩,遊戲人生。南宋朝廷從上到下安于現狀,苟且偷安,國土淪喪不管不顧,家國之恨無羞無恥。自己“舉世皆醉我獨醒”,卻人微言輕,無能為力。他隻能在酒和詩文中放縱,以求得暫時的解脫。他決定就這樣在蜀地渾渾噩的耗盡一生。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但此時他的詩已斐聲海内,名揚天下。宋孝宗看了也為之動容,特召他回長安召對。機會和運氣似乎又一次降臨了他,但他依然隻有純粹與直率,依然隻言抗金複地、國仇家恨,孝宗顯然不太滿意,隻給了他一個福建常平茶鹽公事的職務。陸遊又一次大失所望,他無奈熬過兩年後請求罷免歸鄉。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從此,他徹徹底底成了一個詩人,理想和抱負已飄渺而遙遠,但破碎的山河,家國的恥辱依然像山一樣壓着他的心頭。而這一切,隻能化作失望與悲涼、傷心與血淚從他的筆端傾瀉,躍然成詩。

孤卧僵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心猶在,夢已遠,他陸遊心中的激情依然如怒濤海嘯、狂風暴雨,但在現實的世界裡卻沒有掀起一絲波瀾。他悲壯的軍旅詩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那個時代有一批和陸遊一樣的人,胸懷大志、赤誠愛國,欲重整河山、一雪國恥,卻生不逢時,被時代擠壓困弊,一生無所建樹。他們沒能位極人臣,拯救天下,隻留下空蕩蕩的詩名。也許他們沒有想到,詩文也是銳利的武器,無情的戳破那個時代的黑暗,詩文也是座不朽的豐碑,镌刻着他們的精神與意氣,萬古不息。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臘月的最後兩天,85歲的陸遊沒有等來下一個新年,就像他一輩子也沒有等到收複失地、重整河山的那一天,他隻能将一生的遺憾留給子孫,留給後世千千萬萬的人。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他無意成為詩人,卻用他的赤膽忠心,泣血之志化成無數悲壯的詩篇,光流傳後世的就有近萬首,使他成為曆史上留下詩歌最多的人。

這是他的不幸,還是他的幸運!

他不想成為詩人,卻留下了曆史上最多的詩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