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華為之戰,高通很受傷?

蘋果華為之戰,高通很受傷?

蘋果華為之戰,高通很受傷?

撰文 | 曹雙濤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iPhone 15新機價格繼續下探。

9月22日,iPhone 15系列新機正式首銷,當日市場熱度不減。線上上電商平台,蘋果天貓旗艦店開售一分鐘内,首批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便售罄。淘寶熱搜資料顯示,一周内iPhone 15系列新品在淘寶天貓的熱度飙升512%,熱度持續上升。

同時,京東、美團、盒馬等平台均參與到極速配送中。京東到家資料顯示,iPhone15系列新機今日正式首發後,截至9月22日上午10點,平台iPhone 15系列銷售額同比iPhone 14系列增長253%。

線上下,北京西單店、上海七寶店、武漢武商廣場店、成都太古裡等蘋果自營門店,首銷當日依然擠滿了不少前來購置新機的消費者。

看似火爆的背後,卻是iPhone 15系列新機正失去溢價能力。來自深圳華強北的iPhone黃牛杜明(化名)告訴DoNews,iPhone15正式發售前一天,标準版已無須加價,官網可直接購買。而Pro版和Pro Max版則加價2000元到3000元不等。

發售當日,蘋果自營門店人潮湧動的背後,實則卻是不少消費者将購置後的新機賣給黃牛。且由于iPhone 15相較于iPhone 14而言,整體創新力度有限。加之目前市場上華為Mate 60 Pro的持續熱銷,以及華為秋季新品釋出會仍會繼續放大招,這讓不少蘋果黃牛擔心收的iPhone 15系列新機會砸到自己手中,是以他們也不敢高價回收。

其中,首銷單日iPhone 15基礎版他們直接不收,Pro版和Pro Max版相較于21日的回收價直接降價1000元。9月23日,Pro和Pro Max的回收價更是在22日的基礎上,繼續下跌300元到-500元不等,并且Pro藍色系列他們更是不收。

杜明接着表示,去年iPhone14 Pro Max最高溢價曾達到2000元。但按照今年這個形勢,iPhone15Pro Max後續最多能溢價400-500元就不錯了,現在做蘋果新機黃牛生意簡直一年不如一年。目前圈子内的人,也紛紛将目光轉向到華為身上,畢竟華為Mate 60 Pro才是市場上的“硬通貨”。

如杜明所言,目前在抖音、拼多多、淘寶等多個電商平台上,iPhone 15系列标準版基本以現貨銷售為主,這和此前iPhone系列标準版需等待幾周才可發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蘋果華為之戰,高通很受傷?

圖源:抖音、拼多多、淘寶

和iPhone15系列新機破發不同的是,華為Mate 60 Pro雖已銷售一個多月,但仍具有一定的溢價能力。據悉,12GB+1TB華為商城官網售價7999元,但在京東、閑魚等平台上,該機型的價格也上漲至9000多元。

蘋果華為之戰,高通很受傷?

圖源:華為商城官網

而随着華為和蘋果在高端手機市場上競争的持續白熱化,也将對高通的業績構成新一輪的沖擊。

一、蘋果印度工廠正拖累iPhone15銷量

iPhone 15系列不僅僅是在大陸市場表現平平,在國際市場上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以iPhone 15生産國印度為例,據印度《今日商業》報道,iPhone 15在印度本國售價為79900盧比(約合人民币7028元),這一價格不僅高于美國同款售價的66000盧比,也高于迪拜的77000盧比。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iPhone15系列雖在印度生産,但關鍵核心零部件隻能進口,且有高關稅,疊加盧比價格的持續疲軟,最終拉高了iPhone 15系列整體的成本和售價。這也和此前印度本國消費者以為iPhone 15系列在印度本國生産較低的售價,産生了強烈的預期差,進而導緻印度許多消費者對iPhone15購買意願偏低。

另據彭博社報道,因擔心印度生産的iPhone 15存在品質問題,歐洲國家開始抵制iPhone 15。事實上,歐洲這些國家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

因印度本國精密制造水準起步相對較晚,疊加本國的供應鍊和基礎設施薄弱,是以印度所生産的iPhone 15品質穩定性也成謎。曾有國内媒體報道指出,印度生産的iPhone手機抽檢合格率僅為73%,良品率為50%,但同批次手機在歐洲市場的抽檢合格率僅為34%。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蘋果品質部門拒絕了約50%印度生産的蘋果手機外殼。據4位熟悉該公司營運的内部人士透露,這家蘋果工廠依靠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中國的産品設計師、工程師幫助建立起來之後,卻并未對當地員工提供任何教育訓練。

除此之外,在全球不少社交媒體上,首批已經收到貨的iPhone 15使用者稱,首批iPhone 15存在不少品控問題,包括底部有磕碰、機身掉漆、螢幕有刮痕、相機無法正常打開以及鏡頭進灰等。

蘋果華為之戰,高通很受傷?

圖源:抖音

品控的失衡,也将持續沖擊iPhone15的銷量。雖說據印度《今日商業》報道稱,業内人士已經否認印度産蘋果手機專供歐盟市場這一消息,接近蘋果的消息人士也否認中國産的iPhone 15僅供歐美市場。但問題是,印度産iPhone15短期内良品率難以提高,蘋果也面臨着如何協調和規劃産能的現實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如今的蘋果早已不是當年的蘋果,使用者真的再願意付款後需等幾個月才能收到iPhone15嗎?并且按照目前華為的節奏,重奪在全球在智能手機業務上丢失的市場佔有率也是必然,蘋果也将陷入被動地位。

同時,“擺爛”的庫克讓近些年來蘋果新使用者持續下跌,隻能依靠喬布斯時代積累的大量果粉支撐蘋果銷量。但品控的失衡,不僅僅會讓蘋果新使用者比例持續走低,而且也對果粉構成了背刺。他們後續是否仍願意支援iPhone其他系列新機,這裡仍值得商榷。

蘋果華為之戰,高通很受傷?

圖源:Above Avalon

基于此,目前不少機構紛紛下調對iPhone 15銷量的預期。其中,瑞銀證券将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出貨量由8000萬-9000萬支下調至7800萬支。海通國際證券分析師将iPhone 15系列的産量預期從8300萬部下調至7700萬部。

CINNO Research預測,iPhone 15系列機型2023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成績或将在1000萬部左右,對比上一代iPhone 14系列同期銷量成績下滑22%,減少約290萬部。

二、蘋果VS華為晶片之争

和iPhone15銷量不及預期形成反差的卻是,多家機構紛紛上調對華為Mate 60 Pro銷量的預期。其中,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華為Mate 60 Pro因需求優于預期故2023年下半年出貨預估已調升20%至約600萬部。還有報道稱,華為Mate60 Pro和Mate60 Pro+的出貨量已上調至2000萬台。

而從後續來看,華為智能手機的銷量仍有望持續提高。受當年晶片事件和華為手機不支援5G共同影響,華為當時隻能找高通尋求合作。按照郭明錤給出的資料顯示,2022年華為向高通采購了2300萬-2500萬顆手機SoC晶片,2023年的采購量增加至4000萬-4200萬顆。

伴随着如今華為自研麒麟晶片的成功,後續必然會逐漸降低對高通晶片的采購。按照郭明錤的說法來看,華為預計2024年開始的新機型将全面采用麒麟處理器。

但反觀蘋果,高通曾表示到2023年,蘋果從高通采購的基帶晶片将下降至其需求量的20%,蘋果将從2024年開始使用内部開發的5G數據機。但日前,高通宣布已與蘋果公司達成協定,為2024年、2025年和2026年推出的智能手機提供骁龍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從高通和蘋果簽署的三年合作時間來看,蘋果自研産品的時間也将推遲。

不僅僅是蘋果,雖說今年以來為争奪高端手機市場佔有率,OV、小米、榮耀等手機廠商紛紛推出大折疊屏和小折疊屏手機。以榮耀為例,榮耀7月份推出的Magic V2大折疊屏手機,重量僅為231g。9月份推出的V Purse為旗下首款外翻折辟手機,号稱厚度不超過9mm。

但目前國産手機高端旗艦機所搭載均以高通晶片為主,很少為自研晶片,甚至OPPO在今年4月更是直接将自研晶片團隊解散。OPPO Find N3采用的則是骁龍8Gen2晶片,對标iPhone 15的小米14,外界傳言将搭載骁龍8Gen3晶片。

事實上,手機廠商此種抉擇的背後和晶片行業的高投入,行業尚未走出寒冬有關。但華為在晶片上的自研成功,這在持續擴大自身高端手機份額的同時,也将對其他手機廠商構成新一輪沖擊。

據悉,華為自研晶片使其成本實作可控,若後續華為針對部分高端旗艦機型主動選擇降價。蘋果包括其他安卓手機廠商,受限于高通晶片給到的成本壓力是否跟進降價,這裡仍值得商榷。

不僅如此,雖說目前包括蘋果以及安卓手機廠商紛紛将大模型視為智能手機新的增長點。但相較于華為晶片和盤古大模型均是以自研為主,能夠更好地将二者進行結合,其他手機廠商何時能将二者實作真正的落地,仍充滿未知。

相較于其他手機廠商而言,榮耀在高端手機市場佔有率上的沖擊可能更大。當年華為出售榮耀時,榮耀從華為手中帶走了不少經銷商團隊。現如今伴随着華為Mate60 Pro銷量的持續提高以及高端手機所帶來的高溢價,不排除後續将會有不少榮耀經銷商選擇重新回歸到華為的懷抱中。

伴随着後續高端手機市場佔有率的改變,高通的業績也将直接受到沖擊。此前高通當時給到華為單顆骁龍8Gen2晶片的價格為1100元。即使不考慮後續晶片價格上漲等因素,也意味着高通将失去百億元營收。

蘋果,以及其他國産手機廠商為應對華為的競争,隻能被動縮減高端手機市場的産能,其對高通晶片的采購量也會逐漸降低。郭明錤預計,2024年高通對中國品牌手機SoC的出貨量,将比2023年減少5000萬-6000萬顆,并且預期将持續逐年減少。

三、麒麟晶片是否會外溢到其他場景?

除手機晶片上的沖擊外,目前市場擔憂的是,按照華為内部交叉銷售的打法,以及後續麒麟晶片功能的逐漸疊代,未來是否會外溢到更多的場景,進而對高通在其他晶片業務上的收入,構成新一輪沖擊?

以新能源汽車場景為例,高通于2014年推出其面向智能座艙的第一代晶片産品骁龍602A,采用28nm制程,搭載計算、存儲、顯示單元,能夠同步支援4個攝像頭和3塊螢幕,而彼時智能汽車仍處于早期,智能座艙需求并不高。2016年,高通釋出了采用14nm工藝的第二代座艙晶片骁龍820A,并搭載在部分新勢力和傳統車企車型上。

2019年,高通推出了第三代座艙平台,主推晶片8155采用7nm制程,AI算力為8TOPS。恰逢汽車智能化浪潮,高通8155成為各家車企,尤其是中高端車型智能座艙的重要競争力和宣傳賣點。比如說,蔚小理、合衆汽車、極氪、智已的車機智能晶片搭載的均為高通系列産品。

蘋果華為之戰,高通很受傷?

圖源:東北證券

但若是華為後續将麒麟晶片外溢到車機智能系統中、疊加華為此前已和不少車企展開深入合作,以及華為将盤古大模型的能力進行同步整合。此時新能源汽車廠商在高通和華為之間,又将作何選擇?

值得關注的是,據高通此前釋出2023年第三财季财報顯示,Q3高通營收同比減少22.7%,利潤率更是暴跌51.7%,中國市場為高通貢獻的營收達到64%。是以如何在中國市場上尋找新的營收增長曲線,也将是高通必須直面的問題。

雖說今年以來,伴随着百模大戰的持續推進,市場上對AI晶片的需求逐漸增長。但英偉達卻占據全球資料中心AI加速市場82%的份額,而且以95%的市場占有率壟斷了全球Al訓練領域的市場,成為這輪AI混戰中最大赢家。

而從後續來看,高通想要在AI晶片上擷取更多的增長,也并非易事。一方面,以LIama2為代表的開源模型陸續釋出,企業隻需使用簡單的AI推理晶片即可完成對大模型的訓練,這就導緻市場上對AI晶片的需求減弱。

另一方面,在AI晶片領域,目前華為的優勢也正在顯現。比如說,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華為的GPU技術能力現在已經與英偉達A100相當,現在已經做到對标英偉達A100。基于市場上的種種擔憂,高通股價自今年8月份以來持續下跌。

蘋果華為之戰,高通很受傷?

圖源:雪球

結語:

不管是高通、華為、蘋果,或是任何一家企業,伴随着目前消費市場的不斷改變,新技術的層出不窮,其成長的過程都不可能會一帆風順,但如何在不确定中找尋确定性,如何增強自身的風險意識和創新能力,将會是一家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争得以保持競争優勢的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