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分析,真的有那麼樂觀嗎?

作者:胡特帥

中國社會上有很多錢的人。然而他們卻選擇不進行投資和消費,甯願将其囤積起來度過寒冬。這些人對目前形勢非常清楚,因為政府對地方債務和城市投資債務施加了長期且沉重的壓力。在過去三年的疫情中,企業承受着巨大負擔,群眾也面臨着房貸和信用卡還款等壓力,每月收入都被大量抵消。今年1-4月份中國工業企業利潤下滑幅度達到20.6%。在各類企業中,私營企業遭受的利潤降幅最為嚴重,下降了22.5%。值得注意的是,私營企業主要依賴于群眾生活需求品消費,而國有企業則主要以壟斷性行業為主導。私營企業利潤大幅下滑表明内部需求急劇減少,并且疫情成為引爆點。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分析,真的有那麼樂觀嗎?

然而這并非根本原因所在, 根本原因是百姓債務比例過高, 居民部門杠杆***銀行估計居民部門杠杆率已經超過70%,持續40年)。中國面臨經濟難題時一直采取向企業提供貸款援助的方式解決問題, 但今年與之前幾十年完全不同, 百姓手頭沒有錢可用, 過去采取的措施全部失效了; 如果仍然建議振興實體産業發放貸款政策必定無效果;從去年資料就可以看出來:去年發放了28萬億貸款,GDP增長隻有7000億;其中大部分貸款根本沒有進入消費領域;你使勁修房子、使勁生産商品結果卻隻能售出有限數量;如果沒有疫情百姓消費降級、減少購買将推遲數年才會顯現;但正是由于疫情這種情況提前出現了、債務危機也提前爆發了。

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驅動力主要包括投資、出口和消費。投資分為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其中政府投資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而企業投資則以擴大産能和房地産開發為主。在過去20年裡,中國的出口經曆了一定程度的産業更新,從最初的低端工業品如成衣轉向機電産品等高端終端産品。然而,美國加息直接導緻出口增幅難以大幅提升,同時由于地方債務規模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增速也在下降。最重要的是消費領域受到了多重制約:房地産消費明顯下降,基本生活品消費甚至呈現通縮趨勢。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分析,真的有那麼樂觀嗎?

從根本上講,這是全社會債務過高引發可能衰退的結果,并且與過去所遭遇到的問題完全不同。以往引發經濟危機常見原因是生産不足或外貿不足,在目前情況下則更典型地源自房地産泡沫及相關貸款問題。類似于日本90年代末期經濟衰退、1925年美國佛羅裡達州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等曆史事件都具有相當可比性。盡管國外已有數百年各種曆史案例可以供我們參考學習教訓, 但人類似乎總是無法真正汲取智慧教益。即使面對相似困境時, 每個國家都認為自己特殊之處突出,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是以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沒有錢就别花錢嘛!采用中國版量化寬松政策(QE)來刺激生産端并不存在太大問題;然而解決消費端問題隻能通過給予群眾更多購買力來實作。

傳統思路中通過企業貸款創造就業崗位、地方政府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來促進就業并確定勞動者獲得報酬後再擴大消費;然而目前面臨一個難題:雖然商品被生産出來了但沒人購買房屋商品;若繼續擴大生産将帶來更多環境污染,并且群眾背負着巨額債務令其不敢進行消費行為,則你怎麼能指望他們擺脫債務束縛呢?

不讓群眾度過債務難關,根本無從化解危機的苗頭。早幾年,地方負債搞基建,當時被稱為基建狂魔。然而,對于負債問題很多人并不敏感,他們認為未來通脹可以輕易抵消這些負擔,并且從長期角度來看這是可行的。盡管在未來20年内通脹和貨币緊縮可能是有效的手段,但目前我們面臨着一個艱難的局面:沒有中央政府的财政援助下,地方政府面臨着巨大的隐性債務壓力,償還利息變得十分困難。甚至公交和地鐵等政府層面營運出現了資金短缺問題,并導緻企業生産出來的商品銷路堪憂。隻有通過降價打價格戰才能應對此情況。例如今年初汽車市場上爆發了價格戰、房地産企業也渴望降價促銷。然而,在當地政府不允許降價的情況下,企業利潤必然會下降,并進一步導緻薪資削減和裁員增加;新招聘年輕員工數量也将減少。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分析,真的有那麼樂觀嗎?

從側面觀察到問題已經非常嚴重:首先外賣員在多個城市達到滿額狀态;其次滴滴司機在多個城市出現供需失衡預警;第三螺絲工薪資正在下調;第四頭部房地産企業明顯進行裁員;第五網際網路巨頭公司也開始裁員;最後設計院也紛紛進行人員優化調整——這代表技術型企業以及低端制造型企業都在大規模裁員, 失業人口急劇增加, 甚至連外賣員和滴滴司機等崗位都變得異常稀缺。

與往年最大不同之處在于目前經濟沒有新的增長點可言,在過去20年裡網際網路行業一直保持強勁發展态勢, 然而今年網際網路公司已經達到頂峰, 缺乏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隻能通過材料成本競争或者價格戰繼續求生存. 這種競争将會非常殘酷。

另一方面,在個人層面上廣大群眾背負沉重債務特别是房屋、信用卡以及汽車貸款等方面,在經曆了三年疫情之後主動削減開支。居民部門杠杆率過高,在表象資料顯示已接近60%警示線以上實則遠超該水準。

由于存款分布高度集中,大量群眾沒有多少儲蓄。正如上文所述,今年的問題與過去幾十年有所不同。傳統方法很難解決這個問題,而在一些人看來,服務業根本無關緊要,這種觀點明顯與實際不符。制造業和農業隻需要少數人口就能滿足整個社會的需求,中國是世界工廠。除了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産以及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外,并不需要太多制造業勞工,因為現代科技的加持。如果缺乏勞動力生産産品以滿足全社會需求時該怎麼辦呢?唯有依靠服務業提供就業機會。新興服務行業已經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線上教育等都是近15年出現的新型服務行業。總體從事此類工作的人數超過8千萬。就就業而言,它們已經超過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産直接從事生産活動的員工數量,在全産鍊上則低于前者。

然而到今天仍有人聲稱實體企業非常重要,并且确實如此——實體經濟至關重要。實體工廠解決了生産能力問題,但服務行業解決了雇傭問題。目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是供應過剩而非需求不足;資本并不短缺, 隻是消費欠缺. 如果你生産出來的東西銷售不完, 你還想繼續擴大生産嗎?目前中國群眾中有相當一部分表面上财務狀況良好, 但其實都處于高杠杆狀态下苦苦維持着日常開支. 這與那些頭部房地産企業沒有什麼差別, 特别是最近5-6年購房者背負巨額抵押貸款後果堪虞. 一旦失去工作穩定性或遇到緊急資金需求時将可能導緻貸款逾期甚至破產情況發生. 當然,在中國個人層面并不存在終身追責法規定個人破產問責制度存在.

我們将這種現象稱之為“全民炒期貨”,因為購買房屋本質上與投機期貨市場無異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分析,真的有那麼樂觀嗎?

特别是失業潮有可能擴散,目前失業的重災區主要集中在房地産企業、部分IT行業和外貿企業。失業擴散需要一定時間,經濟困難也需要時間逐漸蔓延。絕大部分行業都存在上下遊和終端需求關系。如果終端需求減弱,那麼上遊企業遲早會面臨裁員和破産的風險。多米諾骨牌效應需要一定時間展現出來。實際上,無論是消費減弱、群眾失業、地方債務問題還是企業收入困難以及房地産市場下滑等根本原因仍然源于過高的房價漲幅超過了群眾的承受能力,迫使人們不得不貸款購房;同時,在土地供應充足時盲目樂觀并進行無節制擴張的地方政府抛棄了中國人愛儲蓄傳統的做法。

由于購房熱潮帶動了一系列産品銷售火爆,整個社會充滿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心态。這種向往情緒逐漸演變為沖動型樂觀情緒,并具有傳染性。30年前日本曾發生嚴重衰退,其起因同樣是由于房價暴漲所緻。當時東京居民普遍認為未來将更加美好,計程車司機常常收到超額裡程紅包獎勵。

如今許多人總結認為日本經濟衰退與美國廣場協定有關,盡管這确實是其中一個原因之一, 但最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社會杠杆過高所導緻的結果 。高昂的房價造成大量人口長期背負巨額債務限制 ,你可以看到即便沒有廣場協定限制, 美國在2018年也爆發次貸危機 。社會規律可能因為強勢政策而短期間歇 ,但不會長期失效 。

事實上 ,社會規律就像實體學中其他規則一樣,在不同社會環境下可能存在修正 ,但具備普遍适用性 。是以說讓房價回落解決問題并非可行選項 , 是以價格回落對經濟造成更大損害 。有些人聲稱剛需購房者即使價格回落仍然能夠住進去 , 這種說法相當短視 。如果真正出現價格大幅度下跌 , 不會引發搶購潮 , 而是交易量将急劇清零 ,整個社會35% 的GDP将突然消失 , 原因無他 : 鋼鐵、建築材料、家居裝飾品、家電裝置以及建築裝置運輸等領域能夠斷崖式下跌 ;那個時候可不隻少數人受影響啊!我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到這點 。

你可以想象掌握着經濟命脈之手是否知道這些呢?從近期事件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開發商打七折促銷被禁止後就可以推斷:如果真正出現大幅度降價,則意味着地方政府通過土地銷售收入将直接歸零或者銳減三分之二以上!近年公務員工資增加了, 公共支出增加了, 各類基礎設施投資也增加了; 如今已靠城市投資公司通過土地抵押給銀行擷取貸款運轉. 可想而知左手右手互相倒賬隻能說明處境十分艱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