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真的有那么乐观吗?

作者:胡特帅

中国社会上有很多钱的人。然而他们却选择不进行投资和消费,宁愿将其囤积起来度过寒冬。这些人对当前形势非常清楚,因为政府对地方债务和城市投资债务施加了长期且沉重的压力。在过去三年的疫情中,企业承受着巨大负担,民众也面临着房贷和信用卡还款等压力,每月收入都被大量抵消。今年1-4月份中国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幅度达到20.6%。在各类企业中,私营企业遭受的利润降幅最为严重,下降了22.5%。值得注意的是,私营企业主要依赖于民众生活需求品消费,而国有企业则主要以垄断性行业为主导。私营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表明内部需求急剧减少,并且疫情成为引爆点。

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真的有那么乐观吗?

然而这并非根本原因所在, 根本原因是百姓债务比例过高, 居民部门杠杆***银行估计居民部门杠杆率已经超过70%,持续40年)。中国面临经济难题时一直采取向企业提供贷款援助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今年与之前几十年完全不同, 百姓手头没有钱可用, 过去采取的措施全部失效了; 如果仍然建议振兴实体产业发放贷款策略必定无效果;从去年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去年发放了28万亿贷款,GDP增长只有7000亿;其中大部分贷款根本没有进入消费领域;你使劲修房子、使劲生产商品结果却只能售出有限数量;如果没有疫情百姓消费降级、减少购买将推迟数年才会显现;但正是由于疫情这种情况提前出现了、债务危机也提前爆发了。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驱动力主要包括投资、出口和消费。投资分为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其中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企业投资则以扩大产能和房地产开发为主。在过去20年里,中国的出口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产业升级,从最初的低端工业品如成衣转向机电产品等高端终端产品。然而,美国加息直接导致出口增幅难以大幅提升,同时由于地方债务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速也在下降。最重要的是消费领域受到了多重制约:房地产消费明显下降,基本生活品消费甚至呈现通缩趋势。

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真的有那么乐观吗?

从根本上讲,这是全社会债务过高引发可能衰退的结果,并且与过去所遭遇到的问题完全不同。以往引发经济危机常见原因是生产不足或外贸不足,在当前情况下则更典型地源自房地产泡沫及相关贷款问题。类似于日本90年代末期经济衰退、1925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等历史事件都具有相当可比性。尽管国外已有数百年各种历史案例可以供我们参考学习教训, 但人类似乎总是无法真正汲取智慧教益。即使面对相似困境时, 每个国家都认为自己特殊之处突出,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因此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没有钱就别花钱嘛!采用中国版量化宽松政策(QE)来刺激生产端并不存在太大问题;然而解决消费端问题只能通过给予民众更多购买力来实现。

传统思路中通过企业贷款创造就业岗位、地方政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就业并确保劳动者获得报酬后再扩大消费;然而目前面临一个难题:虽然商品被生产出来了但没人购买房屋商品;若继续扩大生产将带来更多环境污染,并且民众背负着巨额债务令其不敢进行消费行为,则你怎么能指望他们摆脱债务束缚呢?

不让民众度过债务难关,根本无从化解危机的苗头。早几年,地方负债搞基建,当时被称为基建狂魔。然而,对于负债问题很多人并不敏感,他们认为未来通胀可以轻易抵消这些负担,并且从长期角度来看这是可行的。尽管在未来20年内通胀和货币紧缩可能是有效的手段,但目前我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局面:没有中央政府的财政援助下,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隐性债务压力,偿还利息变得十分困难。甚至公交和地铁等政府层面运营出现了资金短缺问题,并导致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销路堪忧。只有通过降价打价格战才能应对此情况。例如今年初汽车市场上爆发了价格战、房地产企业也渴望降价促销。然而,在当地政府不允许降价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必然会下降,并进一步导致薪资削减和裁员增加;新招聘年轻员工数量也将减少。

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真的有那么乐观吗?

从侧面观察到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首先外卖员在多个城市达到满额状态;其次滴滴司机在多个城市出现供需失衡预警;第三螺丝工薪资正在下调;第四头部房地产企业明显进行裁员;第五互联网巨头公司也开始裁员;最后设计院也纷纷进行人员优化调整——这代表技术型企业以及低端制造型企业都在大规模裁员, 失业人口急剧增加, 甚至连外卖员和滴滴司机等岗位都变得异常稀缺。

与往年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当前经济没有新的增长点可言,在过去20年里互联网行业一直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然而今年互联网公司已经达到顶峰, 缺乏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只能通过材料成本竞争或者价格战继续求生存. 这种竞争将会非常残酷。

另一方面,在个人层面上广大民众背负沉重债务特别是房屋、信用卡以及汽车贷款等方面,在经历了三年疫情之后主动削减开支。居民部门杠杆率过高,在表象数据显示已接近60%警示线以上实则远超该水平。

由于存款分布高度集中,大量民众没有多少储蓄。正如上文所述,今年的问题与过去几十年有所不同。传统方法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而在一些人看来,服务业根本无关紧要,这种观点明显与实际不符。制造业和农业只需要少数人口就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中国是世界工厂。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以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外,并不需要太多制造业工人,因为现代科技的加持。如果缺乏劳动力生产产品以满足全社会需求时该怎么办呢?唯有依靠服务业提供就业机会。新兴服务行业已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在线教育等都是近15年出现的新型服务行业。总体从事此类工作的人数超过8千万。就就业而言,它们已经超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员工数量,在全产链上则低于前者。

然而到今天仍有人声称实体企业非常重要,并且确实如此——实体经济至关重要。实体工厂解决了生产能力问题,但服务行业解决了雇佣问题。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是供应过剩而非需求不足;资本并不短缺, 只是消费欠缺. 如果你生产出来的东西销售不完, 你还想继续扩大生产吗?目前中国民众中有相当一部分表面上财务状况良好, 但其实都处于高杠杆状态下苦苦维持着日常开支. 这与那些头部房地产企業没有什么区别, 特别是最近5-6年购房者背负巨额抵押贷款后果堪虞. 一旦失去工作稳定性或遇到紧急资金需求时将可能导致贷款逾期甚至破產情況发生. 当然,在中国个人层面并不存在终身追责法规定个人破產問責制度存在.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全民炒期货”,因为购买房屋本质上与投机期货市场无异

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真的有那么乐观吗?

特别是失业潮有可能扩散,目前失业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企业、部分IT行业和外贸企业。失业扩散需要一定时间,经济困难也需要时间逐渐蔓延。绝大部分行业都存在上下游和终端需求关系。如果终端需求减弱,那么上游企业迟早会面临裁员和破产的风险。多米诺骨牌效应需要一定时间展现出来。实际上,无论是消费减弱、民众失业、地方债务问题还是企业收入困难以及房地产市场下滑等根本原因仍然源于过高的房价涨幅超过了民众的承受能力,迫使人们不得不贷款购房;同时,在土地供应充足时盲目乐观并进行无节制扩张的地方政府抛弃了中国人爱储蓄传统的做法。

由于购房热潮带动了一系列产品销售火爆,整个社会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心态。这种向往情绪逐渐演变为冲动型乐观情绪,并具有传染性。30年前日本曾发生严重衰退,其起因同样是由于房价暴涨所致。当时东京居民普遍认为未来将更加美好,出租车司机常常收到超额里程红包奖励。

如今许多人总结认为日本经济衰退与美国广场协议有关,尽管这确实是其中一个原因之一, 但最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社会杠杆过高所导致的结果 。高昂的房价造成大量人口长期背负巨额债务限制 ,你可以看到即便没有广场协议约束, 美国在2018年也爆发次贷危机 。社会规律可能因为强势政策而短期间歇 ,但不会长期失效 。

事实上 ,社会规律就像物理学中其他规则一样,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可能存在修正 ,但具备普遍适用性 。所以说让房价回落解决问题并非可行选项 , 因此价格回落对经济造成更大损害 。有些人声称刚需购房者即使价格回落仍然能够住进去 , 这种说法相当短视 。如果真正出现价格大幅度下跌 , 不会引发抢购潮 , 而是交易量将急剧清零 ,整个社会35% 的GDP将突然消失 , 原因无他 : 钢铁、建筑材料、家居装饰品、家电设备以及建筑设备运输等领域能够断崖式下跌 ;那个时候可不只少数人受影响啊!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到这点 。

你可以想象掌握着经济命脉之手是否知道这些呢?从近期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开发商打七折促销被禁止后就可以推断:如果真正出现大幅度降价,则意味着地方政府通过土地销售收入将直接归零或者锐减三分之二以上!近年公务员工资增加了, 公共支出增加了, 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也增加了; 如今已靠城市投资公司通过土地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运转. 可想而知左手右手互相倒账只能说明处境十分艰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