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敏,雲南老人日報康乃馨編輯

紅色檔案,三星火焰
崔明,95歲,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退休幹部,廣東省電白縣霞仙鄉村民。十幾歲時,她積極參加我黨上司的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1月,參加了"華樓白花嶺抗日起義",然後随部隊調往越南,參加越南人民抗法鬥争,1949年7月回國後,一直在桂貴邊區黨委工作, 邊欄四隊工作,親身經曆了雲南的解放。
回顧自己的革命生涯,老人說:"愛黨愛國愛民,是我們共産黨人的第一心和使命。"
攝影:崔明在越南
<H1級"pgc-h-right-arrow">加入電白人民抗日遊擊隊</h1>
1944年4月至12月,為了挽救太平洋戰場的失敗,日軍發動了開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戰鬥,占領了鄭州、許昌、長沙、衡陽、桂林、柳州、南甯等地。
1945年1月,中國共産黨南琵琶委員會決定舉行反日武裝起義。南路周圍的黨組織做出了回應。中國共産黨電氣白縣專處書記龐子迅速組建了電白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一中隊并擔任導師,以陳光傑為隊長,崔明是遊擊隊僅有的兩名女性成員之一。陳光傑在華樓村組織了一支70多人的遊擊隊,集結了30多支槍,為起義做準備。
1月27日,花樓村地主惡霸向國民黨反動派發來資訊,派兵包圍華樓堡,破壞抗日武裝起義。幸運的是,15歲的遊擊隊員陳光兵及時發現并報告敵情,30多名遊擊隊員從華樓堡撤退到白花嶺,其餘隊員分散掩護。
29日11點.m,200多名敵人趁着黑夜觸及白花嶺發動"圍攻",敵我寡,遊擊隊員不得不驅散突圍,崔明和四五名遊擊隊員藏在山洞裡。"我們已經連續30多個小時沒有吃過粒狀大米了。幸運的是,一位農民亞伯悄悄地給我們送來了面包和水,隻是為了生存。崔明回憶道。
崔明在白花嶺躲避敵人的追捕後,躲藏在南海村一個富裕的家中一個多月,然後躲在一個漁夫家裡。幾個月後,經過幾次接觸,崔明終于回到了黨組織的懷抱,被派往廣東毛南基地,負責婦女工作和民兵的組建。
<h1級"pgc-h-right-arrow">支援越南與法國的鬥争</h1>
抵抗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不承認南路共産黨上司的抗日武裝力量,誣蔑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軍為土匪,圍捕3000多人進行圍攻。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損失慘重,南琵特委決定以第1團為主,組建了一支800多人的主力部隊,調往廣西千山堅持鬥争。後來,在咨詢了廣東省委和黨中央,并與胡志明市接觸後,越南部隊進入越南休息。
1946年,崔明随秘書長南路特委餘明彥西退出越南。同年10月,法越南戰争爆發,崔明同越南人民一起與法國作戰。她利用自己的遊擊經驗,向農村伸出援手,發動群衆戰鬥;
"這是我在越南時拍的照片。崔明老奶奶說,記者應該有聲望去,隻看到黑白照片,崔明系着兩條大辮子,像影星一樣,腰帶也沒有手槍,光彩奪目。
< h1級"pgc-h-right-arrow">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國家</h1>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打赢江河戰役,國民政府的戰敗已經确定,崔明激動不已,申請返還。越南人頭很欣賞崔明,多次和她說話,也給了她很多優惠條件,希望她能繼續在越南工作,而崔明帶着陳腐感說:"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我想回家!""
同年7月,崔明從雲南省文山邊回國。回國後,他在桂桂邊區黨委、邊防縱隊四個班組工作,後來率領機關書記、機關黨支部書記,參與并見證了雲南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