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G20峰會的聯合聲明,各方态度截然不同。俄羅斯方面對此感到非常滿意,認為這次峰會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而烏克蘭則表示極度不滿,甚至痛批G20集團毫無值得自豪之處。這種截然不同的反應背後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這次聯合公報中對涉及俄烏沖突的部分并沒有譴責俄羅斯,這與去年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僅僅短短一年時間,公報内容發生如此巨大改變,究竟是為何呢?首先,各國在公報中沒有對俄羅斯表示譴責,可能是因為中俄印三國在G20峰會上合作默契,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感到為難。今年的G20上司人峰會因中俄兩國上司人的缺席而引發了西方國家的欣喜,他們急切地想要主導會議議程,并試圖将俄烏問題的争議轉嫁給其他開發中國家。
然而,印度對此态度不同。不久前,七國集團曾希望印度邀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參加G20會議,就像去年一樣。但印度婉言謝絕了這一提議,表現出拒絕與澤連斯基接觸的姿态,這決定了在起草本屆G20聯合聲明時,莫迪政府會堅持要求該聲明不僅代表美西方國家的立場,還要代表中俄兩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立場。莫迪明确表示,這份聲明不應隻反映特定國家的意願,而應反映各方共識。這表明印度采取強硬立場,與美西方國家對抗。
這種堅定立場意味着三方之間達成了某種共識,甚至可能私下通過外交途徑進行了溝通。是以,莫迪政府清楚中俄兩國的立場。為了不将印度推向對立面,美國不得不做出妥協,是以這次印度版本的G20公報對俄羅斯的譴責明顯減少。與此同時,美印之間的分歧也開始顯現。莫迪政府的行動表明,無論美國如何示好,美印兩國并不會盲從。
其次,印度不再在公報中譴責俄羅斯,更多地是一種調整,因為俄烏沖突本質上不是國際問題,而是西方媒體故意誇大的地區沖突,其占據了世界輿論的主導地位。總而言之,作為經濟論壇的G20峰會,不應關注地區間的軍事沖突,這是理所當然的。相反,去年西方國家試圖将軍事議題引入經濟組織,對組織原則構成違背,而印度現在試圖修正這一情況,使其恢複正常。
這次G20峰會的聯合聲明在國際舞台上引發了巨大關注和争議,各方對其反應迥異。俄羅斯的滿意與烏克蘭的不滿,反映了不同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立場和利益。然而,這次公報的變化也反映了國際政治的複雜性和多變性,以及各國在追求自身利益時所采取的政策。未來,國際社會仍需密切關注G20峰會以及其中涉及的重要議題,以促進全球合作和和平穩定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