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失業,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人生最悲慘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擔負着全家生計的中年男人,沒有一點經濟來源,會讓他失去做人的自信。
我,40歲了,本以為自己退而求其次選擇的穩定生活,能熬到退休,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在這短短5年内,經過三次競聘後,我成為一名待崗人員。
雖然這次待崗,有一部分是我刻意而為,但這種本應樂于見成的結果,還是讓我傷心。我之是以選擇成為人力資源池中的一名失業人員,是因為我不想再繼續混下去了。
我所在的機關,一是家三線地級市裡的老國有企業,也是本地唯一一家能幸存至今的國有制造業。
有人說,要想在小城市混得出人頭地,你必須要有過硬的關系網。以前我還不相信,天真地認為,隻要你有能力,有技術,上司怎麼可能不會用你呢?可經過這幾次裁減人員,我才發現這所謂的公平公正背後,到處都是人情。
每次都是有關系有背景的人留了下來,那些有能力沒有關系的,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悄悄走了。我也不是本地人,以前進機關也是家裡人托了關系。
現在人到中年,我已為人父母,不想再為這三鬥米折腰了,也不想再繼續這種上班如上墳,每天幹着重複性的工作,上眼就能望到老的生活。
于是,我就在競聘中沒有托關系,想試試我在機關這麼多年,真得要敗給那些有關系,不好好幹活的人?沒想到一試成真,最後,我成為裁員名單上的一員。
雖然這個結果,我早就預料到了,但心裡多少還存在一些僥幸。人有時候就是想用一些傻事,來證明自己,不撞南牆不回頭。
1、失業後的高興與迷茫
失業後,我才真實體會到中年人失業的滋味,前一周的興奮、新鮮感背後,多少有點憂愁和擔心,那是對未來不确定性的迷茫。
雖然,我見到親朋好友,都會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失業了,但我的内心多少還是有點傷感,畢竟自己在機關已經工作10多年,沒有感情是假的。
2、自律感消失
以前上班時,我按照上班的作息,每天早上起來先讀書、寫作,做飯,然後上班,一周還會運動3次,過得忙碌且充實。
現在不上班了,一覺睡到自然醒。雖然以前上班時的生物鐘早已形成,但我的身體還會無意識地賴床,給自己光明正大的理由:工作十多年了,還不給自己好好放放假,休息休息!
這種妥協隻要有一次,哪怕是小小的“僅此一次”,不管你用了多長時間養成的習慣,都會瞬間崩塌。
3、情緒不佳,友人陪伴
失業後,最大的煩惱是對未來的迷茫,不知道以後會怎樣?雖然心裡有個大概的方向,但還是很焦慮。人總是處在低氣壓狀态,幹什麼都不得勁。
這其實是因為人的本質,都想掌握未來。可意外與明天哪個先到來,誰也無法預判!我也是凡人,隻不過,我在這段焦慮期,有關心我的朋友,她們的電話與陪伴,給我快速渡過緩沖期,提供了幫助。
4、讀書,與成功者對話
書中自有言如玉,别不信。當你靜不下心來,情緒煩躁,心慌意亂時,拿一起名人傳記來看看,你就會覺得,你所處的當下沒什麼大不了。
這個世上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在不為人知的背後,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偶然的,但凡能成功的,都淌血走過那些非常人能忍受的歲月。
正如尼采說的,“那些不能殺死我們的,必将使我們變得強大”。失業隻是人生階段的一種臨時低氣壓狀态,一切都是暫時的,隻要你熬過去了,總會雨過天晴。
正因為自己經曆過,我才明白,當失業者的經曆有多無助,身邊人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人的選擇。
當你正在經曆失業,或者你身邊有失業人員,你要首先要做的就是陪伴,讓他情緒抒發。如今,我雖然還沒有找到工作,但我不會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我想為自己想做的事,努力奮鬥!
#妙筆生花創作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