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前言
近年來,電動汽車領域争奪使用者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車輛續航裡程的競争。面對使用者“航無力”的痛點,企業選擇要麼單純增大電池容量,要麼在技術上下功夫,以實作增程。
深藍S7憑借其1120公裡的超長續航,成功吸引眼球。它之是以能夠勝出,在于選擇了技術創新而非簡單堆疊電池的增程之路。這也為整個行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案例。
對電動車企業來說,要想擴大續航範圍,有兩種思路:一是增加電池容量,通過堆疊電池單元直線增加電量;二是通過輕量化設計、電機效率提升等技術手段,以更有效利用電能。這兩種思路各有利弊。
深藍S7選擇了技術創新路線。通過整車輕量化設計,其車身整備品質僅1286千克,較同級SUV輕了30%。這主要得益于大量采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等輕量化材料,發動機蓋、車門等大面體部件均采用碳纖維材料制成。此舉可減輕近164千克的重量。
動力系統方面,S7采用高效的帶內建驅動的電機,峰值效率可達95%。另外,S7還應用了智能熱管理系統,通過預測駕駛模式和環境條件,提前為電池預調溫度,保證電池始終處于最優工作狀态,更好發揮電池性能。
相比之下,單純通過增大電池容量來實作續航增加存在諸多局限。更大電池包會使整車品質明顯上升,動力性、操控性能下降;同時還會占用更多空間,對車内空間造成影響。成本也是一大考量因素。
可以看出,深藍S7通過技術創新的方式實作超長續航,其優勢是整體性的,不會出現堆疊電池才會面臨的副作用。這也是它能從衆多增程解決方案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未來,随着科技進步,電動車企業必須堅持技術創新,以更好平衡續航、性能、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電池技術進一步提升,電機效率更高,車身輕量化也會成為大勢所趨。汽車産業最需要的是企業的開拓創新精神,這才能推動整個行業不斷進步。
結尾
Deep藍S7以其過硬的技術實力證明,想要站穩電動車市場,企業必須選擇技術創新的道路。單純依靠堆疊電池增程終将走入死胡同。讓我們期待電動車領域湧現出更多引領技術和思想進步的典範!
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