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講好非遺故事•建設文化強國 (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頂碗舞是一種獨家傳承的民間舞蹈,流傳于甘肅省國樂縣洪水鎮湯莊村。頂碗舞是一個集民族性、民間性、技巧性和欣賞性為一體的集體舞,是民間舞蹈藝術中的精品。

講好非遺故事•建設文化強國 (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跳舞者頭頂瓷碗,口銜竹條,兩手各拿一碟一筷,筷子兩頭各系一銅鈴紅穗,舞時磕動“口條”敲擊頭上的瓷碗,同時,用筷擊碟,表演各種舞蹈動作,碗卻始終穩穩地“端坐”在舞者頭上。舞者以傳統秧歌十字步為基礎步伐,再配以“三步一擡”“梭子步”“墊步”“斜後點步”及“雲步”的交叉使用,使場面的變化更加豐富多彩,舞蹈的地方特色更加濃郁。

講好非遺故事•建設文化強國 (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湯莊頂碗舞集舞蹈與雜技為一體,動作優美,技巧娴熟,起卧自如,舒展大方。舞者走、跳、站、跪、爬、滾、翻等許多高難度動作演練出各式造形,時而奔跳來回穿插,旋轉如陀螺撚線,振臂似紫燕高飛,揮袖間如天女散花,張揚時似嫦娥奔月。據《國樂縣志》記載,湯莊頂碗舞最早為清乾隆年間國樂湯莊駐軍梁軍門的部隊所流傳。到後來,傳承人湯賢才對頂碗舞逐漸完善,在村上教會了許多人,解放後,頂碗舞已趨于成熟,除湯莊村跳外,鄰村群衆也會跳。二十世紀50年代,村民湯治銘、湯立浩、湯克芳、湯立順等人前往省城蘭州表演,所到之處深得好評。“文革”之後,頂碗舞又盛行起來,尤其到了二十世紀90年代後,文化部門幾經挖掘創新,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

講好非遺故事•建設文化強國 (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作者:韓靜 李潔

來源: 國樂縣文化館

編輯:蔡怡琳

二審:趙小康

終審:張克亮

總編:來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