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海軍夢想的破滅與鐵路時代的崛起》
衆所周知,蒙古是世界上第二大内陸國,一直以來都沒有大海可依靠。然而,這個擁有“當上海賊王”的夢想的國家,卻在衆人的嘲笑聲中成立了一個真實的“蒙古海軍”。現如今,這支由7名漁民組成的海軍正憑借着一艘蘇聯報廢船和庫蘇古爾湖的美景,吸引着遊客參觀。
蒙古政府并不願意被拿海軍開玩笑,前幾年甚至以“觀察夥伴國”的身份加入了北約。這讓許多人不禁再次發出嘲笑聲。然而,在大家把蒙古人當做不靠譜的“仰望天空”的時候,他們卻開始“腳踏實地”修建鐵路。
近日,蒙古南戈壁省的一條長約240公裡的鐵路正式開通。這是蒙古國自主建設的首條重載一級鐵路,标志着蒙古人民的勤勞和偉大。蒙古人既可以擔當海軍,也可以修建鐵路,展現了他們多樣化的發展意圖。
鐵路和艦船背後所代表的陸權國家和海權國家在世界格局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曆史上,海權國家往往能夠以其強大的海軍和廣泛的海上貿易控制世界格局。而陸權國家則依靠鐵路網絡進行區域間的溝通與聯絡。
然而,在目前俄烏之争背景下,陸權國家可能迎來再次崛起的機會。據報道,許多中東地區的國家希望加入上合組織,這将在亞歐大陸産生巨大的變化。鐵路的發展使得陸地上的區域連接配接更緊密,不再依賴海洋作為唯一管道進行資訊交換。
中國作為傳統的陸權國家,為了拓展海外市場,面臨着兩條選擇。一是通過海上運輸,但受制于海權國家的控制和幹擾。另一條選擇是通過鐵路運輸,走西部内陸,這正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所采取的政策。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經濟帶,鐵路将亞歐大陸聯系在一起,實作資源的整合和互通。
蒙古與中俄之間的鐵路聯系尤為重要。據報道,蒙古将在今年年底完成“三縱一橫”的鐵路網,使得中俄兩國能夠通過蒙古鐵路更加緊密地溝通和合作,提升能源安全,并減少西方制裁的壓力。
總而言之,蒙古海軍夢想的破滅并沒有讓這個國家灰心喪志。相反地,他們以修建鐵路為契機,積極迎接陸權時代的崛起。随着鐵路的發展,蒙古與中俄之間的聯系也将進一步加強,為亞歐大陸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文章作者:靜夜史
《蒙古的海軍與鐵路發展:陸權國家的複興》
衆所周知,蒙古是世界上第二大内陸國,一輩子沒有見過大海的蒙古人,卻有着一個“當上海賊王”的夢想。衆人啼笑皆非,不等大家抹去笑出的淚水,蒙古就頂着世人的嘲諷,就真的成立了“蒙古海軍”。
當時郭德綱老師就很吃驚:“我隻拿蒙古海軍當段子,沒想到還真給謙兒大爺,的老丈人謀了一個蒙古海軍司令的差事。”隻是現在的蒙古海軍司令不是于謙的嶽父,而是叫做巴特巴彥的老漁民。整個蒙古海軍現在多達7人,大家親切地稱他們為“王下七武海”。
海軍配有3艘船,“主戰”艦艇是100多歲蘇聯報廢的蘇赫巴托爾号,海軍總部設立于蒙古的庫蘇古爾湖,主要目的就是賣票和開軍艦帶旅客參觀湖中的美景。從這支“編制完善”的蒙古海軍中,我們感受到蒙古想擁抱海洋的意圖就像“秃子頭上的跳蚤——藏不住了”。
蒙古政府也倔強地表達“玩歸玩,鬧歸鬧,别拿我海軍開玩笑”。這不,前幾年蒙古還真就以“觀察夥伴國”的身份,加入了以美國為主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這下,人群徹底笑瘋了!然而,當大家都笑蒙古人如此不靠譜地“仰望天空”建海軍時,它,又開始“腳踏實地”地修鐵路了。
一、蒙古鐵路建成
人民日報發表消息,日前,蒙古國南戈壁省塔旺陶勒蓋煤礦至嘎舒蘇海圖口岸,全長近240公裡的鐵路線路正式開通。權威媒體釋出消息,不由你不信,于是大家又開始認真觀察這個國家。要知道,這是蒙古國自主建設的首條重載一級鐵路,蒙古人民真是勤勞又偉大,他們下海可以當海軍,上岸能夠修鐵路。
二、海權國家與路權國家的競争
鐵路與艦船,看似八竿子打不着,殊不知它們已經較量了幾百年。鐵路與艦船背後所代表的陸權國家和海權國家,更是在世界格局格局變化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二戰結束以後,世界形成了以美蘇對立的冷戰格局。同時,這也是一個十明顯的海權國家與陸權國家的對立。
美國位于北美洲“東西有大洋,南北無強國”,它能夠對歐洲乃至世界形成絕對的統治力,憑借的就是其強大的海軍和廣泛的海上貿易。而蘇聯和它恰恰相反,它處于亞歐大陸腹地,國土面積遼闊。其成員國大都與它山水相連,需要依靠暢通的鐵路網進行溝通與聯絡。遺憾的是,從15世紀葡萄牙掀起大航海時代至今,大國争霸陸權國家都敗給了海權國家。
海權國家憑借固定的金融中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保證,而路權國家普遍缺乏這一點,在國家競争當中很容易就會落入下風。是以我們看到一個個陸權國家被海權國家按到地上摩擦,逐漸退出大國競争舞台的中心。比如:西班牙沒鬥過荷蘭,法國被德國拿捏,清朝屈辱地敗給日本,到最後蘇聯在競争中被美國拖垮。
三、鐵路發展預示着海權國家的衰退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靜夜史看來,此次的俄烏之争或将迎來陸權國家的再次崛起。英國陸權學者麥金德将世界劃為幾個區域,其中他将亞歐大陸稱之為“世界島”,誰能控制這個“世界島”,誰就能以此為中心輻射全世界。
根據塔斯社報道,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大多數中東地區的國家希望加入上合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都處在亞歐闆塊腹地,正是麥金德所說的“世界島”。一旦這些國家如願加入上合組織,這将是繼蘇聯解體以後,世界格局的又一次巨大變化。在此之前,這些國家甯可當美國的小弟也不願意多看内陸國家一眼,現在态度形成巨大變化,歸根結底就是高速鐵路發展使陸地上的區域連接配接更緊密,以海洋作為載體的資訊交換,不再是唯一管道。
四、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沖破美國封鎖
就拿我們中國為例,大陸是一個傳統的陸權國家,中國想要擴大海外市場隻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通過東部沿海走海上運輸,但是,以美英為代表的海權國家牢牢地控制着海上重要通道。尤其是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對外發展,甚至還在大陸東部出海口設定了以阿留申群島、日本島、琉球島、菲律賓群島形成的第一島鍊,以及南方諸島、馬裡亞納群島、哈馬黑拉群島形成的第二島鍊。受到目前中美關系的影響,海上通道的安全性在持續降低,這也将直接影響到大陸的經濟發展。
而另一條路則是通過鐵路運輸走西部内陸。這就是大陸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陸上絲綢之路和經濟帶。鐵路從大陸西部出發,途經中亞、中東最終到歐洲。在這一條鐵路沿線上,有中亞、中東這樣的能源大國,也有歐洲這樣的消費大國,這一條鐵路就像一條絲帶緊緊的将亞歐大陸聯系在一起,并且将沿線的資源進行完美整合,在靜夜史看來這将是陸權時代的複興。
五、蒙古與中俄鐵路聯系
不得不承認“蒙古包裡有高人”,蒙古修建鐵路的确是看到了陸權時代的複興。同時這也引起了美國的警惕,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原文:蒙古國要用鐵路助推俄羅斯和中國。今年年底蒙古國有望建成“三縱、一橫”鐵路主幹線,這将讓中俄通過蒙古鐵路加強彼此的溝通,使兩國的能源更安全,進而減少受到西方制裁的壓力。更重要的是,蒙古建立的臨近中國區段鐵路,軌距都是中方标準,其中目的你懂得……
随着蒙古的鐵路發展,我們看到陸權國家再次崛起的希望。鐵路的建設将促進陸地上的區域連接配接與資源整合,使陸權國家在世界舞台上獲得更多話語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是陸權國家的回歸,通過陸上的交通網絡實作亞歐大陸的一體化,推動經濟的繁榮。
蒙古的海軍雖然讓世人發笑,但他們勇敢地面對嘲笑,選擇用實際行動來推動國家的發展。這一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世界格局的變化中,陸權國家有機會重新崛起,通過鐵路的發展來增強地區間的聯系,為國家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讓我們共同期待蒙古與其他陸權國家的複興,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平衡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