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航天醫學成果有哪些 如何走向深空探測?第一屆航天醫學前沿論壇在京舉行

作者:星星飛翔

昨日(21日),第一屆航天醫學前沿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航天醫學、空間腦科學、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專家學者代表,共同交流大陸空間站建設期任務航天醫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探讨未來發展趨勢與新技術。

從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六号載人飛行任務,載人航天實作了從短期飛行到長期健康駐留的突破,目前,航天醫學覆寫全任務周期的綜合對抗防護系統,也将對地面大衆心血管、骨肌系統、神經退行性病變等研究提供了有力理論支撐和技術平台。

航天醫學成果有哪些 如何走向深空探測?第一屆航天醫學前沿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醫學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 李瑩輝:基于骨液流震動形成的骨丢失對抗儀,這個可以對我們航天員在軌進行高效的防護。對于大衆健康來說,對于退行性的老年性的骨質的衰退問題,也可以起到輔助的幫助作用。另外我們發展的一些穴位刺激儀,通過系統調節心血管骨骼和肌肉,這些在地面對于退行性的和系統性的問題也是有幫助的。

航天醫學成果有哪些 如何走向深空探測?第一屆航天醫學前沿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 吳斌:其實航天科技距離大衆生活也是非常近的,也有很多實際轉化的例子。比如說之前咱們用的便攜式超聲,另外包括像我們醫院用的床邊監護儀,最開始也是在航天上,因為它有講究小型化、響應化、內建化,這樣的話把技術直接轉換用床邊監護。

航天醫學成果有哪些 如何走向深空探測?第一屆航天醫學前沿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空間站已全面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航天醫學全國重點實驗室順利組建。先進在軌健康維護技術在空間站營運、載人登月任務中的應用,也是本次論壇大家關注的重點。

航天醫學成果有哪些 如何走向深空探測?第一屆航天醫學前沿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 吳斌:深空探測和近地軌道飛行最大的差別就是距離遠,要到地外星球上去,比如說月球、火星,那麼随之給航天員的健康帶來很大的挑戰。但是到了深空的話,由于缺乏地球磁場的保護,那麼航天員受到的輻射會比近地軌道飛行更加嚴酷一些。另外咱們近地軌道如果是出現比較嚴重的傷病,它是可以傳回地面進行救治的。但是深空探測因為距離遙遠,傳回地球從時間上來講也不太現實,那麼這個就會對自主醫療的技術提出了很高的一個需求。

航天醫學成果有哪些 如何走向深空探測?第一屆航天醫學前沿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醫學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 李瑩輝:我們現在做的研究,一方面是面向我們空間站的長期運作,另一方面我們也在為深空探測不斷積累着技術和方法。比如說我們長周期的人對環境的适應、響應及其規律這些研究以及不同重力環境條件下,比如說我們在1/3重力或1/6重力下,人的姿态的快速響應,人的肌肉骨骼的快速适應,這些研究都可以為我們的深空探測不斷積累理論和技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