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代的對外貿易:一場虧本的買賣

作者:始豐溪

明代的對外貿易:一場虧本的買賣

你知道嗎?明代是一個笨拙的朝代,它繼承了宋元時期的對外貿易制度,卻沒有繼承宋元時期的貿易精神。它把本來可以賺錢的貿易變成了一種虧本的買賣,不僅讓自己損失慘重,還惹來了無數的麻煩。

明代的對外貿易:一場虧本的買賣

明代對外貿易有什麼特點?它有什麼問題?它又是怎麼造成這些問題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個曆史謎團,看看明代對外貿易的真相。

明代對外貿易的制度和漏洞

明代對外貿易的奇葩之處在于,它把所有海外的商團都當作外交使團而不是貿易商人。它認為,外國人到中國來,唯一的原因就是仰慕中國的文化,是以才前來朝貢的。它不對海外船隻征稅,也不準海外船隻自由貿易。它隻允許外國人将貨物獻給皇帝,然後領取皇帝賞賜給他們數倍于貨物價值的錢财。

這種做法看似高尚,實則愚蠢。因為這樣一來,買賣做得越多,中央政府反而賠錢越多。而且,這種制度還有很多漏洞,讓外國人鑽空子牟利。

明代的對外貿易:一場虧本的買賣

首先,這種制度沒有考慮到商品的市場價值和供需關系。它隻是按照政府規定的價格來賞賜外國人,而不管他們帶來的貨物是否稀缺或者有用。比如說,明代最歡迎東南亞地區帶來的奢侈品,如玳瑁、象牙、犀角、乳香等物品。這些物品在中國很難得到,是以價格很高。但是,在東南亞地區卻很常見,是以價格很低。如果按照市場規律來交易,中國應該用更多的錢或者更多的商品來換取這些奢侈品。但是,在明代朝貢制度下,中國卻用更少的錢或者更少的商品來換取這些奢侈品。這就相當于白白送給了東南亞人一筆巨大的利潤。

其次,這種制度沒有限制朝貢國家和朝貢次數。隻要有一個國家願意向中國朝貢,就可以獲得皇帝賞賜。而且朝貢次數越多越好。這就導緻了一些國家為了擷取更多的賞賜,不斷地派出朝貢團,甚至冒充其他國家的朝貢團。比如說,日本人就善于利用這一點。他們不僅以自己的名義朝貢,還以琉球、北韓、安南等國家的名義朝貢。他們甚至還夾帶大量走私品,一份貢品之外,會有十倍的走私品藏在船中。而貢品的價格也被虛報,他們希望獲得高額的賞賜。

再次,這種制度沒有保護本國商人的利益。它不僅禁止本國商人與外國商人進行自由貿易,還禁止本國商人前往海外。這就剝奪了本國商人的發展機會,也削弱了本國的經濟實力。而且,這種制度還造成了本國商品的供不應求,導緻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比如說,明代最缺乏的就是銀子。由于明代實行紙币制度,但又沒有有效地控制紙币發行量,導緻紙币嚴重貶值。而銀子卻是一種穩定的貨币,又是很多商品的交易媒介。是以銀子在明代非常緊俏,價格也很高。但是,在明代朝貢制度下,中國卻用大量的銀子來賞賜外國人,相當于白白送給了外國人一筆巨大的财富。

明代對外貿易給中國帶來的損失和麻煩

明代對外貿易的制度和漏洞不僅讓中國損失了大量的錢财和商品,還給中國帶來了無數的麻煩和危機。

首先,明代對外貿易引發了日本人和瓦剌人的侵略和海盜活動。由于正常的貿易被中央政府的粗暴規定打斷,日本人随即對中國的沿海地區展開了貿易和海盜攻勢,中國進入了倭寇頻發的時期。倭寇不僅掠奪了沿海地區的财物和人口,還威脅了中央政府的統治權威。在西北方向,則是瓦剌人。由于瓦剌人利用朝貢制度來擷取更多的賞賜,并逐漸發展成一種類似于勒索的形式。當明政府想要減少賞賜時,瓦剌人就發動戰争來威脅明政府。最嚴重的一次就是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親征瓦剌人失敗被俘虜,二十萬明軍被殲滅。

明代的對外貿易:一場虧本的買賣

其次,明代對外貿易導緻了中國與海外世界隔絕和落後。由于對外貿易給中國帶來了太多的麻煩和損失,明政府采取了更加極端的措施:閉關鎖國。它禁止人民下海貿易,并斷絕除進貢之外的其他貿易形式。這樣一來,中國就與海外世界隔絕了聯系,失去了很多發展機遇和文化交流。當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在全球範圍内進行貿易和探索,中國卻與世界失去了聯系。中國的科技、文化、思想、制度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了。當歐洲人用火炮和航海技術來到中國的門口時,中國人卻隻能用弓箭和木船來抵抗。這就是明代對外貿易給中國帶來的悲哀。

明代對外貿易的原因和後果

明代對外貿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它又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後果呢?

明代對外貿易的原因,主要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思想和制度。朱元璋出身農民,對于經濟、金融、商業均一竅不通。他建立的制度滲透在整個王朝的血液之中,形成了許多啼笑皆非的現象。

朱元璋強調農業,輕視商業。他認為,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商業是國家的寄生蟲。他認為,商人是一群貪婪、奸詐、無恥的人,他們隻會剝削農民和國家,而不會為國家做出貢獻。他認為,商業是一種邪惡的活動,它會破壞社會的道德和秩序,引起物價波動和通貨膨脹。他認為,商業是一種危險的活動,它會讓國家暴露于外敵的侵略和内亂的風險。

朱元璋自大、無知、狹隘、保守、閉塞、落後。他認為,中國是天下第一的國家,其他國家都是蠻夷之邦。他認為,中國的文化是天下第一的文化,其他國家都是野蠻之地。他認為,中國不需要從其他國家學習任何東西,其他國家都應該向中國學習和效仿。他認為,中國不需要與其他國家進行任何交流和合作,其他國家都應該向中國臣服和進貢。

明代的對外貿易:一場虧本的買賣

朱元璋建立了一個封閉、僵化、專制、腐敗的政治體制。他設立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和戶籍制度,限制人民的流動和自由。他設立了龐大的官僚機構和密探網路,控制人民的言行和思想。他設立了殘酷的刑法和法律,懲罰人民的反抗和異議。他設立了奢侈的宮廷和儀式,享受人民的血汗和财富。

這些思想和制度影響了明代所有皇帝和官員對于對外貿易的态度和政策。他們不僅不鼓勵貿易,反而限制貿易。他們不僅不從貿易中獲利,反而從貿易中虧損。他們不僅不保護本國商人,反而壓迫本國商人。他們不僅不與海外世界交流,反而與海外世界隔絕。

明代對外貿易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後果呢?首先是經濟的衰落。由于對外貿易的減少,中國失去了很多市場和資源,導緻國内的生産和消費都受到影響。由于對外貿易的虧損,中國失去了很多财富和商品,導緻國家的财政和物價都出現問題。由于對外貿易的禁止,中國失去了很多機會和創新,導緻國家的經濟和技術都停滞不前。

其次是文化的閉塞。由于對外貿易的隔絕,中國失去了很多資訊和知識,導緻國内的思想和教育都受到限制。由于對外貿易的敵視,中國失去了很多友好和合作,導緻國内的民族和宗教都受到沖突。由于對外貿易的自滿,中國失去了很多進步和改革,導緻國内的文化和制度都落後于時代。

明代的對外貿易:一場虧本的買賣

最後是政治的動蕩。由于對外貿易的麻煩,中國遭受了很多侵略和戰争,導緻國家的安全和領土都受到威脅。由于對外貿易的損失,中國引發了很多不滿和反抗,導緻國家的統治和穩定都受到挑戰。由于對外貿易的失敗,中國暴露了很多弱點和危機,導緻國家的信譽和地位都受到質疑。

總結與啟示

明代對外貿易是一場虧本的買賣,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自大、無知、狹隘、保守、閉塞、落後的朝代形象。它也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在今天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不能再重蹈明代覆轍,我們要開放、包容、合作、創新,才能與世界同步發展。

我們要認識到,對外貿易不是一種恩賜或者勒索,而是一種互利或者競争。我們要根據市場規律來進行貿易,而不是根據政府規定來進行貿易。我們要保護本國商人的利益,而不是壓迫本國商人的利益。我們要與海外世界交流,而不是與海外世界隔絕。

我們要學習其他國家的優點和經驗,而不是妄自尊大或者自我否定。我們要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和制度,而不是輕視其他國家或者強加自己的意志。我們要與其他國家進行友好和合作,而不是與其他國家進行敵視和沖突。

我們要發展自己的科技、文化、思想、制度,而不是停滞不前或者倒退落後。我們要創新自己的産品、服務、模式、理念,而不是模仿他人或者墨守成規。我們要為自己的經濟、社會、環境、未來負責,而不是為他人或者過去擔憂。

#明朝那些事兒#

#講好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