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代的对外贸易:一场亏本的买卖

作者:始丰溪

明代的对外贸易:一场亏本的买卖

你知道吗?明代是一个笨拙的朝代,它继承了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制度,却没有继承宋元时期的贸易精神。它把本来可以赚钱的贸易变成了一种亏本的买卖,不仅让自己损失惨重,还惹来了无数的麻烦。

明代的对外贸易:一场亏本的买卖

明代对外贸易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问题?它又是怎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历史谜团,看看明代对外贸易的真相。

明代对外贸易的制度和漏洞

明代对外贸易的奇葩之处在于,它把所有海外的商团都当作外交使团而不是贸易商人。它认为,外国人到中国来,唯一的原因就是仰慕中国的文化,所以才前来朝贡的。它不对海外船只征税,也不准海外船只自由贸易。它只允许外国人将货物献给皇帝,然后领取皇帝赏赐给他们数倍于货物价值的钱财。

这种做法看似高尚,实则愚蠢。因为这样一来,买卖做得越多,中央政府反而赔钱越多。而且,这种制度还有很多漏洞,让外国人钻空子牟利。

明代的对外贸易:一场亏本的买卖

首先,这种制度没有考虑到商品的市场价值和供需关系。它只是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来赏赐外国人,而不管他们带来的货物是否稀缺或者有用。比如说,明代最欢迎东南亚地区带来的奢侈品,如玳瑁、象牙、犀角、乳香等物品。这些物品在中国很难得到,所以价格很高。但是,在东南亚地区却很常见,所以价格很低。如果按照市场规律来交易,中国应该用更多的钱或者更多的商品来换取这些奢侈品。但是,在明代朝贡制度下,中国却用更少的钱或者更少的商品来换取这些奢侈品。这就相当于白白送给了东南亚人一笔巨大的利润。

其次,这种制度没有限制朝贡国家和朝贡次数。只要有一个国家愿意向中国朝贡,就可以获得皇帝赏赐。而且朝贡次数越多越好。这就导致了一些国家为了获取更多的赏赐,不断地派出朝贡团,甚至冒充其他国家的朝贡团。比如说,日本人就善于利用这一点。他们不仅以自己的名义朝贡,还以琉球、朝鲜、安南等国家的名义朝贡。他们甚至还夹带大量走私品,一份贡品之外,会有十倍的走私品藏在船中。而贡品的价格也被虚报,他们希望获得高额的赏赐。

再次,这种制度没有保护本国商人的利益。它不仅禁止本国商人与外国商人进行自由贸易,还禁止本国商人前往海外。这就剥夺了本国商人的发展机会,也削弱了本国的经济实力。而且,这种制度还造成了本国商品的供不应求,导致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比如说,明代最缺乏的就是银子。由于明代实行纸币制度,但又没有有效地控制纸币发行量,导致纸币严重贬值。而银子却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又是很多商品的交易媒介。所以银子在明代非常紧俏,价格也很高。但是,在明代朝贡制度下,中国却用大量的银子来赏赐外国人,相当于白白送给了外国人一笔巨大的财富。

明代对外贸易给中国带来的损失和麻烦

明代对外贸易的制度和漏洞不仅让中国损失了大量的钱财和商品,还给中国带来了无数的麻烦和危机。

首先,明代对外贸易引发了日本人和瓦剌人的侵略和海盗活动。由于正常的贸易被中央政府的粗暴规定打断,日本人随即对中国的沿海地区展开了贸易和海盗攻势,中国进入了倭寇频发的时期。倭寇不仅掠夺了沿海地区的财物和人口,还威胁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权威。在西北方向,则是瓦剌人。由于瓦剌人利用朝贡制度来获取更多的赏赐,并逐渐发展成一种类似于勒索的形式。当明政府想要减少赏赐时,瓦剌人就发动战争来威胁明政府。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亲征瓦剌人失败被俘虏,二十万明军被歼灭。

明代的对外贸易:一场亏本的买卖

其次,明代对外贸易导致了中国与海外世界隔绝和落后。由于对外贸易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麻烦和损失,明政府采取了更加极端的措施:闭关锁国。它禁止人民下海贸易,并断绝除进贡之外的其他贸易形式。这样一来,中国就与海外世界隔绝了联系,失去了很多发展机遇和文化交流。当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和探索,中国却与世界失去了联系。中国的科技、文化、思想、制度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了。当欧洲人用火炮和航海技术来到中国的门口时,中国人却只能用弓箭和木船来抵抗。这就是明代对外贸易给中国带来的悲哀。

明代对外贸易的原因和后果

明代对外贸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它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呢?

明代对外贸易的原因,主要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思想和制度。朱元璋出身农民,对于经济、金融、商业均一窍不通。他建立的制度渗透在整个王朝的血液之中,形成了许多啼笑皆非的现象。

朱元璋强调农业,轻视商业。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商业是国家的寄生虫。他认为,商人是一群贪婪、奸诈、无耻的人,他们只会剥削农民和国家,而不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他认为,商业是一种邪恶的活动,它会破坏社会的道德和秩序,引起物价波动和通货膨胀。他认为,商业是一种危险的活动,它会让国家暴露于外敌的侵略和内乱的风险。

朱元璋自大、无知、狭隘、保守、闭塞、落后。他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的国家,其他国家都是蛮夷之邦。他认为,中国的文化是天下第一的文化,其他国家都是野蛮之地。他认为,中国不需要从其他国家学习任何东西,其他国家都应该向中国学习和效仿。他认为,中国不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任何交流和合作,其他国家都应该向中国臣服和进贡。

明代的对外贸易:一场亏本的买卖

朱元璋建立了一个封闭、僵化、专制、腐败的政治体制。他设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户籍制度,限制人民的流动和自由。他设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密探网路,控制人民的言行和思想。他设立了残酷的刑法和法律,惩罚人民的反抗和异议。他设立了奢侈的宫廷和仪式,享受人民的血汗和财富。

这些思想和制度影响了明代所有皇帝和官员对于对外贸易的态度和政策。他们不仅不鼓励贸易,反而限制贸易。他们不仅不从贸易中获利,反而从贸易中亏损。他们不仅不保护本国商人,反而压迫本国商人。他们不仅不与海外世界交流,反而与海外世界隔绝。

明代对外贸易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呢?首先是经济的衰落。由于对外贸易的减少,中国失去了很多市场和资源,导致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都受到影响。由于对外贸易的亏损,中国失去了很多财富和商品,导致国家的财政和物价都出现问题。由于对外贸易的禁止,中国失去了很多机会和创新,导致国家的经济和技术都停滞不前。

其次是文化的闭塞。由于对外贸易的隔绝,中国失去了很多信息和知识,导致国内的思想和教育都受到限制。由于对外贸易的敌视,中国失去了很多友好和合作,导致国内的民族和宗教都受到冲突。由于对外贸易的自满,中国失去了很多进步和改革,导致国内的文化和制度都落后于时代。

明代的对外贸易:一场亏本的买卖

最后是政治的动荡。由于对外贸易的麻烦,中国遭受了很多侵略和战争,导致国家的安全和领土都受到威胁。由于对外贸易的损失,中国引发了很多不满和反抗,导致国家的统治和稳定都受到挑战。由于对外贸易的失败,中国暴露了很多弱点和危机,导致国家的信誉和地位都受到质疑。

总结与启示

明代对外贸易是一场亏本的买卖,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大、无知、狭隘、保守、闭塞、落后的朝代形象。它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不能再重蹈明代覆辙,我们要开放、包容、合作、创新,才能与世界同步发展。

我们要认识到,对外贸易不是一种恩赐或者勒索,而是一种互利或者竞争。我们要根据市场规律来进行贸易,而不是根据政府规定来进行贸易。我们要保护本国商人的利益,而不是压迫本国商人的利益。我们要与海外世界交流,而不是与海外世界隔绝。

我们要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点和经验,而不是妄自尊大或者自我否定。我们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制度,而不是轻视其他国家或者强加自己的意志。我们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友好和合作,而不是与其他国家进行敌视和冲突。

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科技、文化、思想、制度,而不是停滞不前或者倒退落后。我们要创新自己的产品、服务、模式、理念,而不是模仿他人或者墨守成规。我们要为自己的经济、社会、环境、未来负责,而不是为他人或者过去担忧。

#明朝那些事儿#

#讲好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