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大部分人沒必要活那麼長,未來把意識注入機器人實作永生

作者:一陣風在趕來的途中

在科技領域,一個前所未有的時刻或許正在悄然發生,這個時刻将決定着人類未來的走向。而這一切似乎源自一次采訪,地點是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座工廠,時間是2023年3月27日。這次采訪的主角,當然是那位備受矚目的人物,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

在這場采訪中,馬斯克提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想法:将人類的大腦複制到機器人上。這個概念似乎來自于科幻影視作品,其中意識可以被寄宿于機器,甚至與網絡融合。

馬斯克:大部分人沒必要活那麼長,未來把意識注入機器人實作永生

而馬斯克卻堅信,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而是一種可能性。他提到了特斯拉去年推出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并表示:“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将那些獨一無二的東西,比如性格、記憶下載下傳到機器人身體中,這将是一種不同的永生方式。”

然而,擎天柱并非僅僅是一個未來願景,它已經成為了現實。這個工業機器人身高約1.72米,重約56.7kg,面部是一個顯示屏,四肢看起來和人類一樣,但實際上使用了40個機電推杆以實作平衡性和靈活性。

馬斯克:大部分人沒必要活那麼長,未來把意識注入機器人實作永生

擎天柱運用了特斯拉的各項AI和晶片技術,包括Autopilot的攝像頭充當感覺系統,内置特斯拉自研晶片,以及多攝像頭視訊神經網絡等。

最初,擎天柱的主要任務是處理那些重複、枯燥或危險的工作,即人類不願意做的工作。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馬斯克賦予了它更多的日常定位,比如做家務,甚至跳舞。馬斯克認為,擎天柱還可以幫助緩解出生率下降所帶來的問題,因為在更遠的未來,人格意識可以被“下載下傳”或“存放”在擎天柱機器人上,實作一種不同的永生。

馬斯克:大部分人沒必要活那麼長,未來把意識注入機器人實作永生

然而,這一切引發了一個深刻的問題:如果機器人越來越深入地融入人類社會,是否會最終導緻人類被AI取代?馬斯克認為,至少不會是通過腦機接口來實作,因為目前的技術僅用于解決大腦或脊椎損傷等問題。

在采訪中,馬斯克還提到了谷歌工程總監Ray Kurzweil在他的著名著作《奇點迫近》中提出的概念——奇點時刻。這一概念預測,在2025年,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将超過人類大腦,人類的智能也将越來越非生物化。

馬斯克:大部分人沒必要活那麼長,未來把意識注入機器人實作永生

馬斯克認為,雖然未來的過渡可能不會嚴格按照這個時間線進行,但我們已經看到了技術的迅猛發展,例如我們的記憶存儲在手機和電腦中,可以在世界兩端進行免費視訊通話。

然而,除了科技領域,采訪還觸及了其他許多話題。馬斯克表達了對人類出生率下降、人工智能危機和宗教極端主義的擔憂。他認為,人類存活的時間過長可能會讓社會“陷入窒息”。

最後,當被問及他目前最緊迫的項目時,馬斯克毫不猶豫地回答:“全自動駕駛”。

馬斯克:大部分人沒必要活那麼長,未來把意識注入機器人實作永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