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今天太陽的表現給我這樣的感覺: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在熱浪的襲擊下,小編意識到,除了冰箱能救我的命外,隻有一杯“冰涼的快樂水”才能讓我滿血複活。但當我喝着冰鎮飲料的同時,我也思考了一個問題:

在冰箱發明之前,人類是如何冷藏食物的?你總不能在夏天嘗嘗冷飲吧?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事實上,人類對制冷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如果要分類型的話,古人的冰箱智慧可視為天然冰箱時代。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圖檔由 LSGScience 提供)

“冰窖”儲存是最早的自然“制冷”方式之一,即在冬天儲存冰塊,放入冰洞中供夏天再次享用。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這種冷卻技術原始簡單,但非常有效。幾千年前直到 19 世紀人們就開始使用它。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冰為了融化,需要吸收熱量,是以制作冰淇淋時,必須内部冷卻,外部密封。冰罐一般類似于半地下室,部分位于地下,位于河流、淡水湖等天然冰源附近,便于提取和儲存。

同時,人們會在冰上覆寫灰塵,灰塵具有很高的導熱性,可以認為是冰的标準層。如果處理得當,這将使冰保持幾個月,并持續到明年冬天。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許多古代文明都會使用這種方法來儲存冰。中國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在公元前1000年就做到了。據記載,“第二天冰切洗,第三天收冰”。 《靈隐》片段。

宋代還專門設立了儲冰井。冰淇淋美食的種類也很多,比如将糖、水果、果汁與冰淇淋混合在一起。元代,人們添加了水果和牛奶。

冰屋留下的曆史痕迹也可以在一些街道名稱和地點中看到: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需要說明的是,在中國,儲冰裝置非常特殊,比如“冰杯”,通常也被稱為老式冰箱: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戰國青銅冰鏡)

其外觀簡潔大方,内部結構巧妙。有趣的是,人們可以在銅碗裡放入冰塊,這樣酒窖裡的酒就會更冷,變成冰飲消暑;

但如果冬天來了,也可以把水加熱,酒就會變成溫酒來溫暖身體……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這不僅是智慧,更是藝術。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羅馬人和猶太人也喜歡制作冰鎮飲料。羅馬人從山上取雪,将其儲存在坑中,并用這樣的過濾裝置覆寫。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然而,在埃及等空氣幹燥的地區,人們會選擇另一種降溫方式,即“蒸發降溫法”。我們知道蒸發可以吸熱,具有冷卻功能,這種實體現象在很久之前就被人類所發現,并且運用到了制冷的用途中。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地上的水在蒸發)

在炎熱的氣候下,食物保鮮的時間并不會很長,一些瓜果蔬菜很難撐過一個禮拜。于是人會利用該類技術為自己的食物制作保鮮工具,一般它被稱為zeer。

這是由兩個陶罐組成的「冰」箱,也有人戲稱其為罐中罐冰箱。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zeer用起來很簡單,小罐套入大罐,兩者之間的間隙會被裝滿沙子。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接着就是給沙子加水,讓其保持濕潤。

此時外部罐一般會有多個孔,友善出氣,内部罐一般會用一些當地材料制作防水設施,整個裝置會被放在通風幹燥的地方。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最後将蔬菜、水果等一些無法腌制的食品放在内部罐中,用濕布覆寫,就進入了冷藏模式。

在高溫下,沙子中的水分會逐漸蒸發,同時在吸熱過程中,會導緻溫度下降,延長内部食物的存儲時間。據了解,除非氣候極端,食材大概可以在其中保鮮20天左右。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說起來,「蒸發冷卻法」在19世紀90年代早期依然可以起到救命作用,在澳洲淘金的探險家發明的Coolgardiesafe簡易冰箱,基本也采用的這個原理。而這次發明也讓食物腐爛得以延遲,增加了探險者的生存幾率。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不過随着曆史的進展,夏天的冰塊不再是屬于富人貴族獨占的奢侈品,也正是到了19世紀,天然制冷時代已經到達了頂峰,人們開始有商業意識的大規模的采集冰塊,進行售賣。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1825年,冰塊商人NathanielWyeth發明了馬拉式的切冰機,讓切割冰塊變得更為效率。商人們甚至把冰裝在船上作為壓艙物,冰上覆寫着木屑,從歐洲、北美送到了亞洲。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而在19世紀30年代,家用木質冰箱已經出現了,其實和冰鑒很像,不過比較簡易,更為親民。它們的結構有一部分加了保溫措施,另外還設計了滴水盤收集融化的水,而且每天都要清空一次。

此時冰的需求量再度上升,據了解,從1843年到1856年,波士頓的消費量從6000噸躍升至85000噸。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不過,天然制冷時代最終沒有再進一步,而是在20世紀走向落幕,随之而來的是人工機械制冷的崛起。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自1840年代蘇格蘭科學家威廉·卡倫首次為人類發現機械制冷以來,發明家們一直受到研發失敗、商業競争、交通和環境破壞的困擾,最終冰箱變成了日常生活必需品。 。

“冰箱”的運作不再是一個需要冰塊、取決于天氣的大盒子或大房子。人們利用科學不僅提供了冰箱來儲存資訊和冷藏,還可以“當機”冰塊。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簡而言之,得益于科技,我們打開冰箱就可以享用我們最喜歡的冷飲。

另外,希望技術能夠更先進。畢竟已經是2019年了。他們都是成熟的冰箱了,應該慢慢學會自己種植冰淇淋、可樂和西瓜……

夏天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喝冷飲的?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僅供交流學習之用)

參考:

資料來源:瘋狂藥丸科學

創作者: 湯姆少校

最近最受歡迎的 10 個文章

↓點選标題即可檢視↓

1.首屆黑洞PS錦标賽來襲!中國科學家對這幅“非常模糊”的圖景有何貢獻?2. 實體學四大神獸中,除了“薛定谔的貓”還有誰?

3. 金礦地下多深才會受到擺錘實驗的影響? |149号

4、為什麼用棍子敲打衣服就能洗幹淨? |150号

5、為了平息你的憤怒,我們給煩人的柳絮“以暴制暴”。

6.掃雷還有哪些技巧?科學家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玩遊戲

7. 在我們國家,沒有地圖可以告訴你你在哪裡。

8、如何知道在顧客魚口中提供服務的小清潔蝦和清潔魚不是被吃掉的?

9.你認為隻有土撥鼠才會嚎叫嗎?事實上,它可能會罵你。

10.你知道我們為了測試博爾特的速度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