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繁榮快車行大道 同心攜手向未來——中歐班列十年回眸

作者:海峽網絡

.

繁榮快車行大道 同心攜手向未來——中歐班列十年回眸

西安國際港站。聲聲汽笛,不時劃破天空的甯靜。平均每1小時40分,一列中歐班列長安号便從這裡駛出。

10年間,馳騁歐亞大陸的這條鋼鐵巨龍,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這是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的繁榮列車:中歐班列長安号年開行量從46列到超過4600列,從單一線路到國際幹線達到17條。從青島到霍爾果斯,從阿拉山口岸到西南的磨憨,到處都是繁忙的景象。

這是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台的希望列車:以穩定、高效的物流服務支撐起國際産業鍊供應鍊“大動脈”。一批國家得以搭乘中國發展快車,獲得更好融入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機會。

這是增進各國人民福祉的幸福列車:班列促進了沿線國家經濟文化交流日益繁密,深刻改寫了國家間交往的深度和廣度,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标志性品牌

從零部件到裝箱下線,最快用時僅20秒;再搭乘中歐班列長安号運往德國隻需10餘天……

繁榮快車行大道 同心攜手向未來——中歐班列十年回眸

2014年8月1日,2014年第100列中歐班列在鄭州圃田集裝箱中心站準備出發,前往德國漢堡。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落戶西安國際港務區才兩年,陝西康佳智能家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钊感觸良多:“去年我們發送了9個專列,與海運相比,中歐班列綜合成本低,運輸時效快,拉近了企業和海外市場的距離。”

繁榮快車行大道 同心攜手向未來——中歐班列十年回眸

2023年7月20日,勞工在位于西安國際港務區的陝西康佳智能家電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走進中歐班列長安号的始發地西安國際港站,集裝箱整齊碼放,列車頻繁進出。更遠處,由中歐班列衍生出的臨港産業片區内塔吊林立。

開行于2013年11月的中歐班列長安号,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全國最先開行的中歐班列。10年間,其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核心名額穩步提升。

繁榮快車行大道 同心攜手向未來——中歐班列十年回眸

2013年11月28日,首趟由西安發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長安号國際貨運列車等待出發。新華社記者 劉潇 攝

中國鐵路西安局中歐班列營運主管工程師齊超說,中歐班列長安号已開通西安至亞歐國家的17條幹線通道,實作亞歐地區主要貨源地全覆寫,今年截至8月底已開行3477列。

昔日小站,成長為國際化物流樞紐中心。目前西安國際港站面積達5600畝,擁有全國首個内陸自動化無人碼頭。

貿易通道之便,催生臨港經濟叢集加速崛起。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藝民說,圍繞中歐班列,17平方公裡的臨港先進制造業片區逐漸成型,彙芯通信、京虹顯示等40餘家先進制造業企業先後落戶。

貨運清單之變,折射出中國堅持經濟全球化的成效。

“長安号出口的貨物,從10年前以‘大長笨’的機械裝置為主,發展為以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高端産品為主。進口貨物品類則拓展到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紅酒等高附加值産品。”西安自貿港建設營運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說。

繁榮快車行大道 同心攜手向未來——中歐班列十年回眸

2023年4月23日,中歐班列長安号吉利汽車出口專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無人機照片)。共計165輛吉利汽車分55個集裝箱“乘坐”中歐班列前往俄羅斯莫斯科别雷拉斯特場站。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國鐵集團資料顯示,今年1至7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0176列、發送貨物110.4萬标箱,同比分别增長13%、27%,“鋼鐵駝隊”行穩緻遠。

“聚焦互聯互通,實作互利共赢,中歐班列保持穩定暢通運作,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盧山冰說。

中歐班列以穩定、高效的物流服務支撐着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大動脈”,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标志性品牌。

分享中國大市場的曆史機遇

高大的烘幹塔、裝備現代的壓榨工廠中的房間……在哈薩克斯坦北哈州,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投建的農産品加工物流園區,一派繁榮景象。

繁榮快車行大道 同心攜手向未來——中歐班列十年回眸

2022年9月2日,在哈薩克斯坦北哈薩克斯坦州,與愛菊集團合作的農場主在收割。新華社發(奧斯帕諾夫攝)

近3000公裡外,西安愛菊糧油倉庫,産自哈薩克斯坦的面粉和食用油正在裝車準備銷往全國各地。

一列列中歐班列,讓絲綢之路上兩個重要節點的聯系愈發緊密。

2015年,這家企業嘗試“走出去”曾屢屢碰壁。“我們帶着1000份合同,跑了北哈州900戶農戶,最終簽約不到100戶。”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董事長賈合義說,當地農民對我們提供的種子不放心,更擔心種出來賣不出去。

繁榮快車行大道 同心攜手向未來——中歐班列十年回眸

這是2022年9月2日在哈薩克斯坦北哈薩克斯坦州拍攝的愛菊農産品物流加工園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奧斯帕諾夫攝)

與當地種植大戶合作經營試驗田,用産量和品質說話;預付訂金、以“訂單農業”確定銷路暢通……8年後,企業已與北哈州20多個農場主簽訂總計150萬畝土地的合作協定。

“中歐班列讓農産品有了銷路,我們還計劃增加油料作物的種植面積。”北哈州農場主努爾蘭·拉希姆紮諾夫說。

中歐班列途經之地,更多“希望之種”拔節生長。陝汽重卡車輛遠銷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在西安建設的“哈薩克斯坦碼頭”項目正加緊施工……哈薩克斯坦駐西安總領事卡拉巴耶夫·佐齊漢說,中歐班列為哈薩克斯坦打開了“出海口”。

不隻有長安号。資料顯示,大陸境内已鋪畫時速120公裡的中歐班列運作線86條,聯通境内112個城市,通達歐洲25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0個城市,以及沿線11個亞洲國家和地區超過100個城市。

繁榮快車行大道 同心攜手向未來——中歐班列十年回眸

2023年3月23日,X8489次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開往俄羅斯謝利亞季諾。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日益增加的中歐班列,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台,更多國家和地區得以分享互聯互通的紅利。

不久前參加2023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的烏茲别克斯坦客商阿森貝克對此深有體會:“交通的便利讓人員往來越來越頻繁,我很多朋友來中國做生意,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硬聯通”激發“心相通”

今年5月的中國—中亞峰會結束後,六國元首共同種下的六棵石榴樹,枝葉愈加繁茂。源自西域的石榴種子,已在長安城繁衍千年,成為象征團結美滿的吉祥之物。

今年以來,一本記錄了中國科研人員在海外播撒“中國種子”的書籍《中國種子:我在哈薩克斯坦種小麥》,打動了不少讀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員張正茂說,一批中國的小麥新品種已在哈薩克斯坦多地推廣,比當地品種畝産增收最高達60.51%。

如今,搭乘中歐班列,陝西的茶葉、青海的枸杞、雲南的咖啡豆等相繼進入歐洲人的家庭;土耳其的手工地毯、德國的廚具、法國的紅酒等,可以快速到達中國消費者手中。

繁榮快車行大道 同心攜手向未來——中歐班列十年回眸

長安号中歐班列在西安新築車站内裝卸集裝箱(2019年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近年來,大陸陸海内外關聯、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持續優化。今年上半年,大陸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貨物貿易額6.89萬億元,同比增長9.8%……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馬莉莉說,中歐班列探索出一條凝聚共識、合作共赢、充滿活力的發展之路,深刻改寫了國家間交往的廣度和深度,以“硬聯通”激發“心相通”,為加快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貢獻。

今年3月7日,駛向哈薩克斯坦北哈州的文化班列在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發車。這趟“友誼班列”攜帶的皮影、手工剪紙等非遺作品,在北哈州受到當地群衆的歡迎。

中國—中亞峰會閉幕後不久,在唐長安城西市遺址上修建的大唐西市博物館,收到了一件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珍貴禮物。這件金銀色羊拐角造型的禮物,寄托美好祝福、寓意友誼長存。

大唐西市博物館館長王彬說,近年來大唐西市博物館先後與18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24家博物館建立友好館關系。2015年,大唐西市博物館《陝西皮影展》走進哈薩克斯坦;2018年,哈薩克斯坦中央國家博物館在大唐西市博物館展出的國寶級文物“金人”一度頗為火爆。

多元合作還在不斷延展:今年4月,首屆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聯盟大會在西安召開,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在陝西、福建兩省輪流舉辦的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漸成品牌,電影成為傳承絲路精神、弘揚絲路文化的紐帶……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說,中歐班列開行以來,有力促進了國家間經貿合作和全球經濟發展,也帶動了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鋪就出一條條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如今,賈合義對這兩句話的感受越來越深:“剛去哈薩克斯坦時,當地百姓把‘你們’‘我們’分得很清楚。現在他們說‘咱們’,分别時,大家會久久擁抱。”

文字記者:沈虹冰、劉書雲、陳晨、張斌

視訊記者:邵瑞

海報設計:卓越

編輯:朱舜、鄒雨沁、劉蓮芬、邬金夫、程昊

統籌:黃小希、何雨欣

視訊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