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疏調雲講堂》第137期 張震中醫證候層次結構學說初步探析(二)

作者:雲嶺中醫疏調學派
《疏調雲講堂》第137期 張震中醫證候層次結構學說初步探析(二)

視訊加載中...

各位同道,各位專家,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張震國醫大師中醫證候層次結構學說初步探析。有不對之處,還請各位同道指正。今天我接着上期的内容往下講。

四、證候的表述形式

證候的形式取決于證候的内容,并在内容變化的基礎上跟随着變化。與不斷發展變化着的證候内容相比,其形式往往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1.運用證候形式表達具體的診斷概念時,要求醫者從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盡可能地概括其病性、病位、病因等主要内容,然後用相應的簡潔恰當的術語明白準确地表達出來。

2.日常用來表述證候概念的普遍形式,一般皆以陰陽、氣血、虛實、寒熱等為核心,再與髒腑、六淫、六經、衛氣營血、三焦、痰食等有關概念有機地結合而共同組成。

3.臨床習用的各種具體的證候名稱,多半屬于複合形式,其概括能力一般都比較強。

而作為一個比較規範的具體的證候名稱,至少應包括病性與病位等最基本的要素。日常所見的最簡單的證候形式,如肺燥、胃寒、肝郁等。也有較複雜的,如濕熱中阻、氣滞血瘀、脾失健運、肺燥脾濕、陰傷液涸、熱盛動風等。為了便于闡明各種常見證候的具體辨析與鑒别,張震國醫大師以較簡單的證候為目系統地進行叙述,使讀者能識簡而知繁,在深入認識簡單證候的基礎上觸類旁通,達到“雖臨繁證而心中自有平仄”的水準。

張震國醫大師提出,表述證候概念的文字形式可劃分為内在形式與外部形式兩種。所謂内在形式主要是指那些同特定的病理内容不可分割的部分,比如說氣血、寒熱、虛實、五髒、六腑、衛氣營血等;而外部形式則一般并不與内容發生直接聯系,其變化也不緻影響證候的病理内容。如表述證候時在一定範圍内的字數增減,或多級複合證中其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連接配接詞、頓号或逗号等,這些都屬于證候的外部形式,一般不影響證候内容之表達。對于中醫學術語的具體選擇和運用以及術語群的邏輯結構等,則屬于證候的内在形式。證候的内在形式能夠直接影響其内容的準确表達,是以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應有的考究。

《疏調雲講堂》第137期 張震中醫證候層次結構學說初步探析(二)

我們用一組臨床證候來做一些說明。例如“春溫入營,陰傷液涸,熱盛動風”這一多級複合證候。它所反映的内容是:春溫病邪作為病源因素進入到了營分,那麼春溫是病因,入營是它的病程階段;春溫入營之後會産生一個定向的病理變化,那就是會耗傷陰血,即陰傷液涸;耗傷陰血以後就會發生一些繼發性的變化,這裡我們假定了患者繼發了熱盛動風。是以這組臨床證候的病變特點和演化發展的軌迹是:春溫病邪入侵人體後向縱深發展→化熱→傷津→邪熱熾盛→生風(或引動内風),我們也可以把它簡要的概括為“溫邪入營,熱盛動風”。

同時,我們在證候的表述形式上還須注意介于内在形式與外部形式之間的問題。比如同一個病機内容的證候出現多種表述形式,如“脾氣虛證”有時又被寫成“脾氣不足”、“中氣匮乏”、“中宮虛羸”、“脾不健運”、“脾運失健”、“中州不運”、“脾運遲滞”等大同小異的文字表達形式。反之,同一種表述形式又可代表一個以上的病理内容,如“心腎兩虛”屬籠統的表述形式,既可能是“心腎陰虛”,也可能是“心腎陽虛”,或兩者俱虛,或一為陰虛另為陽虛,或一屬氣虛一為陰虛或陽虛等,難予盡述。是以證候名稱應該力求具體而确切,忌用籠統含混之詞,或使用外延太寬的名詞術語。

在表述每一個具體證候時,還應防止外部形式的無原則膨脹,力求文字的簡潔扼要、精練确切。用詞一般以四到八字為宜,否則易使人感到煩瑣。其内在形式要做到結構嚴謹、術語得當、表述确切、符合邏輯,不可含糊其辭而使證候概念處于模棱兩可之間。隻有這樣,才能展現中醫證候診斷概念表述的最佳形式。

五、證候的結構與層次

張震國醫大師認識到,中醫現行的八綱辨證、髒腑辨證、病因與氣血津液辨證、傷寒六經辨證、溫病衛氣營血及三焦辨證等各種辨證并列的分類方法,具有相對獨立的理論與實踐體系,難以集中反映證候自身的共性特點和互相間的内在聯系,不易完整了解和全面認識與運用。比如六經辨證與衛氣營血辨證,它們各是各的辨證體系,它們互相之間的内在聯系基本上沒有。為此,他潛心研究、認真實踐、不斷探索、 深入思考,發現中醫“證”本身存在着自然的層次與結構。

張震國醫大師發現,客觀事物的形成一般都循着有秩序、分層次的自然結構法則,中醫學的證候也有其自身的結構和層次。如表證與裡證, 衛分證與氣分證,營分證與血分證以及傷寒的六經證候等,它們處于連續層次中的各種證候之間,不僅具有相鄰的關系,而且還有相繼的關系。

張震國醫大師發現,各證型除了自身所固有的特點外,還遵循着共同的構架規律。即中醫學的證候既有其核心,也有其基本(或基礎)的部分和定位标志,以及由這些成分共同組成的由簡到繁的各種具體證候。

《疏調雲講堂》第137期 張震中醫證候層次結構學說初步探析(二)

核心證候:一般來說,如虛、實、寒、熱、氣、血、陰、陽等病機與症狀,即證候的核心,可稱為核心證候。

基礎證候:一般是一些核心證候要素互相組合起來的,如陰虛、氣虛、血虛、陽虛、氣滞、氣逆、血瘀、濕熱、痰濁等,這些就是由核心證候的要素所構成的患者病症比較基礎的部分,可以稱為基礎證候(基本證候)。

病位證候:表示這個疾病的定位特征的,比如疾病是發生在五髒還是六腑,在衛氣營血的哪一個階段,或者是在六經的哪一條經。那麼發生在心、肝、脾、肺、腎、衛、氣、營、血等的病機與症狀,即證候的定位标志和階段标志,可視為病位證候。

具體證候:由核心證候、基礎證候再加上病位證候構成,是我們醫者用來表述患者的證候或者其病機的最終的表述方式。

基礎證候實際上也就是用來劃分證候門類的一些最基本的中醫診斷學概念單元。基本證候和病變部位相結合成就成為具體的證候概念,如腎陰虛、肺氣虛、肝氣郁滞、膀胱濕熱、熱入營血、熱結陽明、脾腎陽虛等。具體證候也就是中醫日常工作中用來表述疾病診斷概念的、比較規範化的證候名稱。具體證候,特别是具體的複合證候,其目的在于較全面而有重點地反映不同患者現實的病機特點,盡可能地揭示疾病的原因,表明病況、确定病性、标出病位等,為治療提供依據并指出方向。是以,對于各種具體證候,尤其是多級複合證,其組織結構應主次分明、嚴謹有序。通常宜将主證排列于首,次要證或兼夾證居後,這樣才便于議法論治、選方用藥。如“濕熱阻中,氣滞血瘀”這一證候,濕熱當是主證;阻中标出病位,表明濕熱之邪阻滞于中焦脾胃;氣滞血瘀則是并發證或繼發證,故列于後。

綜上所述,中醫學的證候,從總的方面看顯然存在着三個大的層次,即核心證候、基礎證候、具體證候,或可視為一級、二級、三級結構層次,也稱為證候的靜态結構。而具體證候的形成又有賴于病位指征的補充。這樣的層次結構更接近于自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來八綱證候、六淫證候、六經證候、氣血證候、髒腑證候、氣血津液證候、衛氣營血及三焦證候互相并列的狀态,使中醫證候的層次更加分明、令其結構略趨于立體化,有利于進一步去探求更加接近于自然的最優化的層次結構模式。

如此,即可從總體上反映出各種辨證方法的本質特征與内在聯系,由根本上增強中醫證候概念本身的相對穩定性,促進各種具體證候命名的規範化和診斷依據的标準化。掌握了張震國醫大師中醫證候結構層次學說的理論,盡管在臨床證候上頭緒紛繁、千姿百态,而對于肩負辨證論治任務的醫生說來,其複雜程度不但不會增加反而更能扼住要領、以簡馭繁。

在臨床上,一個患者某一階段的證候不會是單一的證候,也不會是靜止的證候,常常是原發證候、繼發證候;主要證候、次要證候;顯性證候、隐性證候;現實證候、體質證候等複雜證候的複合體,張震國醫大師把它稱為證候的動态結構。即原發證候、繼發證候、夾雜證候構成了證候的動态變化。

《疏調雲講堂》第137期 張震中醫證候層次結構學說初步探析(二)

這是張震老師做出的一個示意圖。上面我講到的原發證候、繼發證候、夾雜證候是一個動态結構。之前我們講到的核心證候、基礎證候、具體證候是證候的靜态結構。靜态結構和動态結構就構成了張震國醫大師在辨證論治上提出的“兩态三三構型規律”。“兩态三三構型規律”是一種新的發現,是辨證的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