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57年4月伊始,贛南太平軍以甯都為後援基地,是為清軍防堵重點

作者:優雅弗朗西斯3q7g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

前言

1857年4月伊始,贛南太平軍以甯都為後援基地,西進贛州府境,雩都、興國首當其沖,是為清軍防堵重點。6月,石鎮吉在汀州潰敗,率部轉進贛境活動,引起了新的振蕩。而粵贛邊境一直是兩省天地會活躍地區,天地會軍流動出沒,使贛南邊界間或出現小的戰事。

石鎮吉與甯都太平軍聯合,激活贛南戰事

天地會蕭元偉攻克定南廳城後,代理廳事姚世恩督兵勇攻奪,3月13日陷城。25日,姚世恩追擊掃蕩,蕭元偉動員萬餘人在天花寺伏擊兵勇,擊斃姚世恩。知府楊豫成再令龍南團練速援。5月20日,蕭元偉由天花寺撤軍轉進廣東境。6月2日,太平軍2000餘人進至定南賓岡村,又被馬修良擊走。5月9日,甯都太平軍3000餘人進軍興國,攻撲高嶺隘口,被清軍擊退。夜間,将士複攻,又未破隘,遂分向牛扼嶺、老圩前進。清軍追至,太平軍撤走。

1857年4月伊始,贛南太平軍以甯都為後援基地,是為清軍防堵重點

20日,将士集結大壩,又遭清軍進攻。下旬,太平軍轉進落坳等隘,設伏殲滅團練20餘名,旋被進援團練擊潰。雩都署知縣潘毓瑞率兵壯企圖進犯甯都,4月4日,在群石鋪擊敗太平軍。13日,信豐太平軍乘清軍專注甯都,分數千将士進至雩都牛嶺,分取小溪、黎村等處,隔貢水威脅縣城。24日,太平軍抵達固院,潘毓瑞急忙回兵抵禦,兩軍相持。

壽山遣潮勇千餘名入援,興國清軍也分兵助戰。5月15日、16日,清軍進犯,團練策應,太平軍撤往甯都。6月,甯都太平軍屢次進擾雩都邊界,使潘毓瑞緊張不安,不時在各處防堵。長甯、安遠、會昌等縣與福建毗連,太平軍入閩前,主要受本省太平軍或天地會勢力的波及。4月30日,信豐太平軍數千人進至安遠縣塘村、仁風,被團練擊退。5月19日,瑞金太平軍圍攻會昌縣城,持續三日未克。

1857年4月伊始,贛南太平軍以甯都為後援基地,是為清軍防堵重點

23日,福建汀州太平軍亦兵臨會昌,與團練相持兩日,不克退走。6月10日,石鎮吉部一支太平軍由武平返贛,經由長甯羊角營,進至安遠邊境,屢為團練截擊。13日,由水東、麻州兩路入會昌境,又沿途與團練接仗,轉進瑞金而去。(85)可見,贛州不是雙方争奪重心,是以沒有發生大的戰事。清軍唯注意府城的安全,其他州縣“饷缺兵單”,皆依賴團練支撐。太平軍在贛南側重于吉安,無暇顧及贛州,緻使天地會軍迅速被清軍擊潰,贛州戰場漸趨平靜,清朝統治在一陣風雨後暫獲安甯。

石達開出走與江西戰局

6月2日,石達開出走。鹹豐帝接到奏報後,立即判斷:“江西瑞臨等府皆系石逆攻陷,現在尚有賊兵踞守,則其竄往江西乃意中事。”即旨饬福興、耆齡,“乘其人心渙散之際,設法散其黨輿,使該逆勢成孤立,迅就殲擒,江西各賊自必聞風瓦解”。福興遠沒有鹹豐帝這樣樂觀,而是憂心忡忡地疏告:石逆與洪逆内讧後,踞守安慶,誘緻金陵舊黨,另樹一幟。該逆在賊首中最稱狡桀。江省之臨、瑞、撫、建諸郡縣,皆系該逆率夥黨相繼攻陷。

1857年4月伊始,贛南太平軍以甯都為後援基地,是為清軍防堵重點

今既近踞安慶,則江右吃重,較之皖南為尤甚。而本省兵力,全為臨、瑞、吉三城所困,未得分防廣饒。說穿了,他沒有力量抵擋石達開進軍江西,鹹豐帝上谕“迅就殲擒”石達開當然要落空。現在,瑞、臨、吉三城仍然處在湘軍圍困之中,如何擺脫這種态勢是石達開的一大難題。三城守軍由太平軍、廣東與江西天地會軍聯合組成,太平軍内部亦有派系與山頭的區分,石達開的分裂活動加劇了這種宗派傾向,無疑影響了軍心及指揮的集中統一。

太平軍的機動兵力主要集結于撫建、吉安南境、甯都、景德鎮。撫建是楊輔清、石鎮吉的福建撤出的将士,實力較強,但濫收較多,紀律松弛。吉安南境有韋志俊的部屬,但大多是天地會軍。景德鎮是韋志俊的基地,常常有将士出入經過,形似兵站。甯都是石鎮吉部屬及天地會軍。至于贛西三郡守軍皆為石達開部屬。

1857年4月伊始,贛南太平軍以甯都為後援基地,是為清軍防堵重點

可見,石達開在江西的實力最強,其次是楊輔清,石、楊都對洪秀全懷有怨恨,石鎮吉與楊輔清經常聯合作戰,這兩支大軍有合作的曆史與基礎。而今,洪秀全自顧不暇,無力也無權過問江西軍事。石達開既已分裂,必然把江西視為禁脔,在安慶繼續過問贛省軍事,但非翼殿部屬則未必服從。

石達開把江西作為未來活動的戰略基地,斷不欲輕易放棄,“謹守江西”的戰略方針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但對非翼殿将士卻失去了限制力,江西太平軍内部的離心傾向使清軍有可乘之機,抓緊調整戰略部署,赢得若幹戰略勝利。駱秉章首先看出江西清軍戰略上的薄弱環節。他說:該省西路之瑞臨吉三郡、北路之九江一郡,皆有重兵攻圍,而由東路饒廣,達南路之撫建,無重兵控扼。

1857年4月伊始,贛南太平軍以甯都為後援基地,是為清軍防堵重點

以故金陵、安慶各股援賊得以來往自如,援江西各郡,兼犯福建各郡,絡繹飙忽,裹脅日多。官軍之圍瑞臨吉者,逼城而營,時防城賊之出,複虞援賊之來,合則分途策應為難,分則老營單薄可慮。勢非别簡一軍作為遊兵,相機雕剿,不能制賊援而斷勾結。為此,他将王錱所部3000名精銳湘軍從臨江撤出,組成機動打擊力量,“不必專注一隅,唯偵悍賊大股所在,卷甲趨之”(89)。這支機動部隊已經在吉安水東一戰中初見成效。王錱一軍對機動馳援的太平軍構成了極大威脅,加劇了戰局的惡化。

賴裕新突圍,瑞州失守

賴裕新在瑞州久處困境,決意率部突圍,儲存實力,以迎石達開入贛,開創新的戰局。但湘軍防範嚴密,已将長濠被雨沖刷之處加以修浚,“開挖寬深,實力防守”。南岸濠長16裡,北岸濠長20餘裡,各營分段駐守。同時動員附近各縣營的兵勇鄉團,在第二線設防,備戰截擊。賴裕新在7月初開始試探偵察,2日,以數百人出擊北岸湘軍,旋遣三隊由金川門進攻南岸,皆被湘軍堵回。9日黎明,太平軍由東門出擊,遭吳坤修堵擊。

1857年4月伊始,贛南太平軍以甯都為後援基地,是為清軍防堵重點

另支太平軍“各執鍬鋤,冀圖毀濠竄越”。普承堯派隊增援,太平軍收兵回城。16日,太平軍出南城進攻飛躍亭清營。17日,賴裕新令将士“由西、北、得勝三門傾巢而出,精壯在前,老弱婦孺在後”,進逼湘軍濠牆,但未獲成功。18日五更,太平軍複出沖擊。(90)兩旬的試探表明,湘軍防線堅實,警覺性頗高,賴裕新很難捕捉突圍戰機,隻得等待。湘軍屢次堵截得逞,氣焰兇頑起來,遂轉入進攻。8月4日,湘軍各營皆出,“四面圍攻,直抵城濠”。

賴裕新督軍“負固死守,炮石齊下”,擊退湘軍。又遣千餘人出大東門追擊,陣斃把總黃雲,湘軍死傷20餘名。5日至8日,湘軍“連日環攻,不稍休息”(91),企圖使太平軍連續作戰,緊張疲憊,無暇突圍。豈知賴裕新洞察湘軍以攻為堵的伎倆,決定因勢乘便,出敵意外地組織突圍。就在8月8日白天擊退湘軍攻城後,即于“初更時分,風雨交作”的夜間,率軍撤出。當時,将軍陳光沒有跟随賴裕新出走,仍然留城堅守。

1857年4月伊始,贛南太平軍以甯都為後援基地,是為清軍防堵重點

賴裕新以幾隊将士牽制湘軍,數路進攻,吸引了湘軍力量。同時,遣突擊隊疾馳龍岸橋,“用棉絮、草把填滿濠溝,大股沖擊”。牽制将士旋即一分為二:一股回城,歸入陳光守城;一股三四千人,繞過斷水橋,沖出敵圍,向西北疾馳。湘軍手忙腳亂,既要包圍府城,又要追擊太平軍主力,還要追堵西北偏師。

普承堯撥兵勇,“不分雨夜,先後跟追,”劉騰鶴赴灰埠等處堵截,吳坤修分兵馳駐分宜,以扼袁州。賴裕新進抵奉新、新昌邊界,因團練布防,“折向西南”。9日,轉進高安村前,分兩隊轉進。一隊七八百人為偏師,“由間道晝夜狂奔”。11日,偏師南進至新喻縣羅坊,擊斃巡檢沈慶安。12日,轉進峽江仁利圩。劉長佑已分兵駐守,康國器水師駛至,控扼贛江水面,劣紳劉金碧糾集團練2萬餘人助戰。太平軍渡江,遭到水陸攻擊,頗有損折。

1857年4月伊始,贛南太平軍以甯都為後援基地,是為清軍防堵重點

賴裕新親率主力3000人,于8月10日抵達上高泗溪,“因連日大雨,河水驟漲,未能渡越”。湘軍追至,賴裕新沿錦江西進,11日,直抵上高,擊敗團練抵禦,攻入城垣。湘軍追至,進城巷戰,嚴守和被俘殺害。太平軍由南門撤出,賴裕新被火彈燒傷,奪船渡江,但損失慘重,湘軍亦傷亡150餘名。賴裕新南進新喻田南圩,複遭湘軍、團練追堵,轉進水北圩。因蕭啟江追擊,又折轉水西;劉長佑亦馳至追殺,賴裕新率殘部疾馳吉安,欲會守将傅忠信等,再定行止。

參考資料:

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藏《清宮中朱批奏折》、《軍機處錄副奏折》,《革命運動·太平運動》,南京大學圖書館藏縮微膠卷

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編《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迄2001年已經出版26冊,其中第1—2冊,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年版;第3—26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朱學勤等纂《欽定剿平粵匪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