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奇葩”的日本神道教和天皇

作者:冷風吹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談到日本,中國人對其的感情相當複雜。一方面,他們深惡痛絕日本曆史上的侵略行為,另一方面,因為共屬于中華大文化圈,也抱有一些好感,這種情感糾結着。

有人或許會認為,日本在曆史上一直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畢竟,日本的佛教起源于中國,儒家思想也直接源自中國。此外,日本的街頭巷尾還充斥着許多漢字。是以,他們可能會認為日本人與中國人較為相近。然而,實際上,二者在思想和精神層面的差異遠遠大于相似之處,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最主要的宗教——神道教。

“奇葩”的日本神道教和天皇

20萬年前,人類就在日本列島上出現,當地文化在3萬年前就開始形成。然而,直到中國東漢光武帝劉秀授予倭奴國王國印的時候,日本才算真正結束了自己的石器時代。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在中國東漢軍隊已經開始使用鐵劍,鐵制農具已經普及的時候,日本才剛剛脫離石器時代呢?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貧困和封閉。

“奇葩”的日本神道教和天皇

首先是貧困。古代的日本原住民并不種植水稻,他們沒有農業來解決食物問題,隻能依賴捕魚、狩獵和采集。直到公元前500年左右,水稻種植技術才傳入日本,要麼通過中國大陸的海上交通,要麼通過北韓半島傳入。

其次,封閉的地理條件也對技術傳播和人口流動産生了重要影響。日本列島位于日本海,距離亞洲大陸較遠,離最近的北韓半島也有110英裡的距離。在古代,這種地理條件限制了技術傳播和人口流動,使得日本較晚才能獲得外來技術,如農業技術。同時,海島的地理條件也保護了日本免受外界侵略,使得日本文化相對自成一體,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神道教。

“奇葩”的日本神道教和天皇

外界對日本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古代中國就有許多關于"仙島"的傳說,實際指的就是日本。随着航海技術的進步,一些冒險家成功抵達了日本列島,他們不僅帶來了水稻,還帶來了建築、陶器、紡織等技術,這使得日本終于進入了農業文明時代。在這些"渡來人"的幫助下,盡管日本起步較晚,但一直在緩慢進步。

“奇葩”的日本神道教和天皇

日本的宗教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神道教一直是絕對的主流。即使在封建時代、明治維新以及二戰後,佛教和儒家思想都不得不因應日本神道教而發生變化。直到今天,神道教仍然是日本獨特且最受歡迎的宗教。

神道教是一種由日本遠古巫術演變而來的宗教,認為萬物皆有靈,樹木、石頭、水都有靈性。與中國的一些傳統觀念相似,但又有本質差別。日本人認為,人死後不會變成鬼,而是成為神,與中國的觀念大不相同。日本甚至有"800萬神"的說法,認為每個人都會變成神,可以保佑自己。

“奇葩”的日本神道教和天皇

在神道教中,神分為不同等級,最進階的是一些大神,如天照大神和月讀命。中層是山神和河神,而底層是普通人死後變成的神。這種體系在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中展現得非常深刻。

神道教的創世故事也反映了古代日本母系社會的影響。日本人相信,遠古時期日本列島并不存在,直到一對兄妹大神結為夫妻,逐漸生出了日本列島。這個傳說中的兄妹大神分别成為了太陽神和月亮神,其中太陽神成為了日本天皇的祖先。這個故事反映了日本長期的母系社會影響,對女性的崇拜在日本文化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奇葩”的日本神道教和天皇

日本的神道教分為大和神道和琉球神道。大和神道又分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

又分為13個不同的教派。而琉球神道則主要信仰着龍宮,這并非是中國人所熟知的東海龍宮,而是被視為大海的靈魂的宿舍。

在神道教中,天照大神有後代,其中最重要的後代就是天皇。神道教徒認為天皇是天照大神在人間的具體化身,是唯一的真神,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是以,天皇隻有名字沒有姓氏,因為隻有凡人才會有姓氏,而天皇作為至高無上的神,自然不需要姓氏。這一觀念在其他文化中顯得十分奇特,但在日本一直存在。

據說日本的天皇已經傳承了126代,盡管最早的14代天皇在考古學上難以證明是否真實存在,更多是一系列神話傳說。這些傳說包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王皇的建立了大和民族的故事。在封閉的日本列島内,神道教一直占據絕對的支配地位,盡管在幕府統治下被邊緣化了600多年,但在明治維新後,天皇重新獲得了最高權力。

當時的日本實行政教合一,導緻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道路,發動了侵華戰争和太平洋戰争,将日本全體國民卷入了無底深淵的戰争。二戰後,天皇被迫宣稱自己是人而非神,放棄了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不再掌握實際權力。

與日本古代神話中的兄妹大神夫妻一樣,作為人間神明的天皇家族也堅守着近親通婚的傳統,目的是保持天皇家族血統的"純潔"。這種傳統在中國自商周時期起就受到反對,同時也受到了中華文化圈其他國家的明确反對。然而,在日本,尤其是貴族社會,越是地位高的人越崇尚近親通婚,尤其是天皇一家,為了維護其神性的"純潔",他們不得不實行近親通婚。

裕仁天皇,即發動侵華戰争和太平洋戰争的天皇,就娶了自己的親表妹。他們生育了5個孩子,但由于孩子的先天健康問題,隻有2個女兒活了下來。這個家族的悲劇在于,其中一位女兒嫁給了父親的侄子,也就是堂兄弟,這導緻了她生下了15個孩子,但隻有4個存活下來。這對于這位女性來說是巨大的打擊,但無奈之下,日本皇室隻能忍受這一傳統,将其視為維護神聖血統的代價。

巫女是神道教的神職之一,傳說中巫女的起源與大神夫妻中的一個女神有關。這位女神站在木桶上跳舞,引來了衆神的歡呼,也讓姐姐天照大神走出了山洞,重新照亮了世界。這位女神的舞蹈後來演變成了巫女在祭祀活動中常常表演的神樂舞。

在日本的文化中,儒家思想曾經占據重要地位,但往往隻是表面上的學問。神道教一直是日本人心中最重要的宗教。儒家思想強調仁、義、禮、智、信,而神道教更加注重"誠",即對自己要真實誠實。這種思維方式要求人們忠誠于内心的需求,反映在古代日本人對生育的看法和對性的寬容态度上。

同樣,佛教在日本也經曆了"神道化"的過程。中國佛教強調轉世輪回修行成佛,且成佛的過程艱辛,要求很高。而在日本,成佛是可以"速成"的,前提是先死去。因為神道教認為人死後都會成為神,是以人死之後都能自動成佛,不分高低貴賤,絕對平等,而死後的神隻會行善。這種觀念導緻日本佛教在某種程度上"神道化",與神道教互相融合。

此外,日本佛教的僧侶也有與尼姑結婚、組建家庭的傳統,這在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是絕無僅有的。在過去,北韓的使臣曾對此表示驚訝,但日本官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