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丨煜捷史館
編輯丨煜捷史館
草魚是中國淡水養殖業的主力,占據着重要地位,廣泛分布于中國南北水域,已成為全球産量和消費量最大的魚類之一。
根據統計資料,年草魚産量達到了數萬噸,約占全國淡水魚類養殖産量的一部分,市場銷售額超過億元人民币。
中國每年生産的草魚數量約為數萬噸,同時草魚以其獨特的草食習性,将植物蛋白高效轉化為優質動物蛋白,被譽為“水中的牛羊。
微生态制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包括硝化細菌、光合細菌、枯草芽孢杆菌、放線菌、乳酸菌、酵母菌、鍊球菌以及微生物菌群等。
它們具備多項重要功能,如改良水質、降低養殖水體的氨态氮含量、抑制緻病菌的生長、提高動植物的抗病與免疫力,以及促進養殖對象的生長等。
水産養殖領域廣泛應用微生态制劑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尤其在改善水質和作為飼料添加劑方面表現出了良好的效果。
這一領域顯示出巨大的開發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為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援。
那麼,大家便跟着煜捷一起看看:在草魚的飼養過程中,其生長性能是如何受到微生态制劑影響的。
草魚的淡水養殖
草魚,俗稱有鱿、油鱿、草鱿、白鱿、草魚、草根東北、混子等,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草魚屬,與青魚、蟾魚、鳗魚并稱為大陸四大淡水魚。
草魚體略呈圓筒形,頭部稍平扁,尾部側扁,口一呈弧形,無須,上領略長于下領,體呈淺茶黃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帶灰黃,其他各鳍淺灰色。
栖息于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性活潑,遊泳迅速,常成群覓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在幹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生殖季節親魚有溯遊習性。
草魚肉質細嫩,骨刺較多,營養豐富,并且很适合切花刀制作菊花魚等造型萊,深受大衆喜愛,流行于大陸除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外的廣東至東北的平原地區。
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循環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草魚含有豐富的硒元素,經常食用有抗衰老、養顔的功效,
而且對惡性良性腫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對于身體瘦弱、食欲不振的人來說,草魚肉嫩而不膩,可以開胃、滋補。
草魚因其食性簡單,餌料來源廣泛,且生長迅速,産量高,常被作為池塘養殖和湖泊、水庫、河道的主要放養對象。
自人工催産、受精孵化技術成功後,魚苗、魚種來源容易,已成為大陸主要精養對象,草魚還因其能清除水體中及沿岸的草,而被漁民用于在外放養一、二年,以開荒除草。
草魚常與鮑、蟾混養在一起,投入青草飼養草魚,而遺留在水中的飼料和草魚排出的廢物,以培養浮遊生物,作為鮑、蟾的飼料。
随着水産養殖業養殖面積和生産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養殖産量的急劇增加和養殖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養殖生産本身對養殖水域環境産生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養殖水體常因池中殘餌、水生生物排洩物及屍體等的腐爛、分解,引起水質惡化,使水中營養元素等發生非正常變化并産生有害物質。
如氨氮、亞硝酸鹽等,生物耗氧量、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等水質名額易發生超标,引起魚、蝦等養殖對象發病,甚至死亡,嚴重阻礙了大陸水産養殖業的發展。
傳統淡水養殖過程中,經典理論認為“養魚先養水”,實際上就是要實作生态系統的平衡,以保證水中各種名額在養殖動物生存适宜範圍内。
以池塘養殖為例,在合理過程中,系統之外輸入的飼料、肥料和漁藥等,除了轉化成養殖産品或可輸出的非養殖産品輸出系統之外,還有相當多的物質和能量殘留在系統之中。
系統各生物鍊能否成功的利用和轉化這些物質與能量主要取決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水體穩定和自淨化能力,二是輸入殘留的物質和能量是否超出水體負荷。
那麼,益生菌在水質調節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
益生菌在養殖水質調節中的應用
微生态制劑的明确定義,即根據微生态學原理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菌制劑,有時還含有他們的代謝産物以及添加有益的生長促進因子。
這些微生态制劑具有維持動植物體以及人類及其内外環境的微生态平衡,或調整其微生态失調,提高他們的健康水準和保護環境的功能。
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産生多種能夠降解有機物的酶類,包括蛋白酶、澱粉酶、脂肪酶等,能夠直接利用水體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對抗病原菌的生長。
通過将兩種芽孢杆菌投加入養殖水體中,成功降低了氨氮和亞硝酸鹽氮的濃度,顯著改善了養殖水體的水質。
篩選出一株菌株,并将其命名為“蠟狀芽抱杆菌”,經過測試,在最優條件下,該菌株的氨氮去除率可高達士,通過利用枯草芽胞杆菌來淨化對蝦育苗廢水,去除率也達到。
在斑節對蝦養殖池中施用芽抱杆菌菌株後,研究發現對蝦成活率提高,池底沉積物中發光弧菌的比例降低,水中其他緻病菌的數量也降至最低程度。
研究者認為枯草芽胞杆菌能夠抑制斑節對蝦黑鰓病的病原菌哈氏弧菌的生長,長期使用可以顯著減少對蝦的緻死率。
需要指出的是,枯草芽抱杆菌是一種好氧的革蘭氏陽性菌,對人畜無毒無害。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國内外允許将其用作飼料添加劑。
枯草芽抱杆菌在水中增殖後,産生的胞外酶能夠分解養殖水體和底泥中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等有機質,進而降低養殖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并減少底泥的生成。
在這個分解過程中,有機物的一部分被轉化為細菌胞體物質,而大部分被用于細菌的生命活動,包括氨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等代謝産物從水中釋放到空氣中,進一步減少了水中的氨氮和硝基氮的濃度。
那麼在微生态制劑的影響下,草魚養殖又是如何呢?
草魚養殖水質受芽袍杆菌的影響
水體中的氨氮主要來源于水生動植物屍體、排洩物以及剩餘餌料的積累和腐爛,其中含氮有機化合物會被營腐生細菌分解成氨氮小分子無機物。
氨氮對水生動物的影響主要展現在侵襲粘膜,特别是魚鰓表皮和腸粘膜,其次影響神經系統,導緻水生動物的肝腎系統受損,引起體表和内髒的充血、肌肉增生以及出現惡性良性腫瘤,最終可能導緻肝昏迷和死亡。
即使是低濃度的氨氮,長期接觸也會對鰓組織造成損害,表現為鰓小片彎曲、粘連或融合現象。
是以,降低養殖水體中氨氮濃度對水産動物的生存和生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水體中添加的芽孢杆菌制劑需要一定時間的作用才能達到降低氨氮的效果,而且芽孢杆菌制劑在水體和飼料中同時添加時,其降低氨氮的效果更為顯著。
分離篩選出對氨氮具有較高降解能力的耐鹽芽孢杆菌菌株,在模拟淡水和海水條件下,氨氮初始濃度分别為幾和的情況下,後對氨氮降解率分别達到和。
這些試驗結果都表明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有效降低水體中的氨氮含量,證明了芽孢杆菌在養殖水體中參與了氮循環。
一方面,芽孢杆菌可能通過同化作用将氨氮轉化為自身營養物質,另一方面,可能通過其他途徑,如硝化作用,減少了養殖水體中的氨氮含量。
同時向水體和飼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制劑可以獲得更好的降氨效果,這是因為芽孢杆菌進入消化道後可以産生多種消化酶,如澱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協助機體消化有機物質,提高餌料的轉化效率,減少有機物的排洩。
它還可以抑制腸道細菌将有機質分解為氨氮等有害物質,減少了魚體排洩物中的氨氮含量。
是以,相較于單獨向水中添加微生物水質淨化劑,同時向水體和飼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制劑效果更為顯著。
在水體中添加芽抱杆菌制劑對亞硝鹽氮含量無顯著影響,在水體和飼料中同時添加芽抱杆菌制劑會顯著提高亞硝鹽氮含量。
這結果與之前的研究不符,分離了水産養殖水體和底泥中的枯草芽抱杆菌,結果表明枯草芽抱杆菌可以迅速有效地降低水體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後去除率均達到以上。
研究株好氧反硝化芽抱杆菌的脫氮特性時發現,即使初始亞硝酸氮濃度高于,但最大降解速率仍可達到。
導緻結果不一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前人在研究芽抱杆菌淨化水質的作用時,提供了菌生長的最适條件,是以亞硝酸鹽的降解效果較好。
而本試驗在水箱中進行,并且在整個實驗期間不換水,溫度較低,所添加的芽抱杆菌制劑也為單一菌群,是以降低亞硝酸鹽氮的效果不佳。
至于在水體和飼料中同時添加芽抱杆菌制劑引起亞硝鹽氮含量顯著升高,主要原因可能是芽抱杆菌在魚體内的硝化作用較水體中顯著增強,更多地将飼料中的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氮,導緻亞硝酸鹽氮濃度升高。
草魚是中國淡水養殖業的主力之一,具有重要地位,年産量數萬噸,市場銷售額過億元人民币。
草魚以其高效的植物蛋白轉化能力而被譽為“水中的牛羊”,其生物學特性包括适應廣泛、喜居于水草區域、生長迅速等,使其成為淡水魚養殖的理想選擇。
随着養殖規模擴大,水質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微生态制劑如益生菌和芽抱杆菌在水質調節中的應用成為了一項重要研究領域。
研究表明,芽孢杆菌制劑可以有效降低養殖水體中的氨氮含量,尤其在同時添加到水體和飼料中時效果更顯著。
在亞硝鹽氮方面,結果因條件差異而不一緻,可能與菌株、水體環境和實驗條件有關。
草魚養殖具有巨大的潛力,但需要采取有效的水質管理措施,包括微生态制劑的應用,以確定可持續發展并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這些研究為淡水養殖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