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文帝與三伯公(上) :明清時期對建文帝的崇信幾乎登峰造極

作者:智君發現

明清時期有多崇信建文帝三伯公,看看三點會的規模就知道了

(上)

“三點暗藏革命宗,入我洪門莫通風。養成銳勢複仇日,誓滅清朝一掃空。”三點會,其實就是從“三伯公會”發展而來。

三伯公是誰呢?其實他就是甯遠縣龍榜村始祖、布衣天子柏元祯,他又是甯遠縣黃龍崗高祖、亦佛亦帝的鄭爾玉。也就是,失蹤六百年、大家又找了六百年的建文皇帝朱允炆!他将“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理論玩到了極緻!

商傳:我說建文帝謎是個曆史問題,破解不了。你說,文獻我們翻了, 沒有文獻了,所有的文獻我都翻到了。或者我們真的出現了家譜,或者我們出現了碑刻,或者墓葬,我們過去沒有見到過的。我們找到了,那确實可以(破解)!

明清時期,甯遠人、新田人,甚至江南人,對三伯公的崇信,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達到了瘋狂的地步!

首先,我們說說“三伯公”節,它前後延續達半年之久。

光緒版《甯遠縣志》記載:“甯邑信巫,近城為最。秋收後延巫作法跳舞,謂之樂坊爺爺、或謂慶地主、慶三伯公、慶姑婆,一二三日不等。前街後巷、文武史卒,無不與焉。業巫者自秋收後,及新年延緻,幾無虛日。”

三伯公的信徒之衆,參與者之多,持續時間之長,可謂空前絕後。清中後期,三伯公信衆,被“反清扶明”的秘密組織利用,成立“三點會”,也即天地會。天地會有“三點革命詩”說:“三點暗藏革命宗,入我洪門莫通風,養成銳勢複仇日,誓滅清朝一掃空。”

其實,洪秀全上司的、席卷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也是受“三伯公會衆”的啟發。在洪秀全起事之前,甯遠的“三公會衆”就率先義了,上司人叫胡有祿,拟建“升平天國”。

光緒版甯遠縣志對此事有詳細記錄。道光丙午,即1846年七月二十四日,夜半攻占平田村。二十五日數千人夜宿柏家坪三伯公祠,也就今所稱柏家坪老電影院,于次日攻打甯遠縣城,結果被炮擊散而失敗。八月初四,從新田來的三伯公會衆,從新田入境甯遠,糾合白石岩(現在叫白雲岩、白石下)、龍形頭、魚形、柏萬城、上莊等會衆,又聯合柏家坪這邊的“三伯公會衆”近萬人,發炮石家洞。後失敗逃往廣東、廣西等地,大部分人加入洪受全的洪門會。

有傳聞說,今柏家坪鎮謝家村、“三伯公會”成員謝複署,逃到廣西後,改名換姓為陳玉成,後來成為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得力幹将。

其次,說說三伯公的名聲、權勢、地位。

建文帝與三伯公(上) :明清時期對建文帝的崇信幾乎登峰造極

圖1 三伯公是位真人演進的神靈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尊三伯公塑像,就是前文提到的“白石岩、龍形頭、魚形、柏萬城”中的、龍形頭三公祠裡,儲存下來的。他塑于清康熙年三十二年癸酉,即1693年,時間還是挺早的。你看他,頭戴皇冠、身着衮龍袍、懷抱玉玺,胸繡團龍十二,端坐龍椅,腳踏白虎,威風凜凜!

建文帝與三伯公(上) :明清時期對建文帝的崇信幾乎登峰造極

圖1 光緒版《甯遠縣志》對三伯公的記錄

三伯公是誰?很多三公祠都有碑記。比如說,甯遠縣灣井鎮青山尾村的三伯公祠,就寫道:“三公為聖,顯我大甯”。意思是,三伯公是位皇帝,在我大甯遠特别的有名聲、有權勢、有地位!從這個碑記中,就可以曉得,舊社會三伯公在甯遠的名聲、權勢、地位,幾乎達到了“早請示、晚彙報”的地步!乾隆庚寅(1770)碑記又寫:“蓋聞,三公護國佑民之神也!”對他的祭祀要“齊明盛服”,也就是說,對三伯公祭祀時,内心要虔誠、心正,外表要端莊符合禮儀!龍形頭村公祠碑文又寫道:“塑有三伯公、仁佑公二位真神”。也就是說,三伯公和是真人塑像。

建文帝與三伯公(上) :明清時期對建文帝的崇信幾乎登峰造極

圖3 三伯公逆像側身照,可見要冠有三層

三伯公既然這麼有名聲、權勢和地位,那他的名聲、權勢、地位又從哪裡來呢?既然是位真神,他又葬在哪裡呢?他的後人又在哪裡呢?對此,你怎麼看呢?請把你的觀點寫在評論區,我們下一集“智君發現”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