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娛評大賞##時事熱點頭條說##講好中國文化##秋日生活打卡季##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文|魏僑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以下内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國産喜劇好笑了嗎?

豆瓣開分7.8分,收官時上漲到8.1分,《鵲刀門傳奇》以黑馬之姿殺入競争白熱化的暑期檔,趙本山攜自己的趙家班,走出象牙山,拿出了一部兼顧東北喜劇風格與當代青年審美的古裝武俠情境喜劇,并收獲了一衆網友“整頓古裝劇”的評價。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淡出觀衆視線多年的趙本山,在當下的年輕人心目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播出期間《鵲刀門傳奇》一度登頂雲合市占率榜單。在一衆大制作、大體量的現實題材都市劇與仙俠題材古偶劇中,這部看起來制作成本低,缺少宣傳的情景喜劇顯得獨樹一幟。劇中主創能夠稱得上明星的就是家喻戶曉的趙本山,而宋小寶扮演了一個帶着反派屬性的配角,在演員表上卻僅次于領銜主演的趙本山。

相對于趙家班以往的作品,這部《鵲刀門傳奇》的“含山量”很高,憑借着趙本山數十年的表演經驗與對喜劇的精準把握,毫不意外地收獲了觀衆的連連笑聲。這部在中午飯點更新的喜劇,被觀衆戲稱為“不是下飯劇,而是噴飯劇。”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許多觀衆将這部劇與《武林外傳》相對比,稱其為古裝情景喜劇的複興。但另一方面,趙家班抹不去的東北喜劇基因,既是他們幽默的源泉,也形成了難以跨越的了解鴻溝,觀衆對于劇集的評價産生了兩極分化。《鵲刀門傳奇》既有娴熟的喜劇表達、接地氣的制作,也有略顯老套的劇情、淺顯的主題表達。總體上看瑕不掩瑜,在當下的劇集市場中已經是好看的作品。正如豆瓣網友所說,“套路,但有誠意。”

趙本山的誠意

比起市場上從愈發精緻的武俠劇,《鵲刀門傳奇》撲面而來的印象是“糙”。

故事發生在一個師父和徒弟加起來隻有六人的鵲刀門中,一方農家小院,幾間簡陋的破屋,就是劇中最主要的場景。演員距離“青春靓麗”相去甚遠,服化道也滿是江湖兒女的“粗犷”氣質。

正是這種粗粝的外在給人帶來武俠劇久違的真實感,這是一個需要操心米面菜蔬、油鹽醬醋的江湖。在刀光劍影、快意恩仇之前,首先是生活。波詭雲谲的江湖恩怨穿插在削洋芋、做大醬、炒菜與吃飯之間,觀衆與“江湖”的距離被細碎的生活細節所消解。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另一方面,劇中又提供了顯然“不糙”的打戲。雖然戲份并不算多,但是拳拳到肉、利落潇灑的武打與粗粝真實的畫面質感相得益彰,展現出了十足的誠意。比起熱衷于用誇張慢動作與複雜運鏡拍打戲的“新武俠”們,這部嬉笑怒罵的小成本喜劇似乎更準确的抓住了“武俠”的靈魂。

《鵲刀門傳奇》并不是“趙家班”第一次投身古裝武俠題材,但這一次能夠擺脫以往懸浮、誇張的評價,是因為趙本山選擇了自己最熟悉和擅長的表達方式。故事核心依然是東北農村情景喜劇,塑造充滿缺點卻血肉豐滿的底層小人物,在日常生活的插科打诨之間,表達對社會與生活的辛辣諷刺。

對于情景喜劇來說,主角形象的确立至關重要。趙本山在劇中分飾兩角,相比于武功蓋世、沉着寡言的西門長海,那個膽小又摳門,整天想着找老伴的廚子哥哥西門長在就顯得生動鮮活得多。怯懦、市井、精明又善良的農村老頭,和趙本山的形象渾然天成,既源于他舉重若輕的精湛演技,同時也包含着觀衆過去數十年間在經典獨幕喜劇中積累起來的親切感。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相比之下,三位徒弟的塑造就單薄一些,有憨厚老實的大師兄郝盟、莽撞自負的二師兄趙德柱、溫雅睿智的小師弟姜玉郎。主要女性角色也選擇了天真活潑的小師妹與潑辣能幹的老嫂子兩種經典形象。總體而言,徒弟們的角色形象,足夠質樸、接地氣,卻是标簽先行,缺乏更加立體的塑造。

對于熟悉“趙家班”的觀衆而言,劇中演員都是熟悉的面孔,在劇中或多或少都與以往作品中的形象有所不同。觀衆對演員的熟悉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觀衆能更容易對角色産生熟悉感與好感,另一方面演員過去深入人心的形象也會讓觀衆頻頻出戲,難以真正進入角色中。同樣是颠覆形象,扮演曹公公的楊樹林在表演上有更大的空間,反而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這也是觀衆關心劇中“含山量”的原因,和“趙家班”的處境相似,徒弟們的表現很難獨當一面,《鵲刀門傳奇》能夠吸引觀衆的、真正的戲眼仍然在趙本山身上。

一出好笑的“獨幕喜劇”

身負抗倭重任的弟弟西門長海找來毫無武功造詣的哥哥西門長在坐鎮幫派,“掌勺變掌門”的身份錯位帶來的反差是《鵲刀門傳奇》貫穿始終的笑點。劇中實力超群的大俠,實際上是滿身缺點的底層小人物,在無數的巧合與誤會中過關斬将,不斷上演滑稽情節。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身份倒錯、預期違背都是喜劇最常見的表現手法,趙本山對于喜劇技巧的把握遊刃有餘,西門長在一開口,熟悉的東北口音和随口就來的喜劇包袱立刻就讓觀衆笑出聲來。

細究起來,劇中的喜劇橋段不乏“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也掰折”這樣的老梗,以及西門長在對趙德柱說“要不你還叫趙柱吧!你自己缺啥不知道嗎?”這樣的爛梗。但同樣的梗别人演是拖沓無聊,由趙本山演出來就令人捧腹,精妙的節奏和入木三分的表演,加上卓越的觀衆緣,對于喜劇效果的加持遠遠超過了文本本身。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不知是出于身體原因,還是希望給徒弟更多的表現機會,劇中西門長在常常以上山躲人避事為由消失。缺少趙本山的表演兜底,劇集的喜劇效果和可看性往往不盡人意。比如第25集中,郝盟出門送大醬,妻子葉四娘找姜玉郎幫忙給郝盟打一把屠龍刀作為生日禮物,被趙德柱和西門柔誤會二人有不正當關系。劇情依然是通過資訊差和預期違背來制造笑點,但由于邏輯細節漏洞百出,觀衆幾乎從一開始就猜到故事結尾,又是以揣測性關系作為故事核心,也顯得低俗和無聊。

《鵲刀門傳奇》中還有一種梗,是對趙本山過往作品的Call Back,也是獨屬于趙本山與廣大觀衆之間的默契。試問,當看到菜花婆婆描述西門長海是“長臉”的時候,誰不會想起“正宗的豬腰子臉”;當公孫麗蓉唱起“哎嗨哎嗨哎嗨呀——”,誰不會夢回二十多年前春晚舞台上的《紅高粱模特隊》?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獨幕喜劇《紅高粱模特隊》

即使對于東北喜劇不太感興趣的南方觀衆,在這些獨幕喜劇梗面前也能會心一笑。當“内部梗”有足夠廣泛的影響範圍,足夠深入人心,就會演變成大衆共識,在“宮廷玉液酒”變成反諜暗号的當下,趙本山的獨幕喜劇也已經成為時代的符号。這放在以往許多作品裡往往被诟病為炒冷飯、賣情懷,但放在觀衆們想念了十年的“獨幕喜劇大王”身上依然奏效。

就像那些大衆至今記憶猶新的獨幕喜劇一樣,《鵲刀門傳奇》呈現出的喜劇質感也是獨幕喜劇式的。标簽鮮明的人物,簡單的故事情節,通過行為沖突來制造笑點,用語言和表演“抖包袱”。密集鋪陳的笑點裡總有一個能及時打中你,觀衆來不及深思,笑聲常常先于思考。畢竟,對于當下的喜劇來說,能夠“讓觀衆笑”已經完成了大部分使命,勝過了絕大多數的同行。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解構,然後呢?

《鵲刀門傳奇》以一方小門派見江湖風雲的寫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經典的情景喜劇《武林外傳》。兩部劇的相似點在于,都是用戲谑的情節,将武俠小說中描繪的刀光劍影、風雲際會的江湖拆解、祛魅,重新建構出一個真實的、世俗的江湖世界。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劇集開頭西門長海深沉地點亮了油燈,“如果一個屋子充滿黑暗,就需要一根火苗照亮它。”下一秒西門長在就吹滅油燈,表示“費油不,你點它幹啥玩意?”當庸俗遇上大義,樸實滑稽的東北喜劇和快意恩仇的武俠故事相碰撞,産生了強烈的反差感。

在劇中江湖人聞風喪膽的五毒教教主是炒作出來的,長白山論劍比到決賽,天池幫和鵲刀門兩位幫主都不懂武功。還有絕絕子穿女裝假裝練過葵花寶典,菜花婆婆和公孫麗蓉同為古墓派傳人,打到一半突然相認。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解構權威、諷刺現實是過去的喜劇從“好笑”到“經典”的重要門檻。在這一點上,《鵲刀門傳奇》展現出與時俱進的一面。大到踩中時代情緒的“抗倭”主線,小到對于“拆盲盒”“吃回扣”等等當代熱點的戲仿,對于社會現象的反諷貫穿始終。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從“媒體炒作”到“炫富坑爹”,從“選秀黑幕”到“飯圈亂象”,還有引發全民關注的“緬北詐騙”,《鵲刀門傳奇》毫不意外收獲了觀衆“好敢拍”的評價。這些情節能夠抓人眼球,在于用古裝武俠背景将當下熱門話題完整展示出來的荒誕效果,大量、密集的情緒喚起帶來了酣暢淋漓的觀劇體驗,這在如今的影視劇中已經非常少見。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但受限于篇幅或者其他原因,劇中的諷刺僅僅表現為對社會現象的表面重制,而沒有更多的空間去挖掘其背後的社會根源與深層動因。“拆盲盒”最後問題出在買到假貨;“飯圈亂象”問題止于主角假死,一切回歸過去;“私采鹽礦”的結局是高大毛丢掉所有的私鹽,從頭開始。對于問題浮光掠影、淺嘗辄止,缺少揭示現實的力度,更多服務于滑稽的喜劇效果。

這對于一部下飯喜劇已經足夠,但對于曾經創作出《牛大叔提幹》《三鞭子》《拜年》等等經典諷刺獨幕喜劇的趙本山,觀衆總有更多的期待。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獨幕喜劇《拜年》

無論劇中對于“武俠精神”做了多少剖解與戲谑,當情節回到串聯起全劇的“抗倭”主線,注定了《鵲刀門傳奇》最終将回歸“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主題。劇集開頭的“油燈”也被重新點亮。觀衆面對趙本山真摯的眼神,或許很容易接受西門長在的改變。誰能想到,整部劇結束,唯一一個擁有成長弧光的人物是那個頭發花白,滿面風霜的老頭?

豆瓣8.1分,趙本山的古裝喜劇依舊好笑嗎?

故事末尾,“上達天聽”的一紙訴狀決定了大反派曹公公的敗局,而随之出現的新反派魏公公又為新的故事帶來了懸念。觀衆們熱情地呼喚着第二部的到來,或許對于觀衆來說,情景喜劇的反派是否存在,是否重複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們在觀劇下飯的時光裡收獲了真切的歡笑,這或許是昔日的“獨幕喜劇大王”在如今能夠帶給觀衆的最佳禮物。

(摘編自微信公衆号三聯生活周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