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測繪通報 | 楊波:多中繼資料的渭北旱塬帝陵遺址區淺溝侵蝕模組化與地貌反演

作者:測繪學報
測繪通報 | 楊波:多中繼資料的渭北旱塬帝陵遺址區淺溝侵蝕模組化與地貌反演

本文内容來源于《測繪通報》2023年第7期,審圖号:GS京(2023)1340号

多中繼資料的渭北旱塬帝陵遺址區淺溝侵蝕模組化與地貌反演

楊波1, 楊曉鋒2, 謝瑞蓮3, 李萌1, 任怡童1, 程江龍1

1. 鹹陽師範學院地理與環境學院, 陝西 鹹陽 712000;2. 自然資源部第一航測遙感院, 陝西 西安 710054;3. 西安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 陝西 西安 710121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9YJCZH212);陝西省教育廳項目(20JZ100);學科交叉背景下的漢唐文化融入GIS專業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2021Z007)

關鍵詞:淺溝侵蝕, 黃土丘陵區, 地理資訊系統, 唐帝陵遺址保護

測繪通報 | 楊波:多中繼資料的渭北旱塬帝陵遺址區淺溝侵蝕模組化與地貌反演
測繪通報 | 楊波:多中繼資料的渭北旱塬帝陵遺址區淺溝侵蝕模組化與地貌反演

引文格式:楊波, 楊曉鋒, 謝瑞蓮, 等. 多中繼資料的渭北旱塬帝陵遺址區淺溝侵蝕模組化與地貌反演[J]. 測繪通報, 2023(7): 69-73.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203.摘要

摘要 :關中唐十八帝陵是古代中國留給後代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産,千年以來帝陵遺址區水土流失現象加劇,破壞了帝陵景觀。為了保護文化遺産,本文以某唐帝陵為對象,使用衛星和無人機影像産品,估算53年來司馬道沖溝的發育速率,建立了帝陵遺址區的水土流失體積-面積關系模型。結果表明:①遺址區受益于還林換草工程,坡耕地減少,草地林地增加。司馬道下遊林區NDVI指數達0.8,生态環境明顯好轉,水土流失等級轉為輕度。②渭北旱塬地區,發育為卵狀沖溝與其垂直面的切溝,周長與面積有良好的拟合關系。③唐帝陵遺址區的溝道發育模型,面積和體積之間有良好的幂函關系,即y=0.040 5 x1.493 6,決定系數R2=0.82,53年來的切溝年發育為0.36 m/a。可将上述模型作為渭北旱塬地區溝道發育模型。④遺址區水土流失和土壤沉積體積比率為38.5∶1,産生的侵蝕和土壤沉積面積比率為11.5∶1。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楊波(197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生态環境評估與數字人文研究工作。E-mail:[email protected]通信作者:楊曉峰。E-mail:[email protected]

初審:楊瑞芳複審:宋啟凡

終審:金 君

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