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年級新生個個都過分樂觀,老師無從下手:快樂教育真的好嗎?

作者:瑾萱教育日記

學生的教育方式一直都在變化,随着生活品質的提升和經濟的發展,家長們對待學生的态度也天差地别。在00年以前,大部分學生享受的都是苦難教育、打壓式教育,來激勵學生成長。

但如今學生已經不用吃苦,家長們也比較傾向于采用“快樂教育”,讓學生自由自在的成長,這樣一來學生确實很開心,就是讓各位國小老師非常為難。

一年級新生個個都過分樂觀,老師無從下手:快樂教育真的好嗎?

一年級新生個個都過分樂觀,老師無從下手:快樂教育真的好嗎?

現在的不少年輕家長,帶孩子主打的就是一個随意,從小就給足了學生選擇的權利,想吃什麼不想吃什麼都滿足他,想去哪裡玩就去哪裡玩,摔倒了就自己站起來,一點不矯情。

上了幼稚園之後學生也是非常自由自在的,幼稚園本身需要學生學習的知識點就比較少,大多數時間都是帶着學生做“拓展”,玩玩遊戲,與小朋友一起做做操。

或者是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不再依賴家長,學會集體生活,為上學做準備。但是這個準備工作讓學生們念念不忘,以至于上了國小之後還是這個樣子。

一年級新生個個都過分樂觀,老師無從下手:快樂教育真的好嗎?

到了一年級還是保持着幼稚園的作風,弄的國小老師們也一陣頭疼,甚至開始懷疑,難道快樂教育真的好嗎?

“還有多久發小餅幹?”一年級新生愁壞老師,每個舉動都出人意料

幼稚園和國小的差別是很大的,幼稚園隻是一個過渡階段,幼師更像是服務行業,照顧學生們的日常生活,順便教教簡單的拼音漢字,而上了國小就是一名正經的學生了。

老師的義務也不再包括帶學生上廁所,看着學生吃沒吃飯,而變成了傳授知識。但有些學生幼稚園的時候過得太過滋潤,以至于上了國小還沒轉換過來。

一年級新生個個都過分樂觀,老師無從下手:快樂教育真的好嗎?

比如這名老師說:“開學第一天,班裡的小朋友就問還有多久發小餅幹”。他們還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來到了國小,和幼稚園的作息還有生活方式都截然不同了。

這些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什麼都敢說,也算是“童言無忌”吧。老師叫回答問題,他們說:“老師我沒舉手呀”,老師在講台上不停的講課,結果有同學說:“老師你别說了我不想聽。”

這樣的話要是從初高中生口中說出來,老師可能已經爆炸了,但他們還是一年級的學生,老師也拿他們沒什麼辦法。

一年級新生個個都過分樂觀,老師無從下手:快樂教育真的好嗎?

這些在幸福快樂中長大的孩子,不管什麼好事情都相當的自信,就連考試也不會抄别人的,因為他們都覺得自己的是正确答案。

這樣的性格雖然在某些程度上來說确實還是個好的品質,但有時候放在學校的場景中之後,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雖說快樂教育不錯,但也不能太過自由散漫。

教育要張弛有度,家長要時刻監督,不要讓學生跑偏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差別就是,他們對事物的是非對錯還有需要承擔的後果,以及未來可能會産生的影響考慮的不會那麼多,隻想着一時而難以顧及到以後。

一年級新生個個都過分樂觀,老師無從下手:快樂教育真的好嗎?

是以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家長需要在一旁監督才行。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好,學生不需要再吃苦,用相對開放的快樂教育,讓學生在快樂中自己慢慢成長是不錯的教育方式。

但是學生很有可能快了過頭收不回來,而家長的作用就是當學生們的底線,讓他們學會什麼是張弛有度,在什麼樣的場合就要做什麼樣的事,而不是全用自由散漫的态度來對待。

在學生每次即将觸碰到底線的時候,家長站出來及時制止,多制止幾次學生就能明白了。家長也要把握好教育的尺度,要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教育。

一年級新生個個都過分樂觀,老師無從下手:快樂教育真的好嗎?

而不是大喊大叫,甚至是動手,這樣的話學生也許會聽話,但并不是因為真的明白這個道理,隻是單純的因為害怕家長的樣子而不去做而已,并不明白是非對錯。

其實學生們最需要培養的并不是學習成績,而是是非觀念,正确的分辨是非黑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需要早早就開始培養,專業樣才能夠讓學生少闖一些禍。

一年級新生個個都過分樂觀,老師無從下手:快樂教育真的好嗎?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長們以身作則,在各種小事上都展現出很正确的是非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就會領悟到其中的道理,越早的明白,才會對學生做出的選擇有所幫助,不至于總是做出錯誤的決定。

今日話題:你覺得快樂教育好嗎?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