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因晶片法規的變化而陷入困境,無法自主生産高端晶片如麒麟9000,隻能依賴高通的晶片。高通是唯一獲得美國政府許可向華為銷售晶片的公司,這一情況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對于高通來說,華為是一個重要的客戶,不僅能夠提升其在高端市場的地位,還能夠增加其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三星已經退出競争,高通希望借助與華為的合作,在中國市場與蘋果抗衡。
但是,高通并不是單純地向華為提供晶片,也從中獲得了豐厚的收益。高端晶片的成本很高,而且還要支付專利使用費。
據悉,華為的Mate50系列已經賣出了一百萬台,成為國内折疊屏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然而,美國并沒有放松對晶片出口的管制,反而簽署了三國協定,還計劃對高通等普通晶片進行限制。
高通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報,顯示收入為84.51億美元,同比下降23%,淨利潤為18.03億美元,同比下降52%。
其中,移動晶片收入為52.6億美元,較2022财年前三季度下降25%。
高通表示,即便面臨着失去華為訂單的風險,也會繼續向華為供應4G等裝置,并有望延長授權期限。
但是,華為已經有了新的打算。餘承東宣布,由于台積電的限制,華為将進入半導體産業,實作在電子産品上的重大突破。任正非要求海思投入20%利潤用于研發,并保證不裁員,不影響海思盈利。
華為在過去三年内已經投入了4400億元人民币,并将在2023年繼續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核心技術是華為的追求,其借助哈勃望遠鏡在國産晶片行業取得突破。
華為與國内企業合作,實作了14納米及更高水準的EDA設計軟體的本土化,投入裝置和電路闆等項目。
華為正全力提升國産晶片生産技術的水準,已達全球最優水準,計劃将14納米工藝投産。N+1工藝取得好成果,7 nm工藝已完成研究,國産晶片将有更多品種。
華為擁有鴻蒙、歐拉和HMS等系統,鴻蒙系統使用者超過七億,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作業系統。
國産晶片生産技術不斷進步,已具備生産深紫外光刻機的條件。中芯國際在14納米等工藝上達全球最優,将實作14納米工藝量産。
華為在與國内晶片企業的合作中取得一系列進展,在國産晶片的探索中正全力以赴,超越它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