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約想拉日韓對抗中俄,不料瑞典人一把火,點燃了北約分裂導火索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在北約秘書長通路東亞,試圖在日本和南韓尋求支援以對抗中俄的背景下,北約内部卻爆發了一場嚴重的争端,這可能成為北約内部分裂的催化劑。

2月5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怒火中燒,對部分西方國家的行為表示強烈不滿,并發出嚴厲警告。埃爾多安的憤怒起因是近期西方國家對土耳其采取的一系列不友好行動。

北約想拉日韓對抗中俄,不料瑞典人一把火,點燃了北約分裂導火索

然而,這一事件的導火索實際上源于瑞典國内一群極端右翼分子公然焚燒《古蘭經》,在土耳其駐瑞典大使館門前進行亵渎伊斯蘭教經典的行為。這一舉動迅速引發了土耳其的強烈憤怒。作為回應,土耳其決定暫停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程序,并宣布退出與這兩國的北約加入談判。土耳其要求瑞典對亵渎伊斯蘭教經典的參與者進行嚴厲懲罰,否則将不同意這兩國加入北約。

北約想拉日韓對抗中俄,不料瑞典人一把火,點燃了北約分裂導火索

這一舉動符合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的權利,因為根據北約的擴充機制,任何新成員國的加入都需要得到所有老成員國的同意。是以,如果土耳其不同意,芬蘭和瑞典将無法順利加入北約。

實際上,芬蘭和瑞典申請加入北約在俄烏沖突後引發了土耳其的不滿。土耳其一直對這一計劃持保留态度,成為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主要障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芬蘭和瑞典曾同意在庫爾德問題上向土耳其做出讓步,承諾将境内的庫爾德武裝分子引渡給土耳其。然而,由于芬蘭和瑞典沒有兌現這一承諾,土耳其一直沒有同意它們的北約加入請求,導緻局勢一直僵持不下。

北約想拉日韓對抗中俄,不料瑞典人一把火,點燃了北約分裂導火索

瑞典的一些極端右翼分子為了報複土耳其的拖延,公然焚燒《古蘭經》,這一舉動讓土耳其大為憤怒。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北約内部的其他成員國,包括英國、法國、美國和德國等,竟然對瑞典采取了不友好措施,暫時關閉了他們在土耳其的使館,并警告本國遊客不要前往土耳其旅遊,理由都是所謂的“安全威脅惡化”。

北約想拉日韓對抗中俄,不料瑞典人一把火,點燃了北約分裂導火索

面對這些措施,埃爾多安憤怒不已,并向西方國家發出了嚴厲警告。在此之前,土耳其内政部長蘇萊曼·索伊盧在2月3日已經對北約最大成員國美國發出了尖銳言辭。他指責美國駐土耳其大使傑弗裡·弗萊克,稱美國試圖傷害土耳其,要求他“把髒手從土耳其身上拿開”。這一行動表明,土耳其并不懼怕與北約的主要成員國對抗,不惜發聲表明自己的不滿。

北約想拉日韓對抗中俄,不料瑞典人一把火,點燃了北約分裂導火索

然而,對于許多人來說,北約内部的這場嚴重分歧令他們感到困惑,不明白為什麼英法美德等西方國家沒有站在土耳其一邊,反而支援了瑞典和芬蘭。但實際上,這一分歧并不難了解。土耳其雖然是北約成員國,但在地理、文化、宗教和曆史等方面與其他成員國有着明顯的差異。土耳其位于歐亞大陸之間,既不完全屬于西方社會,也不是典型的亞洲國家。這種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使土耳其在北約内部顯得格格不入,有點像狼群中的一隻哈士奇。

北約想拉日韓對抗中俄,不料瑞典人一把火,點燃了北約分裂導火索

盡管如此,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由于其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一直被視為北約的一部分。然而,埃爾多安的上司下,土耳其開始采取更加獨立的政策,試圖在地區事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與俄羅斯保持更密切的關系。這引發了北約内部其他成員國的擔憂和不滿。

在俄烏沖突爆發後,北約其他成員國紛紛跟随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但土耳其選擇保持中立,并努力促進俄烏和談。此外,俄羅斯還向土耳其提供了重要的

北約想拉日韓對抗中俄,不料瑞典人一把火,點燃了北約分裂導火索

能源合作機會,計劃将土耳其打造成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中轉站,進而為土耳其帶來巨大的能源收益。這一合作進一步拉近了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關系,使其在能源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

更重要的是,在土耳其發生未遂的軍事政變時,普京政府伸出援手,及時支援了埃爾多安。土耳其政府中的許多官員認為,美國在政變中起到了幕後推手的角色,這也導緻土耳其與美國之間的關系惡化。去年,土耳其首都爆發的爆炸案也引發了土耳其政府對美國的懷疑。

所有這些因素都導緻了埃爾多安政府與美國之間的緊張關系。埃爾多安已經掌握了土耳其的實際控制權,擔任總統或總理已有20年之久。盡管根據土耳其憲法的規定,他仍有資格連任到2028年,但今年是土耳其的大選年,各方勢力都在積極謀劃。埃爾多安的連任前景充滿不确定性,是以今年注定将是土耳其的一個關鍵時刻。如果美國決定采取行動幹涉土耳其内政,局勢可能會更加緊張。

對于美國而言,北約的擴張是一項重要戰略目标。無論誰試圖阻擋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美國都會采取行動。是以,面對土耳其與美國之間的緊張關系,美國可能會尋求在幕後影響局勢。土耳其與瑞典之間的分歧可能隻是一個表面現象,背後可能有更大的國際政治力量在發揮作用。

而對于埃爾多安來說,隻要他仍然掌握權力,瑞典和芬蘭就不太可能順利加入北約,除非這兩個國家能夠提出比普京更有誘惑力的條件。

總的來說,北約秘書長通路日本和南韓,試圖在東亞尋求支援,以對抗中俄,而北約内部的嚴重分歧卻讓整個聯盟陷入動蕩。對于中俄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們可以借助土耳其與北約之間的分歧,進一步瓦解北約的團結。正如堡壘往往是從内部崩潰的一樣,北約的内部分歧可能會加速其走向滅亡的程序。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