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更多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 | 不似少溓遊
編輯 | 不似少溓遊
如今電視劇可以說是中國娛樂行業的“重災區”之一。
制作水準良莠不齊,爛劇層出不窮,各種狗血、雷人又無腦的情節,荼毒一代又一代國人。
如果說這種情況發生在偶像劇、喜劇中,讓觀衆樂呵樂呵也就罷了。
還将邪惡之手伸向正劇領域,甚至是抗戰劇。
導緻抗戰劇中出現好些無科學依據、神話歪曲曆史、惡搞人物事件等突破下限現象。
這不但消費觀衆情懷,更是對先烈們的不敬畏。
拍劇不是兒戲,好好的抗戰題材被各位導演編劇們毀得體無完膚,你們好意思嗎?
《新亮劍之雷霆戰将》
從這部劇的名字就不難看出,想借《亮劍》的光上位,結果顯而易見是東施效颦。
與其說它是一部曆史劇,不如說是民國偶像劇,還是爛出天際的那種。
劇情無腦、立意懸浮、演技缺乏,上線9天,觀衆統一一星“好評”,被罵到全網下架。
落得這一下場,怪不得任何人,一個字:“該!”
《雷霆戰将》中主角“王雲山”是照着《亮劍》中“李雲龍”模仿的。
講道理,飾演王雲山的演員張雲龍雖沒有李幼斌老師那麼接地氣,具有親和力。
但有鼻子有眼,至少是挺英氣的,怎麼就能演出一股油膩齁了的味道呢?
好端端的被老百姓歡迎迎接的戲,他卻沖着人堆裡的姑娘放電wink。
和另一位主角,也是“宿敵”的郭勳魁大打“賣腐”擦邊球。
打仗呢這麼激情四射,惡心到雞皮疙瘩掉一地,尴尬到分分鐘腳趾摳出一棟大别墅。
沒有流氓氣質,就硬演,演成了四不像。
再看郭勳魁,無論何時何地,永遠都是油光锃亮的大背頭,整齊筆挺的制服。
手裡端的是咖啡、嘴裡叼的是雪茄,戰火都在頭頂飛了,他跟站在上帝視角的沒事人一樣。
好不容易決定出擊一展雄風,又裝上了,周圍戰火紛飛,他不慌不忙的走起了貓步。
臉上永遠不髒,發型雷打不亂,說好不拿群衆一針一線,住的卻是裝修豪華的大别墅。
不說是打仗将領,還以為是哪家公子哥來體驗生活了,騙鬼呢。
劇中女性角色離譜程度完全不輸,說是黃埔軍校裡的護士學員,整日與戰場上傷員打交道。
但一個個化着美美的妝、穿着襯托細腰的連衣裙、幹淨發亮的小白皮鞋。
這是來救死扶傷的嗎?是來比美的吧。
除了主要人物形象完全不符合實際之外,導演在小細節上的把控更是看得人一臉問号。
這是戰争片啊,沒有黃沙滿天飛的感覺和戰争痕迹就算了,劇中每時每刻透露出來的都是“幹淨”、“精緻”。
打仗的戲不好好拍,讓戰士們上演“濕身誘惑”倒是不忘。
男演員人均8塊腹肌是惹人流鼻血,可那時大夥連吃飽飯都難,應該沒空健身吧。
能讓各大官媒都忍不住吐槽,《雷霆戰将》是有點本事在身上的。
《一起打鬼子》
有這麼一部劇,光用“雷”來形容已經遠遠不夠。劇情不嚴謹可以原諒,但也不能胡編亂造吧。
看了《一起打鬼子》才會明白什麼叫做三觀被摔碎得稀巴爛。
不說整部劇,但有些“出圈”的片段可以用“很黃很暴力”來形容。
其中劉翔前妻葛天飾演的“銀妹”探監被日軍囚禁的老相好“棒子”那段。
簡直讓人無法直視。
兩人見面後,先是好一段沒眼看的“缱绻”。
銀花不顧全場日軍赤裸裸的監視,讓棒子摸她的胸,她的手也不老實的摸棒子褲裆。
手腳不停就罷了,嘴巴還互相糾纏在一起久久不松開。
與此同時,台詞相當不堪入耳。
“軟嗎”、“讓你摸摸我”、“那地方隻屬于你一個人”、“再爽一次”。
這哪是什麼生死離别、英勇就義,明明是赤裸裸的暗示,無底線,俗不可耐。
更雷的還在後面,棒子在銀花褲裆裡摸來摸去,竟然摸出了一枚提前藏好的手榴彈。
最後兩人心領神會,神态複雜的笑了笑,引爆手榴彈和日軍一同走向了毀滅。
看得觀衆目瞪口呆,心裡五味雜陳。就這樣的劇,不下你下誰啊!
《鐵道遊擊隊》
抗日神劇中從不少能人異士,哪怕是經典抗戰劇2005年版《鐵道遊擊隊》中照樣有。
準确來說這部劇情節還算正常,就是主角以及主角的“武器”,太過厲害了。
特别是騎自行車追火車的片段,無限神話了男主角和自行車這個平平無奇的道具。
沒有加速度就能直接原地騰空,還能化身金鐘罩鐵布衫,讓子彈見了自行改道。
哈利波特看了都流下羨慕的口水。
另一幕就更誇張了,男主騎着自行車躲過了追兵的槍林彈雨,甚至戰勝日軍機械化大部隊。
總之,擁有了男主的自行車就能上刀山下火海無所不能,别說打仗了,原地飛升都沒問題。
在特效還不成熟的年代拍出了比如今大型特效畫面還要酷炫的效果,牆都不服就服導演。
《敵後便衣部隊傳奇》
比雷,各大抗戰劇導演就沒說服過誰。
武器觀衆都見得多了,手槍、大炮、手榴彈,即使是藏在褲裆裡那都弱爆了。
見過包子雷、黃瓜雷、胡蘿蔔雷的嗎?《敵後便衣部隊傳奇》就帶大家見識見識什麼叫傳奇。
才第一集,“發明鬼才”馬洛就率先登場了。
有“爆破王”名号的他,不慌不忙從兜裡拿出好幾個白胖包子,分發給每位首長。
表示包子就是他設計的“手雷”,威力無窮,但最好先咬上一口再炸,避免浪費。
隻見他示範的吃了一嘴,然後朝空地丢去,包子在觸地的瞬間宛若平地一聲雷,真炸了......
為了展示他做的手雷成功率多高,馬洛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咬一口扔一個,雷無虛發。
不僅是包子,劇中但凡能吃的蔬菜水果都被他做成過手雷,效果一個賽一個。
甚至還有尿液觸發雷,電視機前的觀衆看得一愣一愣的,這難道是老祖宗的抗戰黑科技嗎?
比武大會上還有飛刀手,旋轉跳躍,閉着眼的功夫。
三支飛刀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射中稻草人的腦門、胸口、腹部。
梅花三弄、四大皆空、五馬分屍,扔飛刀的姿勢華麗不失精準,李尋歡都得叫聲大哥。
導演是拍過瘾了,但也不能對實體學視若無睹吧,打仗不是遊戲,沒有那麼容易。
《四大美人之貂蟬大戰喪屍》
不得不說,中國人骨子裡抗戰情結非常深刻,就算是穿越千年也不忘抗日。
這部片子光看名字就讓人忍不住皺眉,劇情更是讓觀衆體會什麼叫“被雷得外焦裡嫩”。
編劇腦洞有多大?才能将喪屍片與抗日片結合在一起。
女主貂蟬為複活呂布,從三國時期穿越到了抗日戰争時期。
此時日軍正在中國領土搞生化實驗,研制一種能将人變成喪屍的病毒,殘害了很多百姓。
而且日軍喪屍還挖出了呂布的屍骨。
貂蟬一聽猶如神奇女俠附身,一聲不吭就開打,和一位日本女特務聯合抗日。
更雷人的開始了,穿越過來的貂蟬能聽懂女特務說的日語。
還隻用一支天方畫戟就能大殺四方。
在劇中,日本喪屍根本沒有打不死的特性,貂蟬紮一下死一個,日軍節節敗退。
日軍指揮官更搞笑,都沒等貂蟬動手,他選擇自我了結。
一群變異的日軍,被這麼被貂蟬三下五除二解決了。
最後貂蟬用血複活呂布,兩人也不繼續抗戰了,私奔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
說一句比“褲裆藏雷”還雷沒毛病吧,也不知道這樣的抗戰劇拍攝出來意義何在,這不浪費膠卷嗎?
《抗日奇俠》
要說《抗日奇俠》是抗戰神劇中的壓軸劇,應該沒人反對吧。
在天雷滾滾的這部劇中最吸引觀衆眼球的就是“手撕鬼子”。
驚心動魄的打鬥中,奇俠之一的“鐵頭俠”面對來勢洶洶的鬼子絲毫不懼。
手撕鬼子就像手撕“包菜”一樣輕松成了兩半,傷口切面還如此光滑。
給觀衆一種上陣殺敵跟玩似的感覺,輕松到不費吹灰之力能幹掉一大票。
另外一位奇俠就更神了,就叫他“鷹眼俠”吧。輕功了得,大鵬展翅是他的招牌動作。
動作一出,騰雲駕霧、上天下地,飛檐走壁。
瞄準敵人後一個俯沖,眼睛瞬間變成了鷹眼,來勢洶洶,看得人想笑,這是什麼科幻片嗎?
鷹爪更是鋒利如刀,穿過敵人軀幹、取下敵人首級,仿佛就在彈指一揮間。
更有奇俠化身“鋼鐵俠”,身體刀砍不見血,子彈打不穿。
甚至隻要一出手,日本武士的刀就像豆腐一樣碎裂成兩半。
女主宋無嬌一身本事,擁有強大的内功不說,一招必殺技“化骨綿掌”。
手還沒碰到鬼子,對方就鮮血直冒,一人撂倒幾十個日軍壯漢,根本不在話下。
有網友評價:
“古龍劇的情節、金庸劇的神功、張紀中的手法,造就了《抗日奇俠》。”
奇俠個個雄才蓋世,武功了得,《抗日奇俠》幹脆定位“武俠片”吧,或者抗日科幻劇。
真不知道這是在戲耍鬼子,還是戲耍觀衆?
結語
電視劇電影雖說都是娛樂産物,拍的人無心,但看的人卻在無形中潛移默化被影響。
就像老戲骨陳道明說的那樣,真實的抗戰不是過家家,勝利是無數人民群衆拿命拼出來的。
抗戰艱苦歲月即使已經過去,可抗戰艱苦歲月不能被忘記。
尊重曆史,禁止消費革命先烈,原則問題不能開玩笑,還抗戰劇一個清朗的環境。
在閱讀此文後,煩請您關注+評論,友善您迅速擷取到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