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禾寒叙
編輯|卉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男女二重唱在内地歌壇風靡一時,因男女聲部的結合,擦出不一樣的花火,深受歌迷的喜愛和歡迎。
尤其是這四對二重唱組合,憑借着優美的歌聲都參加過春晚,火的一塌糊塗。
然而時光流逝,這四對組合中都有一人離世,全部形單影隻,實在令人唏噓,那麼他們都是誰呢?
王潔實和謝莉斯
有一段特殊的時光,兩位歌手的聲音陪伴了無數人的青春記憶。王潔實與謝莉斯,他們用歌聲诠釋了一代人的成長、愛戀與夢想。然而,在他人眼中,王潔實與謝莉斯是那麼熟悉,卻也是那麼陌生。
1978年,王潔實與謝莉斯初次合作。王潔實剛從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被配置設定到電影制片廠工作。他不喜劇本,卻對歌曲情有獨鐘。一次機會,他參加了中國電影樂團的面試,面試官之一便是謝莉斯。兩人一拍即合,合作演唱了數首歌曲,從此結為搭檔。
1981年,他們的第一張專輯熱銷500萬盒,轟動一時。之後又推出多張暢銷專輯,紅極一時。那些如《鄉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的輕快校園歌曲,唱出了一代人的夢想與青春記憶,成為經典。
王潔實溫潤低沉的聲音與謝莉斯清新甜美的聲音交織,構成動聽的二重唱。他們用通俗易懂的唱法诠釋着中國民歌與台灣校園歌曲,将正能量傳遍大江南北。
王潔實與謝莉斯合作20年,擁有極高的知名度。許多人誤以為他們是一對夫妻,其實兩人都已有自己的家庭。王潔實妻子是平凡的女工,生有一女兒王端端。謝莉斯丈夫是導演郎文曜,也有一女郎樂。他們各自過着平靜的家庭生活,工作中再聚首合作。
1997年,50歲的謝莉斯突發腦梗塞,不得不暫停演出。她經曆了長達兩年的痛苦康複,孜孜不倦地進行語言訓練,終于又能說話了。2000年,她與王潔實在節目上再次同台,演唱了《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可惜這是她最後一次公開演出。之後謝莉斯繼續與病魔抗争,再無機會回到舞台上。
2010年,謝莉斯的獨生女郎樂得了肺癌,經過4年與病魔鬥争還是去世,這對謝莉斯是緻命打擊。2014年後,謝莉斯徹底離開公衆視野,在家中靜養,直到2023年1月在北京去世,。而王潔實仍偶爾以獨唱身份露面,後來還下海經商,成為一家科技公司的總裁。
雖然謝莉斯已矢志不渝地離開了人世。而那些經典的二重唱還回蕩在耳際,仿佛一場美好的夢。在歌聲裡,王潔實和謝莉斯是那麼熟悉,那麼默契。
索寶莉與牟玄甫:從工地到春晚舞台的傳奇之路
1978年,18歲的索寶莉還在黑龍江伊春市的建築工地上背水泥,搬磚塊。誰也不會想到,5年後,這個建築勞工會變成全國知名的歌手,與牟玄甫在央視春晚舞台上合唱,一夜成名。
索寶莉出生于北京,母親很早就因病去世,她跟着伯父伯母在黑龍江長大。高中畢業後,索寶莉進入建築公司工作,艱苦的體力活卻無法磨滅她對音樂的熱情。每逢節假日,她總會忍不住在工地哼唱幾句,引來同僚們的側目。
1978年的一個普通日子,作家喬羽來伊春采風,無意中聽到了索寶莉的歌聲。喬羽敏銳地發現這個建築勞工蘊藏着極高的歌唱天賦,他勸說索寶莉去北京發展。在伯父伯母的支援下,索寶莉離開了熟悉的工地,開始了追求音樂夢想的旅程。
來到北京後,索寶莉憑借天生的嗓音被東方歌舞團錄取。在東方歌舞團,她遇到了嚴格的導師王昆。王昆不斷糾正她的癖好和演唱技巧,将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女磨練成出色的歌手。這裡,她也認識了牟玄甫。
牟玄甫是東方歌舞團的男高音獨唱演員,1959年生于哈爾濱,有“東方金嗓子”的美譽。他的歌聲洪亮有力,經常帶給觀衆震撼的聽覺沖擊。兩人原本都是獨唱演員,專注自己的事業,互不相識。
1983年,央視舉辦首屆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組希望加入新意,便邀請牟玄甫和索寶莉表演男女對唱。為了這個重要的機會,兩人開始刻苦排練。白天,他們分頭進行聲樂訓練,晚上,則一起磨合音色、對調呼吸。
很快到了除夕也,二人合唱了《夫妻雙雙把家還》。索寶莉甜美靈動的歌聲與牟玄甫渾厚有力的音色完美結合,兩人默契的合作讓這首歌一夜間紅遍大江南北。舞台上的他們就像一對恩愛的夫妻,把溫馨的家庭氛圍通過歌聲傳遞給每一位觀衆。
從此,索寶莉開始忙碌的演出生活,從建築工地到春晚舞台,她用青春與汗水換來了音樂夢想。那個曾在工地背水泥的少女,如今成了家喻戶曉的歌唱明星。
随着名氣越來越大,索寶莉的生活也變得更加繁忙。東方歌舞團常年在外巡回演出,每個月奔波不同的城市。車程颠簸,住宿環境簡陋,華麗的舞台背後是與之相比對的辛勤付出。
1991年,索寶莉結婚生子後離開舞台。丈夫是一名中國籍商人,在國外經商發展。為了陪伴家人,索寶莉攜兒子前往奧地利定居。 2000年,一家三口又移居德國杜塞爾多夫市。離開歌壇多年後,索寶莉漸漸淡出大衆視野,那首《夫妻雙雙把家還》也成為她演藝生涯中最璀璨的記憶。
2015年,索寶莉因病在德國去世,終年56歲。她用一首歌在春晚舞台上綻放,用歌聲溫暖了一代人的回憶。那場傳奇表演将她與牟玄甫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電視史上。盡管謝幕輕靜,索寶莉用一顆赤誠之心唱完了自己短暫而耀眼的一生。
葉茅和廖莎:紅極一時的歌手夫妻檔,退下火線後成功轉型經商
葉茅和廖莎是一對典型的“青梅竹馬”,兩人從小就喜歡唱歌,天資聰穎。1981年,兩人憑借着天賦和自身的努力,如願以償地進了中國音樂學院,跟随著名教授如張牧、金鐵霖、姜家祥學習聲樂專業。
1983年,葉茅和廖莎經過一番探索,決定組建男女聲二重唱組合,發揮各自的特長。他們努力鑽研對唱技巧,在舞台上表現出默契的配合和交流。1985年,兩人在北京的演出獲得好評,也正式進入大衆視野,受到關注。
1986年是兩人的大年,不僅結為夫妻,還同時被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歌舞團工作。在海政期間,葉茅和廖莎創作并演唱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如《中國的月亮》《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浏陽河》《劉海砍樵》等,其中《中國的月亮》榮獲全國廣播歌曲大賽金獎。他們還多次随團出國通路演出,赢得日本、美國、泰國等國觀衆的喜愛。
1995年,夫妻倆向團裡申請轉業,想自己下海創業,但遭到拒絕。于是,他們選擇砸鍋賣鐵,毅然決然離開了鐵飯碗。離開後,葉茅和廖莎很快在北京注冊公司,将故鄉湖南的特色小吃米粉帶到北京推廣。他們先在北京西站附近開了一家“莎莎米粉屋”,深受食客歡迎。兩年後,見生意日漸紅火,又在北京開了一家酒樓。
2002年,夫妻兩人憑借多年在演藝圈積累的人脈和知名度,投資1000萬元,成立了金沙苑餐飲有限公司。通過努力經營,如今他們旗下已有多家分店,業務範圍不斷擴大,身家暴漲。葉茅和廖莎成功實作了從歌手到企業家的華麗轉身,是中國演藝圈轉型經商的典範。
然而,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葉茅卻在2019年突發離世,終年65歲,留下妻子一人獨自面對巨大的悲痛。演藝圈中不少老藝術家都為葉茅發文悼念,對這對優秀的歌手夫妻表示哀思。雖然結局令人唏噓,但葉茅和廖莎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仍将永遠被歌迷和公衆銘記。
中國歌壇經典組合的不朽傳奇耿蓮鳳和張振富
耿蓮鳳和張振富是中國民歌界傳奇級的組合。一個天生的好嗓音,一個堅持的品質,一個歌舞團的新人,一個部隊的偵察兵。不同的出身,卻因緣際會在歌舞團相遇。
1966年,張振富從部隊文工團調入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那一年,歌舞團需要一對男女聲二重唱演員。多位男歌手都與耿蓮鳳試過配合,卻都沒能讓上司滿意。直到張振富的出現,外形與聲音都與耿蓮鳳十分般配,二人一試便獲上司認可,正式成為搭檔。
他們的首次合作《毛主席我們永遠忠于您》一炮打響,立即在全國走紅。1973年,張振富正式進入歌舞團,和耿蓮鳳結為固定搭檔。他們演唱的經典之作不勝枚舉,如《祖國一片新面貌》、《馬鈴兒響來玉鳥唱》等,紅遍大江南北,開創了中國男女聲二重唱的巅峰時期。
張振富的聲音清脆寬廣,耿蓮鳳的音色甜美深情。他們在聲情并茂的演唱中,完美诠釋了作品的内涵。他們曾多次随團出訪演出,在舞台上汗水浸透衣衫,卻從未放棄用歌聲讴歌祖國。
耿蓮鳳從國小時就有優異的音樂天賦,上音樂課時老師便對她格外器重。張振富則繼承了母親的好嗓音,從小便對唱歌充滿熱情。兩人都曾曆經坎坷,卻始終堅持對音樂的追求。正是這般毅力支撐着他們在事業上攀登高峰。
張振富和耿蓮鳳合作30餘年,關系一直十分和諧,張振富說,和耿蓮鳳合作就像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他們甚至打趣說,每天“住”在一起的時間比和自己的夫妻在一起還要久。這種深厚的感情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基礎。
1997年,張振富被确診肺癌,為不耽誤演出,堅持藥物保守治療。即使病情發作時難以忍受,他還是頂着巨大的痛苦完成了最後的演出。2000年,因病去世,享年僅60歲。
張振富的離去,對耿蓮鳳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她重新回到獨唱,但再無法達到二重唱時的巅峰狀态。然而,他們留下的二重唱作品已成為中國民歌史上的不朽經典。那銀鈴般的和聲,永遠留在了時間這一端。正如張振富生前所說:“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在歌聲中永生。”
他們用一生诠釋着對音樂的熱愛和對人民的奉獻。張振富常說,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為人民多唱歌,哪怕唱到嗓子啞了也在所不惜。即使在彌留之際,他也不放棄任何一個為人民獻歌的機會。這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民情懷,才是他們成功的精神支柱。
當今中國,二重唱這門藝術已日漸衰微。但耿蓮鳳和張振富留下的作品卻永遠是經典。他們用自己的人生,譜寫了中國二重唱發展史上最璀璨的篇章。我們每每傾聽那段旋律,就如在聆聽一段厚重的曆史,每每品味那銀鈴般的響聲,就仿佛看到了中國那個動蕩而奮發的年代。這對組合為中國民歌創造的輝煌,絕對值得後人緬懷與傳頌。
結論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這些曾經熟悉的二重唱組合,如今已經四散奔波,各自成為獨當一面的歌手。當年的經典樂曲,聽來恍如隔世,仿佛前塵往事。然而,命運的轉折往往出人意料,誰知道未來還會不會有重組的一天?“緣分一道橋,形影相吊挂。”曾經的點點滴滴,終将化作永恒的回憶珍藏。我們又豈能斷言,這無常的歲月中,不會再次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