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9月7日訊(記者王楊 張必聞 徐丹 歐陽璐)9月2日,記者随湖南省新聞戰線郴州集中采風采訪團走進711時光小鎮,感受一座老礦區蝶變重生的發展藍圖照進現實。
步入711時光小鎮,國營711礦幾個鮮紅的大字挂在具有年代感的大門上,院落内有一些仿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格的商鋪,有理發店、照相館、郵局、零食鋪等,複古的裝修風格仿佛讓人瞬間置身于那個幹驚天動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燃燒歲月。前來的遊客絡繹不絕,消費的同時不忘拿手機拍照。
80歲的鄧玉珍經營着一家複古理發店。
礦工家屬、80歲的鄧玉珍經營着一家複古理發店,“我19歲就跟随丈夫來到711礦。當時就開了一家理發店,為礦區勞工及家屬理發,一開就是50年。”鄧玉珍笑呵呵地調侃,“我就是那個年代711版的‘女Tony’啊。”
711礦成立于1964年1月,是大陸最早發現和勘探的大型鈾礦山,為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艘核潛艇的研發等提供了400多萬噸合格原料,被譽為“中國核工業第一功勳鈾礦”,是大陸“兩彈一星”精神的發祥地之一。
711時光小鎮上的郵局。
2004年,711礦完成了曆史使命,實施政策性關閉,正式退出曆史舞台。當時留下了 6000 多名職工及家屬,目前仍有1000多名空巢老人居住于此。因公共設施老化,人居環境亟待改善。
2019 年以來,郴州市積極申報獨立工礦區改造項目,加快實施居民避險安置、礦山複綠,完善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提升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持續改善生态環境。
711時光小鎮上的零食鋪。
借着第二屆湖南旅發大會的東風,郴州市決定“重新開機711”,成功引入湖南電廣傳媒等市場主體,立足“國家工業曆史文化街區、國家工業文化遺産和國家級文物保護機關”的目标定位,全力建設全國紅色教育基地和學生工業曆史文化研學基地項目。
項目計劃分3期實施,總投資30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 4.8億元。僅用9個月時間就完成了711礦曆史陳列、國保大樓修繕展陳、科技圖書館複原等項目建設,與地下核城一起建構了“三館一城”的立體化公共服務及展示平台。
711時光小鎮一角。
同時,結合區遊客咨詢服務中心、華湘醫養中心、青少年紅色研學中心等配套項目,一座即将消亡的資源枯竭型小鎮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已然成為了一張集文化工程、民生工程和文化旅遊工程于一體的閃亮名片。
項目全部建成後,共盤活國有資産超過30億元,預計首年接待遊客可達100萬人次、實作綜合收入50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