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近日,再次有觀衆質疑楊麗萍舞團在孔雀舞“陰陽雙修”的段落尺度太大,一時間再次引發争議和關注。

 這已經不是楊麗萍第一次惹出尺度的争議,在7月編排《春之祭》時,就有帶着孩子的觀衆拍出視訊,質疑男演員近乎“身無一物”的袒露,已經讓現場氛圍“非常尴尬”,也讓帶着孩子的觀衆們頗多顧慮。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此次楊麗萍則現身回應争議,在她看來,自己的藝術創作本意在視覺震撼,大家應以更為包容和高雅的心态看待舞者的“裸露”,而不應該苛責創作者,也不應該把藝術和“色情”混為一談。

 楊麗萍自辯的理由有兩點:一是藝術創作應該被尊重,二是人生來就是“一絲不挂”。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藝術究竟有沒有尺度的邊界?藝術創作該不該遵守日常生活或是約定俗成的規範與準則?

這倒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早在楊麗萍之前,無論是油畫名作中的“坦誠相見”,還是各位名導電影中的“全果震撼”,都曾經讓藝術和尺度的争議甚嚣塵上。

至于能否在公衆中達成共識,有沒有形成一個相對清晰的判斷标準,今天我們就來八一八。

01. 創作無禁忌,傳播有規則

首先需要厘清的兩個概念,是“創作”與“傳播”。

一般而言,個人的藝術創作是完全自由的,除了法律明确禁止的行為,其他任何合法行為都是被容許的。

這也是賦予每個人自由創作表達的權利。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比如畫家獨自在家完成任何一幅畫作;歌手在自己的電腦上錄制任何一首樂曲;舞者獨自在排練室擺出任何姿勢。隻要他們未被傳播,并且産生不良影響,那麼都是應該得到允許的。

那麼多畫家描繪生動的人體,那麼多攝影師拍攝一絲不挂的模特,隻要不傳播,都是他們藝術創作的自由,不應以此來批判甚至定罪。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包括GAI的《超社會》等,很多說唱歌手也曾經在地下狀态,都有一些揭示陰暗面、挑戰大尺度的說唱作品。但是,隻要未形成傳播,或是主觀意願的對外釋出,也都享有創作的自由。

包括本次楊麗萍的孔雀舞,如果隻是局限在排練室,隻是在嘗試各種震撼的表達,而并沒有公開售票供人觀看,那麼,都是在規則範圍内。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但是,“公開傳播”就完全不一樣了。

 “傳播”意味着創作者已經決定做出公開表達,這就不僅要合法,而且還必須考慮到所有閱聽人的感受、認知以及約定俗成的社會共識。

 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傳播的邊界,有些類似于家庭暴力。如果承受者覺得這是在雙方情趣範圍内,那就可以不做限制。但是但凡有一方感覺到了痛苦不适,并且明确表達了抗拒。那麼就必須由外力介入,提供援助甚至法律懲戒。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因為創作隻是個人私自行為,但是傳播已經涉及到創作者與閱聽人的兩方互動。是以,兩方的權益都必須得到保護。

 那麼,如果創作者和接受者意見不一緻呢?創作者覺得我在表達美好,接受者卻覺得尴尬被侵犯,又怎麼解決?

這就要進入“論迹”和“論心”的領域。

02. 走心不走腎,腦中有分寸

 回到藝術的領域。

 相信大家都聽過或看過《馬背上的戈黛兒夫人》這幅名畫。背後蘊藏的故事令人感動。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說是在一千年前的英國考文垂城主為了支援軍隊,準備向群眾征收重稅。戈黛兒夫人苦勸不聽後,與丈夫打賭,她一絲不挂騎着馬,在城裡走一圈。如果沒有一個人看她的身體,夫人就赢得賭局,也就不再征稅。

為了支援戈黛兒夫人,當天所有市民全部關閉門窗,絕不外出。夫人以她的善良溫暖,也從此流芳千年。

了解了這個故事,再去看這幅畫,内心便會覺得溫暖感動,而不會有“色情”方面的遐想。

而在西方古典藝術,特别是以健康人體為美的古希臘,裸露的畫面和造型更是比比皆是。

最著名的莫過于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米開朗琪羅的《創造亞當》,都是以真實人類的身體來展現古典神話中的角色和情節。法國畫家弗朗索瓦·布歇更是這方面的“翹楚”,有心的讀者可以找來看看。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還有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又是法國畫家),對比構圖和絢爛色彩中,依然是衣衫不整的女神帶領着法國人民投身革命。以及安格爾的《泉》(依然是法國,呃),都是經典畫作,因為嚴謹或清新的畫風,引人入勝,心曠神怡,也就摒棄了另外的凡俗雜念。

雕塑領域也不少見,米開朗琪羅《大衛》,羅丹的《吻》,還有一大批西方雕塑家,都以生動飽滿的人體雕塑,留下了人類藝術的巅峰作品。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當我們欣賞這些作品時,因為有着美學理論和背後故事的鋪墊,豐富情感與藝術美學成為主要關照對象,也不必要将過往作品放入現實界限中權衡。

對楊麗萍的舞蹈作品同樣如此。藝術首先是要走心,震撼表達可以,視覺指代也可以,但是需要在表演之前,以主題概述和演出提示的方式,讓觀衆提前對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主題與美學範式有所了解,這樣才能預先達成共識,避免不必要的争議。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這其實正是尺度和分寸的平衡點,也就是創作者和閱聽人達成的美學共識,也許可以通過争議達成一緻,但是必須建立在法律規則與社會共識的界限之上。

03. 藝術多包容,界限待明晰

 這個話題還應該拓展到更多的藝術領域,比如電影。

 油畫、雕塑、實境舞蹈,傳播度都不算大。而公開上映的銀幕電影,幾乎算是目前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藝術門類了。

 那麼,對電影裡面的裸露鏡頭,又該以怎樣的态度來看待呢?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水形物語》

相比起創作自由,如此深遠的傳播力,讓審批者必須更大分量地關注“傳播影響”。

是以,很多電影即便是創作出來了,也必須在鏡頭方面做出修改乃至删減。

遠的如《蘋果》《大鴻米店》《第三種愛情》《色戒》,近的有《水形物語》裡的大頭切,《奧本海默》的小黑裙等等。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張藝謀導演即将在國慶檔上映的《堅如磐石》,預告片直接打上了馬賽克,正式上映時會如何删改,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是這一切,都是為了保障大電影合理合法的傳播。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這也充分說明了在創作時可以自由發揮,但是進入大衆傳播,就必須考慮社會共識與閱聽人觀感。

也有人提出,我們内地是不是可以學習港台地區的“分級制”?

這個可以作為理論探讨的方向,但是目前看尚不具備現實操作性。

因為我們并沒有建立相應的市場分層,小衆領域的傳播流量也不足以撐起一個限制市場;同時無論從社會共識,還是觀衆認知及預期,都還未到達相對純粹的藝術角度,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導向。

但是暫時不可行,不等于就一棒子打死。等到市場充沛,社會共識提升,群體認知越發理性,實施“分級制”也并非不可能。

楊麗萍“大尺度”舞蹈再惹争議,藝術表達有邊界,該論迹還是論心?

還是回到最初的争議,楊麗萍的“大尺度”表演,究竟該不該上場呢?

話語權依然要交給觀衆,如果更多的觀衆覺得被冒犯,覺得在走腎,那麼即便楊麗萍拿出自己的創作情懷,也是站不住腳的。

社會的共識尚在建立,創作可以百無禁忌,但是公衆傳播必須慎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