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評大賞#絕地反擊開始了!
所有人都沒想到,浙江廣電集團的調查結果還沒出爐,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面簡稱“燦星文化”)就有了新動作。
作為《中國好聲音》的節目制作方,“燦星文化”委托北京市兩高(上海)律師事務所發出聲明。
聲明表示,網際網路上關于《中國好聲音》的諸多傳聞,皆是故意捏造散播的虛假不實資訊。
諸如學員轉身費50萬元、學員3000萬購買冠軍、境外資本控制好聲音、好聲音導師退出、賠償贊助商7億、從業人員被帶走等都是謠言。
這些謠言系惡意捏造誤導社會公衆,已經給“燦星文化”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聲明指出,經調查發現,散布謠言的賬号大部分是2023年8月注冊。北京市兩高(上海)律師事務所已經驗證,并将代為提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主體删除相關内容,相關平台停止為謠言提供傳播服務。
“燦星文化”的這篇律師聲明,不僅态度明确堅決,資訊量也非常大。
要知道,自李玟生前控訴《中國好聲音》的9分鐘錄音曝光後,各種真假難辨的言論充斥網際網路,這些言論不僅誤導了很多人,也給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節目組、“燦星文化”,以及《中國好聲音》母公司“星空華文”造成了巨大影響。
這次的律師聲明中,雖然沒有提及李玟,但有一條資訊與李玟有直接關系。
衆所周知,在李玟與《中國好聲音》的這場風波中,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一個人,就是節目組的副導演柳骊。
不僅李玟生前質疑《中國好聲音》賽制不公的視訊中有柳骊的身影,網絡上的諸多爆料中也都有柳骊。
最開始關于柳骊的爆料,是有人說節目錄制8小時,李玟撐不住低頭吃了一口香蕉,結果被柳骊訓斥了。
這樣的爆料,無疑給憤怒的網友找到了發洩口。
無數人在網際網路上各種搜尋,看到疑似柳骊的社交賬号就開罵。
這種事,如果放在過去,避之唯恐不及,可在人氣為王,流量當道的當下,竟然有很多人用柳骊的名字在網際網路上招攬流量。
一些被惹怒的網友,如福爾摩斯上身一樣,在衆多賬号中鎖定了幾個目标,認為是柳骊的大号和小号。
目标鎖定後,網友們開始瘋狂輸出,對方也不客氣地回怼網友:“确實可惜,不過誰讓她(李玟)阻礙我們正常工作進行呢,沒辦法啊。”
輿論正酣時,還敢用這樣挑釁的言語回複,網友們的憤怒可想而知。
再之後,自稱柳骊的賬号,又連續釋出了多條圖文動态,每一條都挑釁意味十足。
她發一次,網友們的怒火就疊加一次。
随之而來的是,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節目組、“燦星文化”“星空華文”在風波中越陷越深。
眼看着風波愈演愈烈,自稱柳骊的賬号改了名字,并否認自己是柳骊。
與此同時,柳骊自稱大号被封,并抱怨自己被發配到大西北的消息,甚嚣塵上。
祖國的大好河山,竟然被吐槽為“鳥不拉屎”,網友們别提有多氣了。
一個節目組的導演,狂妄成這樣,這不是“作妖”,是“作死”,于是,挨罵成了必然。
浙江廣電集團出面回應後,浙江衛視給《中國好聲音》按下了暫停鍵,網際網路上又傳出了柳骊向李玟道歉的消息。
那篇道歉文中,柳骊承認是自己處事不公,緻使李玟受委屈。
一時間,衆多網友奔走相告,認為風波發酵多日終于等來了一個結果。
說實話,當時也有人懷疑過所謂的柳骊的賬号是假的,可更多人更願意相信是真的。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隻有柳骊道歉,才能告慰李玟。
卻未曾想過,風波發酵失控,柳骊怎麼可能輕易發聲?又怎麼可能故意激化沖突?
而這一次北京市兩高(上海)律師事務所發出的聲明中,明确指出有人假冒《中國好聲音》導演在網絡上捏造散布謠言,挑動公衆對立情緒,引發更大範圍造謠傳謠。
也就是說,網上那些自稱柳骊的賬号的持有者并非柳骊,都是假的,意在吸引流量,制造是非。
既然那些賬号都是假的,言論自然也是假的。
換言之,柳骊從未在社交平台釋出不當言論,也從未向李玟道歉。
面對這樣的真相,很多人可能無法接受,可換個角度想。
或許最早關于柳骊怒斥李玟的爆料,都并非為真。又或許,從始至終,都是有人在帶節奏,故意把苗頭指向柳骊。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柳骊不是始作俑者,而是被害者。
說來令人感慨,就李玟生前控訴錄音和參加節目錄制視訊看,她确實遭受了不公對待,但其中很多細節與真相外界不得而知。
究竟誰是始作俑者,究竟是誰針對了李玟,大衆隻是根據網絡爆料。
如今浙江廣電集團已經開始針對相關争議調查核實,隻希望調查結果能夠早點出爐,還大衆一個真相,還李玟一個公道。
最後,也希望大家謹慎吃瓜,不要無誤信謠言,以訛傳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