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一,華語樂壇突然陷入一片哀悼。天後李玟因抑郁症輕生,三天後離世。這個消息如同一記重錘,擊碎了無數歌迷的心。

李玟,這個曾經以動感、活潑形象深入人心的歌手,怎麼會患上抑郁症?許多人難以置信,回想起她在舞台上光彩四溢的自信活力,無法将那個形象與抑郁症聯系在一起。

然而,這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003年4月1日,香港演藝界就經曆過一次巨大的震撼。那天,被稱為"哥哥"的張國榮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24樓縱身一躍。

這位集歌影視才華于一身的巨星,同樣因抑郁症選擇了結束生命。李玟和張國榮的遭遇,揭開了娛樂圈這個看似光鮮亮麗世界背後的陰暗面。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抑郁症,這個無聲的殺手,正悄然蠶食着文藝界。它不分年齡,不論地位,無情地吞噬着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黃曉明曾在接受魯豫采訪時,分享了自己經曆輕度抑郁症狀的感受:"走在路上,覺得狗看你的眼光都是異樣的"。

這種被異化的感覺,讓人感到孤獨和無助。而被确診為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熱依紮,更是出現了身體不适,劇烈咳嗽、渾身疼痛、記憶力下降等症狀,甚至無法克制地想輕生。

抑郁症患者往往難以獲得快樂,變得敏感、自卑。更可怕的是,他們可能長期失眠。馬思純曾透露,自己在無數個深夜隻能睡一兩個小時就會驚醒,年複一年地睜眼到淩晨。

這種持續的睡眠障礙,更加劇了抑郁症的症狀。面對這個正在侵蝕文藝界的沉默殺手,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些看似成功、光芒萬丈的明星,會深陷抑郁的泥沼?他們的笑容背後,又隐藏着怎樣的痛苦?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當我們談論抑郁症時,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憂郁、沉默的形象。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即使是那些以幽默著稱的喜劇大師,也難逃抑郁症的魔爪。

他們在舞台上逗人開懷大笑,卻在内心獨自承受着無人知曉的痛苦。這種反差,或許正是抑郁症最殘酷的地方——它讓人戴上快樂的面具,在歡笑中流淚。

2014年,一則噩耗震驚了整個好萊塢。喜劇巨星羅賓·威廉姆斯在家中自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位曾在《勇敢者的遊戲》《死亡詩社》《博物館奇妙夜》等經典影片中貢獻精彩演出的演員,在觀衆眼中是永遠的開心果。

他的即興表演總能引發陣陣笑聲,他的銀幕形象總是充滿活力和幽默。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羅賓·威廉姆斯常年飽受抑郁症困擾,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同樣身為好萊塢喜劇大師的金·凱瑞也曾坦言自己是抑郁症患者。這位在中國觀衆中也廣為人知的演員,以誇張的表情和滑稽的動作征服了無數觀衆。

然而,在那些令人捧腹大笑的表演背後,金·凱瑞卻在與抑郁症抗争。他的一番話道出了許多抑郁症患者的心聲:"抑郁症,讓我表面上活得很好,我可以在辦公室裡對其他人微笑,但我的内心卻一直處于低落的絕望狀态。

"這種内心與外表的巨大反差,不僅存在于好萊塢,在國内娛樂圈也不乏類似的例子。2016年,給人印象樂觀灑脫的青年演員喬任梁,因為抑郁症毫無征兆地選擇了自盡。

二,他的離去讓人猝不及防,也讓人開始反思:那些看起來陽光開朗的人,内心是否真的如他們表現出來的那樣快樂?2020年,日本影星三浦春馬的離世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這位以陽光男孩形象示人的演員,同樣因為抑郁症選擇了結束生命。他的遭遇再次證明,外表的光鮮亮麗并不能代表内心的真實狀态。

這些喜劇大師和陽光偶像的遭遇,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那些看似快樂的人。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抑郁症并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幽默感或表面的開朗而放過他。

相反,那些總是帶給他人歡笑的人,可能恰恰是最需要關愛和了解的人。在歡笑聲背後,可能隐藏着無人知曉的痛苦和掙紮。

在探讨抑郁症在演藝圈蔓延的原因時,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行業的殘酷現實。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苛刻的公衆期待,以及無處不在的惡意評論,都在不斷侵蝕着藝人的心理防線。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日本影星三浦春馬的遭遇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這位以陽光男孩形象示人的演員,在2020年選擇了結束自己年僅30歲的生命。

在他生前的訪談中,三浦春馬曾提到因為背錯台詞被嚴厲訓斥的經曆。對方用"你可是主角"這樣的話術,讓他産生了自己是"多麼不負責任"的自責心态。

這種職場PUA(精神虐待)行為,無疑加劇了他的心理壓力。在國内,90後演員馬思純的經曆則揭示了另一種壓力來源。從小被教育要做一個"乖乖女"的她,養成了"讨好型"人格:害怕麻煩别人,害怕别人不喜歡她。

馬思純回憶起中學時代的一件事:當時她很胖但跑步很快,有同學嫉妒她,甚至趁她不注意往飲料裡灌抹布水、粉筆灰。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三,當她不知情地喝下這些髒水時,憤怒和委屈湧上心頭。然而,當她向母親哭訴時,卻沒有得到安慰,反而被訓斥:"做人大度,要學會原諒别人!"這種從小被壓抑的經曆,在她成年後演藝事業中繼續影響着她。

馬思純的"讨好型"人格在她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展現。她曾透露:"在高速上想上廁所,因為害怕麻煩司機師傅,一直憋着。

"這種過度在意他人感受的性格,在娛樂圈這個紛擾的環境中顯得格外脆弱。然而,在紛擾的娛樂圈,想要讨好所有人是不可能的。

當她因《七月與安生》獲得金馬影後後,卻被貼上"最失敗金馬影後"的标簽;當她因發福被街拍到而遭到"沒星味"的評論時,這些聲音都在不斷侵蝕她的自信。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為了獲得認可,她曾斷食幾天就為錄制一檔節目内瘦7斤。這種近乎自虐的行為,正是源于對外界評價的過度在意。馬思純的經曆讓我們看到,演藝圈的壓力不僅來自工作本身,更來自無處不在的公衆評價。

持續的壓抑,再疊加生活感情諸事,最終耗垮了她的精神世界。這些案例揭示了演藝圈的殘酷現實:高壓工作環境、惡意的職場文化、無處不在的公衆評判,以及藝人自身的心理脆弱性,共同構成了一個危險的漩渦,将許多藝人卷入抑郁的深淵。

在這個光鮮亮麗的世界背後,隐藏着許多不為人知的淚水和痛苦。我們不禁要問:在追求成功和名利的同時,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藝人的心理健康?這是整個行業需要深思的問題。

在演藝圈抑郁症患者中,熱依紮的經曆尤為觸目驚心。2019年,年僅31歲的她在拍攝《長安十二時辰》時,正處于抑郁症最嚴重的階段。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當時的熱依紮,内心充滿了絕望和痛苦。她害怕自己無法抑制輕生的沖動,甚至在片場悄悄寫下了遺書。想象一下,一個年輕女演員,本該在事業上升期綻放光彩,卻不得不在每天的表演結束後,獨自面對内心的黑暗。

這種反差,讓人不禁為之心碎。熱依紮的抑郁症症狀非常嚴重。她出現了身體不适,劇烈咳嗽、渾身疼痛、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更可怕的是,她無法克制地想輕生。這種持續的痛苦和絕望感,幾乎将她吞噬。然而,熱依紮并沒有放棄。在完成《長安十二時辰》的拍攝後,她做出了一個艱難但勇敢的決定:停工一年。

四,盡管遭到一些人的勸阻,她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這一年裡,她回到父母身邊,尋求溫暖和治愈。在這段時間裡,熱依紮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她投身中國小戲劇教育,用理想主義的情懷來對抗世俗功利帶來的壓力。這種回歸本真的方式,幫助她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更難得的是,熱依紮并沒有将自己的經曆隐藏起來。相反,她選擇公開了自己的私人郵箱,希望能幫助同樣飽受抑郁症困擾的人。

這種勇氣和擔當,展現了她作為一個公衆人物的責任感。如今的熱依紮已經為人母,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希望也從未離去。

隻要我們願意伸出手,就一定能抓住那束微弱的光。熱依紮的經曆不僅是個人的抗争,更是對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一次呼喊:你并不孤單,總有一束光在等待你去發現。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她的故事,也給整個演藝圈敲響了警鐘: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我們更要重視心理健康,珍惜生命的可貴。面對抑郁症這個可怕的敵人,許多演藝界人士開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

他們的經曆,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熱依紮的自救方式是選擇停工休養,重拾生活的掌控權。她回到家人身邊,感受親情的溫暖;投身教育事業,重新找到自我價值。

這種做法幫助她重建了與世界的連接配接,走出了抑郁的陰霾。通過這段時間的調整,熱依紮不僅治愈了自己,還開始關注其他抑郁症患者,公開自己的私人郵箱,希望能幫助更多同樣遭受困擾的人。

五,好萊塢喜劇大師金·凱瑞則選擇了自律的生活方式來對抗抑郁症。他拒絕一切刺激物,包括酒精和咖啡,通過調整生活習慣來穩定情緒。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同時,他學會了放松心态,不再過分苛求自己。金·凱瑞的經曆告訴我們,有時候,簡單的生活方式調整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香港歌手鄭秀文的方法是通過健身和繪畫來調節情緒。運動能釋放體内的快樂激素,而繪畫則可以抒發内心的情感。這些積極的活動幫助她重建立立了自信和内心的平靜。

鄭秀文的例子展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戰勝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馬思純則呼籲人們要正視抑郁症,将其視為普通的疾病。

她在一次視訊分享中強調,抑郁症既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也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緩解。馬思純說:"抑郁症是普通病症的一種,我們不要逃避和害怕它。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她認為,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态,在黑暗中尋找那一抹光明。這些明星的自救之路告訴我們,戰勝抑郁症需要多管齊下。

無論是尋求專業幫助,還是調整生活方式,關鍵在于不放棄希望,勇敢面對。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同時,這些例子也向我們傳達了一個重要資訊:抑郁症并非不可戰勝。隻要我們正視問題,積極尋求幫助,總有走出陰霾的那一天。

六,在這個過程中,家人朋友的支援和了解也至關重要。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抑郁症患者創造一個更加包容、了解的社會環境。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2023年春節檔上映的動畫電影《深海》,巧妙地将抑郁症的掙紮融入故事中。影片通過拟物化的手法,創造了一個名為"喪氣鬼"的角色,作為抑郁症的隐喻。

這個"喪氣鬼"用猩紅的"藤蔓"撲向"宿主",象征着抑郁症對人的侵蝕。片中的女主角參宿,因為執念而陷入壓抑和抑郁,最終變成一種讨好型人格。

這個角色的塑造,讓我們看到了抑郁症患者内心的掙紮和痛苦。而男主角南河則代表着希望。他可能是一個念頭,一個理想,甚至是一項愛好。

這些看似微小的事物,卻能成為抑郁症患者生命中的一抹亮色,給予他們繼續前行的力量。《深海》的寓意令人深思:生命雖然有時會很灰暗,但總有那麼一些閃亮的瞬間。

豈止害了李玟,這種病正在迫害文藝界,有人31歲寫下難過書信

這些閃亮,就是希望,它能帶來生存的力量。正如18世紀英國詩人亞曆山大·蒲柏在《艾洛伊斯緻亞伯拉德》中寫道:"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擁有漂亮的心情,就如同擁有永恒的陽光,它會一直照亮你前行的道路,驅散所有陰霾。《深海》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示是: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我們也要相信希望永遠存在。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别人生命中的"南河",給予他人溫暖和力量。讓我們攜手共同努力,為那些正在與抑郁症鬥争的人們點亮希望之光。